熊正明 蔡杰
摘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個別談話是進行思想教育的常用方式。個別談話有針對性強、反饋及時、師生感情容易溝通等優(yōu)點,因而很多一線教師把個別談話當作開啟學生內心的鑰匙。
關鍵詞:教育工作;個別談話;語言藝術
作為一名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是他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老師工作技巧的表現。因而教師應當把個別談話當作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以提高自己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技能。
一、選擇恰當的時機
教師與學生談話,教師首先要選擇好恰當的時機。談得過早,條件不成熟,達不到預期效果;談得過晚,時過境遷,失去應有的作用。一般說來,在學生情緒剛發(fā)生波動時效果最好。例如:新生剛入學時、學生因進步而受到表揚時、評上三好時、同學之間發(fā)生矛盾時、因故情緒低落時、學習成績下降時,都是教師找學生個別談話的最佳時機。其次,學生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其生理、心理、性格等均有其自身的特點,因而準確把握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特點,使談話富有針對性,是每個教師應注意的問題。第三,教師還應掌握務實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生活中的小事著眼,由此及彼,以點帶面,透過最本質的一點,觸類旁通,上升到理論高度,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教師在把握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再靈活機動地運用談話的語言技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勤于運用肯定語
這主要是指教師與后進生個別談話所采用的語言形式。后進生,容易引起老師的不滿,憤懣之時常脫口斥責:“飯桶,總改不了這德行!”或批評或埋怨:“你能不能爭口氣,考個90分讓別人看看?”或嘆息:“唉你這伸腿的騾子——沒治了!”這些言語均是“否定的評定”,以此作為“殺手锏”來轉化后進生只能是欲治愈差,還容易起到與教師期望相反的作用。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貝蒙竭力倡導用“肯定的評定”語來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他在大量的實踐與研究后指出,如果經常使用“否定的評定”,就會逐漸使學生用一種否定的方式評價自己,如“我品行不好”“我不聰明,總搞不好學習”,隨之他們的態(tài)度、行為就可能向這種否定的自我知覺支配下的行為方式趨近。鑒于此,教師在與后進生個別談話時,應勤于運用“肯定的評定”策略,以肯定的語言平和自然地與他們交談?!拔矣X得你在某方面了不起,可以當我的老師”“看得出,你正在改正欺負小同學的行為,這很好”“你學習變得努力了”等,師生通過對話的語言方式,把一些本來要批評、勸誡的意思化為肯定的評定語言,啟發(fā)后進生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
三、誠于熱語感化
教師與學生個別談話,冰冷的態(tài)度,空洞的說教,嚴厲的批評,都會關閉學生心靈的大門,甚至引起心理的逆反。因此,要“達理”必先“通情”。教師只有像對待朋友或自己的子女那樣,懷著真誠的愛,尊重學生,和顏悅色,平易可親,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去啟迪感化學生,才能使學生信任教師,誠心誠意地接受教師的指點教育。有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現一個平時學習較好的學生懶洋洋地坐著,似聽非聽。課下,老師把學生叫到了辦公室,關心地問他上課為什么無精打采的,是不是身體不適。學生囁嚅著說:“我,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打不起精神來?!苯處熌?,而后長吁一口氣,說:“此刻,我想起了一位疾病纏身的農民,他蹬著車,馱一袋土豆去集上賣,然后把賣的60元錢全交到我這里,說是給孩子交的伙食費?!庇终f,“老師,我的小孩就勞煩您多費心了……”老師說不下去了,學生也滿眼含淚(賣土豆的農民就是學生父親)。又過了片刻,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為了那位可敬的父親,請你抖擻精神,永遠唱著奮進曲!好嗎?”聽了老師的話,學生緊咬嘴唇點了點頭。這位語文老師的話語,充滿了感情,且“溫而勵”,觸動了學生的內心,使其猛醒,開啟了其奮發(fā)上進的動力。
四、巧于相機試探
與一些有“問題”的學生談話,教師若疾言厲色,大聲斥責,學生表面馴服,實則內心抵觸,甚至有的學生會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對此,教師可相機試探,讓學生首先承認自己的行為,教師在維護學生自尊的基礎上,少用刺激語,多用提醒語,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又給他提供改錯的機會。這也要求老師反應靈活,試探語要機敏,只有如此,才顯示出教師談話的語言藝術來。
(某班出現了失竊現象,課外活動時,一位有作案嫌疑的學生被班主任叫到了操場上,兩人邊活動邊談話。)
“他丟了多少錢?”班主任漫不經心地問。
“80元。”學生不加思索,脫口而出。
“你怎么知道的?”班主任趁機試探。
“……”他被問得張口結舌。
班主任心里有底:丟錢的數目沒有第三者知道。
“拿別人的錢需要勇氣,承認拿錢更需要勇氣?!卑嘀魅握遄玫匕淹嫡f成拿,盡量減少刺激。
“你把錢交給我,我就說有人和他開玩笑,想嚇他一跳,這不完了!”班主任看透了他的心。
他從口袋里掏出一些零錢:“我買了飲料花了兩塊五……
“我替你補上。”班主任說,“路還長,往前看。這次我給你保密,下不為例?!?/p>
他如釋重負,羞愧地告別了班主任。
行竊本來是令人怒發(fā)沖冠的事情,可這位老師態(tài)度異常冷靜,通過相機探問,巧妙地讓學生既承認了事實,又給了他臺階下。如果這位老師惡言斥責,大談“偷竊可恥”,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由此看出,這位老師談話的語言藝術是很高明的。
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與學生談心,是師生之間心靈的真心碰撞,情感的最好交流,不是教師板起面孔的生硬說教,學生俯首貼耳的聆聽。所以,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情境,消除師生教與受教的“厚障壁”,讓學生能夠產生一種最佳的心態(tài)環(huán)境,并通過推心置腹的方式觸動學生的思想,加深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正確認識,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去矯正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