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貞蹲下來,看見我身后的影子,她瞪大了眼睛,慢慢地,慢慢地,側著頭向我身后看,我的脖子后面吹過來一口一口的熱氣,是妞兒緊挨在我背后的緣故,她的熱氣一口比一口急,終于哇的一聲哭出來,秀貞這時也啞著嗓子喊叫了一聲:
“小桂子!是我苦命的小桂子!”
秀貞把妞兒從我身后拉過去,摟起她,一下就坐在地上,摟著,親著,摸著妞兒。妞兒傻了,哭著回頭看我,我退后兩步倚著門框,想要倒下去。
過了好一會兒,秀貞才松開妞兒,又急急地站起來,拉著妞兒到床前去,急急地說:
“這一身濕!換衣服,咱們連夜地趕,準趕得上,聽!”是靜靜的雨夜里傳過來一聲火車的汽笛聲,尖得怕人。秀貞仰頭聽著想了一下又接著說,“八點五十有一趟車上天津,咱們再趕天津的大輪船,快快快!”
秀貞從床上拿出包袱,打開來,里面全是妞兒,不,小桂子,不,妞兒的衣服。秀貞一件一件給妞兒穿上了好多件。秀貞做事那樣快,那樣急,我還是第一回看見。她又忙忙叨叨地從梳頭匣子里取出了我送給小桂子的手表,上了弦給妞兒戴上。妞兒隨秀貞擺弄,但眼直望著秀貞的臉,一聲也不響,好像變呆了。我的身子朝后一靠,胳膊碰著墻,才想起那只金鐲子。我撩起袖子,從胳膊上把金鐲子褪下來,走到床前遞給秀貞說:“給你做盤纏?!?/p>
秀貞毫不客氣地接過去,立刻套在她的手腕上,也沒說聲謝謝,媽媽說人家給東西都要說謝謝的。
秀貞忙了好一陣子,亂七八糟的東西塞了一箱子,然后提起箱子,拉著妞兒的手,忽然又放下來,對妞兒說:“你還沒叫我呢,叫我一聲媽?!毙阖懚紫聛?,摟著妞兒,又扳過妞兒的頭,撩開妞兒的小辮子看她的脖子后頭,笑道:“可不是我那小桂子,叫呀!叫媽呀!”
妞兒從進來還沒說過一句話,她這時被秀貞摟著,問著,竟也伸出了兩手,繞著秀貞的脖子,把臉貼在秀貞的臉上,輕輕且難為情地叫:“媽!”
(節(jié)選自林海音《城南舊事》,題目為編者加)
賞讀
選文是針對眾人眼中的瘋女人秀貞終于見到失散多年的女兒妞兒時所展開敘述的。秀貞是惠安館看門的“長班老王”的獨生女兒,年輕時愛上了在惠安館借住讀書的書生思康,思康被警察抓走后一去不復返,而妞兒也在剛生下來時就被抱去丟棄。兩個最親的人都生死未卜,秀貞也因為思念過度,表現(xiàn)異常,在眾人眼中就變成了不正常的瘋女人。選文中,我們通過她見到女兒后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體會出了這個善良的苦命人對人生、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愛與情感。
但是,文章的結局是秀貞最后慘死在火車輪下,這真是一個善良的苦命人。作者通過小英子的眼光看世界,從側面體現(xiàn)了一個六歲的小女孩本質的善良及對人生悲歡離合的感悟。
作家名片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21年隨著父母遷居北京,她的童年便在古城北京里度過,這里的一物一景皆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臺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xiāng)。著名代表作《城南舊事》正是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
全書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