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璽
摘 要:如今,隨著我國加大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現(xiàn)成為了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展開了探討,從六個方面給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探討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27-02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的、傳播先進文化和滿足大眾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各種文化服務的總和。因此,如何有效的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則成為了目前所要探討的問題,特別是針對文化館等人們的文化活動場所?;诖?,本文就如何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一、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念
文化館要充分發(fā)揮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念,提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文化館面向的群眾,是黨中央和政府部門向群眾開展文化傳播和教育的主要陣地和平臺,同時也是提高群眾整體文化素質,進行民族文化傳播和弘揚民族精神的平臺。因此,文化館要提高責任意識,認真貫徹和履行自身的文化職能。其次要樹立服務觀念,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精神,真正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在此要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手段的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有發(fā)展,才能真正地為文化建設發(fā)揮作用。
二、以為民服務為立足點
要想讓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要樹立起“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我們必須要把“為人民群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作為工作的核心。因此,我們必須要讓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系統(tǒng)構建中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需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硬件設施,二是軟件要求,這是為民服務的基本立足點。首先,我們必須要加強當?shù)卣块T對于文化館建設工作和開展工作的重視程度,應當把《文化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作為一個目標,并以其中的各項規(guī)定和標準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依據(jù),需要不斷擴大文化館的建設規(guī)模,并且不斷擴大文化館的活動范圍和活動形式,加強信息化網站的建設,從而讓文化館的影響力更加深遠,也讓文化館中的活動變得更加便捷化,從而讓文化館的硬件跟上潮流。其次,我們需要在軟件上做好工作,必須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從而讓文化館的管理變得更加清晰化、合理化,也要完善人員責任制,把具體工作都落實到個人,從而保證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最后,我們需要健全工作人員獎勵制度,把社會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各項工作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而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我們在考評的時候,需要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次來進行工作的開展,從而讓測評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實現(xiàn)文化館的基礎性作用,做到為人民服務。
三、力求建設現(xiàn)代型文化館
著力建設充滿魅力的現(xiàn)代型文化館,推進文化館的“數(shù)字化、品牌化、網絡化、標準化和社會化”建設,按照“以互聯(lián)網絡為核心,以移動終端為重點,以實體體驗為切入,以整合貫通為手段”的多向立體交互式建設模式,搭建起符合文化館自身發(fā)展需求、滿足群眾文化享受的數(shù)字藝術大廈,使文化館的服務手段更加現(xiàn)代化。
1.著力完善文化館治理體系,提升文化館治理能力,使文化館的制度、管理、機制符合建設現(xiàn)代型文化館的要求。
2.參照河源市文化館的發(fā)展模式,以人為本,堅持內涵式服務和強化品牌服務,制訂文化館服務標準和服務規(guī)范,推動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使得文化館所提供的服務和項目能夠和群眾需求有效對接。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文化館在所在城市文化館體系中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積極參與和指導各級文化站的業(yè)務建設,合理配置文化藝術服務資源,組織開展全縣群眾文化藝術產品的創(chuàng)作、生產與推廣活動,舉辦全縣性及示范性公益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具有導向性、引領性和示范性的公益性文化藝術服務和社會藝術教育工作,指導各級文化站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輔導培訓基層文化站業(yè)務人員,編輯出版群眾文化雜志和公共文化書籍,組織開展群眾文化、公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組織開展全縣和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深入開展免費開放服務,建立文化館系統(tǒng)公共數(shù)字文化服務平臺,整合全縣各級文化站資源及社會資源開展聯(lián)合服務。
四、促進不同群體享有均等服務
參照優(yōu)秀文化館案例,積極推進不同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均等服務。
1.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城鄉(xiāng)聯(lián)動機制,不斷向城鄉(xiāng)基層延伸,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省市縣各級文化館在城鄉(xiāng)基層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qū)普遍設立分館。同時,采取流動服務制度,彌補以往服務的不足。
2.對欠發(fā)達地區(qū)加大資金、項目和政策傾斜力度,確保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公共文化服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推進欠發(fā)達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3.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下崗失業(yè)人員、城市低收入群體、農民工和農村留守人群等特定人群的基本公共文化權益。
4.進行公益性的免費培訓,打造惠民文化套餐,開辦“百姓免費藝術培訓班”,面向普通市民,開設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國標舞、電腦等課程,開展基礎的普及型培訓,開設“愛心藝術培訓班”,面向低收入家庭、外來工貧困家庭、農村貧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免除學費,免費提供教材、舞蹈衣鞋等全部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參照某市文化館的“群星展廳”,定期推出免費開放的服務項目,并實行雙向免費,免費為草根藝術家策展、布展、辦展,免費全年對公眾開放等,進一步降低群眾準入門檻。
五、以大眾文化為著力點并充分發(fā)揮輻射作用
我們要想讓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要立足于大眾文化,充分發(fā)揮大眾文化對于人民群眾的影響作用。文化館的建設是為了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精神素養(yǎng)。因此,文化館應當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了解人民群眾的喜好,組織好一系列的活動。除此之外,文化館中的文化宣傳內容應當進行細致考究,最好是與人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文化館的發(fā)展必須要做到立足于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到以大眾文化為著力點。要想提高文化館的整體服務質量,讓文化館更好地服務人民,我們就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考慮到當?shù)厝嗣袢罕姷膶嶋H,進而充分保證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更好地完成文化館中的各項工作。因此,文化館必須立足于當?shù)貙嶋H,汲取地區(qū)優(yōu)秀文化資源,努力打造出具備地方特點的文化活動,確保工作的重心下移,貼近人民的生活。
六、慎重對待文化館免費開放
充分認識開展免費開放服務對于文化館的重要性。近年,文化館的生存境遇不佳,即使各地文化館在開展活動方面已做出很多努力,但文化行業(yè)的整體地位卻并沒有提高,且諸多地方對文化館的建設不夠重視,在群眾心目中,文化館不夠專業(yè)、水平差、檔次低、無作為,可有可無。其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同等級別的公益性文化單位中處于弱勢地位,且邊緣化越來越嚴重。而免費開放正是對文化館行業(yè)的一次重大的拯救,文化館可以借助免費開放爭取政府的重視和投入,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都會得到同時的加強,緊緊抓住免費開放這一契機,把免費開放服務做好,做出成效,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歡迎,文化館事業(yè)才會煥發(fā)生機。文化館人,尤其是文化館館長更要充分認識開展免費開放服務對于文化館的重要性,加強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感,切實重視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參照寧波市文化館以免費開放為牽引,積極打造“零門檻”的文藝培訓及免費的展廳等,注重服務的延伸,使其成為百姓藝術的窗口,實現(xiàn)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引導群眾真正參與進來,以免費開放為引力,增強群眾的參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現(xiàn)成為了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如何有效的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是目前文化工作者所要解決的問題。而本文主要從文化館的角度出發(fā),對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作了深入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卉.如何實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策略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11).
[2]張云峰.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體現(xiàn)“均等化”[J].商業(yè)文化月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