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陳倩
摘 要:雙語教學是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培養(yǎng)既懂專業(yè)又懂外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順應時代要求。該文運用問題導向方式對雙語教學進行研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找出雙語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形成問題清單,根據(jù)問題清單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雙語教學制度體系、建設合格教師隊伍、提升學生素質、完善教材等方面,試圖從中摸索出一條符合我國開展雙語教學的成功之路。
關鍵詞:雙語教學 目標導向 問題清單 對策措施 復合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216-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正逐步走向國際化。這迫使我國的教育向全球化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雙語教學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培養(yǎng)懂專業(yè)、會英語的高層次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和具有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國際合作意識的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高校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專業(yè)課及公共課的教學,盡管社會各界對此存有爭議,但支持者占主流,各高校紛紛響應。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研討會上又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即近幾年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抓使用國外的原版教材和雙語教學。教育部把“雙語教學”作為評估高校教學水平的主要觀測點之一。教育部要求,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xù)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shù)量。教育部12號之進一步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要積極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yè)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鼓勵和支持留學回國人員用英語講授專業(yè)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和能力。[1]”
1 雙語教學的實施
1.1 雙語及雙語教學的含義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據(jù)英國《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兩種語言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優(yōu)于第二語言的。雙語教學的英文是“bilingual education”,也叫雙語教育。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或者外國語言傳授學科知識。
1.2 教材的選取
教材的選取是雙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xiàn)在雙語課程的教材主要有4大來源:國外原版教材、國內教材、自編教材和翻譯教材。(1)國外原版教材,往往出自大師之手的前沿經典理論。因為英語水平要求較高,很多內容不符合中國實際情況,造成學生理解困難。再加上高昂的價格,對國外原版教材的引入造成困難;(2)國內教材,由于中國仍處于發(fā)展中國家狀態(tài),很多理論部分比較落后。中國受2000多年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國內課本的教學理念也與雙語教學理念相沖突;(3)自編教材往往是教師的“活頁+板書+課本”,很有特色但權威性不足;(4)翻譯教材,翻譯者大多出自英語專業(yè),不能正確理解專業(yè)知識的深層含義,造成誤譯。
1.3 課堂教學
雙語教學的目標具有雙重性。一是獲取學科知識,也稱為基本目標;二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對雙語教學的方式、手段、方法以及教學中的關鍵因素分別加以分析。
1.3.1 循序漸進
根據(jù)《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雙語教學的定義,可以把雙語教學氛圍3種模式:(1)沉浸式雙語教學是從一開始就完全以非母語(外語)進行教學;(2)保持式雙語教學是開始采用母語教學,隨后逐步用第二語言教學代替部分母語教學;(3)過渡性雙語教學是先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步轉變?yōu)橹皇褂玫诙Z言進行教學。根據(jù)該校學生的英語水平,采用了過渡性雙語教學模式,有步驟、有機劃地進行雙語教學。對專業(yè)名詞進行中文的解釋,保證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英文講授的比重,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是實現(xiàn)雙語教學雙重目標的重要途徑。
1.3.2 多媒體教學
雙語教學從客觀上增加了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難度。通過多媒體教學中的PPT演示教學、Flash動畫等方式,同時調動視覺和聽覺的感覺器官,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科知識點。使用多媒體教學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加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學科體系的整體把握。
1.3.3 問題導向式教學
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經過同學們的分析后,回答問題。最后由教師總結,強化課程的知識點。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們自己找問題,列出問題清單,然后形成問題樹,最后分析解決問題。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問題導向式的思維方式,逐步由中國傳統(tǒng)式的“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向國外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2]思維方式轉變,以此適應雙語教學。
1.3.4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時雙語教學中的關鍵因素。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以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這也是素質教學的目的。
1.4 考核方法
把學生分為4~5人的小組,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分析、研究得出最后成果。由小組代表做presentation,陳述案例開發(fā)的過程和小組心得。小組的presentation占成績的20%。每個學生針對任務做一份書面報告,占成績的20%。課堂表現(xiàn)占成績的20%。期末考試以開卷的形式,試卷成績占40%。這種考試方法加強了課堂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雙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由于雙語教學中的實際效果不理想,通過問題的分析我們列出問題清單,主要包括制度體系、師資力量、雙語教學的影響、學生方面問題和教材選用問題5大方面(如表1)。
3 對策措施
3.1 完善雙語教學制度體系
3.1.1 完善雙語教學管理體系
在推進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教育部相繼發(fā)布雙語教學的文件,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資金上,高校給予充分支持;質量上,建立科學合理的監(jiān)控體系;學科選擇上,緊密結合雙語教學目標。
3.1.2完善雙語教學課堂機制建設
雙語教學課堂應根據(jù)教學的雙重目標確立合適的教學模式,合理的課程設計,適宜的班級規(guī)模。針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參差不齊的問題,采取英語等級分班的課堂機制,分層次、按計劃地逐步開展雙語教學。
3.1.3 構建良好的雙語教學氛圍
雙語教學的氛圍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引導、校園文化建設和課程的連續(xù)性雙語建設3方面。首先,為學生們開辟更多的英語學習場所,例如英語角;其次,通過校園廣播、標語、通知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最后,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們提供課程資料、進行溝通交流和相關英文文獻。
3.2 建立合格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條件。結合我國高校師資力量現(xiàn)狀,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聘請“海歸派”和外籍教師的同時培訓本校教師,加強雙語教學師資建設。鑒于雙語教學教師的工作量和難度較大,應采用一定激勵機制,鼓勵年輕教師加入到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中來。
教師在進入雙語教學前,應進行雙語教學前期培訓,對教學方法、手段和理念深入了解。教師授課過程中,在學科知識上,通過設計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教學,激發(fā)團隊合作意識;在語言運用上,使用簡潔、易懂詞匯幫助學生理解專業(yè)詞匯。在心理干預上;對學生因英語水平較差而產生自卑感加以正確引導[3],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與教師交流。
3.3 提升學生素質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因“才”施教,從思想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加強對雙語教學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提前列出重要而常用的專業(yè)英語詞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和課堂內容。重視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presentation提高學生涉外處事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
3.4 完善教材
教材是雙語教學順利實施的基本載體。改善我國雙語教學的教材問題的措施包括:學??梢圆扇〗y(tǒng)一購買英文原版教材,安排借閱和歸還時間,或者影印英文原版教材的方式使用原版教材;教學經驗豐富、專業(yè)水平較高的教師授課才建議采用自編教材;翻譯教材只建議作為輔助教材;改編教材的選擇上,注重專業(yè)方向的相似度和內容的符合度。
參考文獻
[1] 方祺江,葛秋穎.關于獨立學院推行雙語教學的論證與思考[J].雞西大學學報,2009(1):1-3.
[2] Richards,J.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British Longman Press,1986.
[3] 胡平,王忠群.“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雙語教學的模式和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9(3):21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