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英語教學既涉及認知又包括情感因素,而移情是進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移情式教學可以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有益于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又加強了學生英語文化知識的習得,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guān)鍵詞:情感因素;移情;英語教學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將關(guān)注點放在認知上,更多地是將關(guān)注點轉(zhuǎn)移到情感因素對于教學的影響。在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運用對于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情感因素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以及學生的日常學習、反饋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關(guān)注情感因素已經(jīng)成為英語教學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耙魄椤弊鳛榍楦袘B(tài)度中的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也在逐漸地受到教育者的關(guān)注。
一、 移情的基本概念
“移情”(empathy)一詞源于德語“Einfühlung”,隸屬于美學范疇。而后德國美學家羅伯特·費肖爾首次提出了移情的基本涵義,但遺憾的是他并沒有提煉出“移情”這個詞語。
1909年,Edward Titchener 在心理學領(lǐng)域最先提出了移情的概念,而將移情系統(tǒng)全面的應用于心理學領(lǐng)域的當屬德國心理學家利普斯。語言學家?guī)熘Z將“移情”這一概念引入了語言學領(lǐng)域。[1]
移情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中是這樣定義的“empathy is the quality of being able to imagine and share the thoughts,feeling and points of views of other people.”[2]
所謂移情,在心理學上又叫感情移入,是指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即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的一種意識或行為。有的學者也將其稱為同理心,并明確提出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一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二是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三是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了解讓對方了解。人們在社會中能夠和平共處移情占著重要作用,因為它是語言交往中的重要情感因素。
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羅杰斯提出的知情統(tǒng)一的教學觀認為教學不只在于知識傳授,還要關(guān)注情感的交流。他指出“移情性理解”是培養(yǎng)“情”的最基本原則之一,也就是說移情能夠培養(yǎng)教學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產(chǎn)生課堂學習動力,從而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更多互動。[3]
在外語教學中,移情被定義為:對別人的思想情感和觀點能夠想象并產(chǎn)生共鳴,并認為能夠改善我們對外語和文化與自己不同的個人或群體的態(tài)度,可以幫助一個人學習外語,取得更大的成功。[4]移情是一情感因素,要做到移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對自身情感的認識與了解,二是對別人的認同與理解。
二、 移情教學的必要性
1、語言教學的需要
課堂是語言學習參與者(即學生和教師)的活動場所,也是他們進行人際交流的社會環(huán)境。在課堂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存在很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我國語言教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團結(jié)、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際關(guān)系。而且這些人際關(guān)系時時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響。因此,課堂上的移情問題不僅關(guān)系到課堂氣氛,而且關(guān)系到課堂活動方式和學習結(jié)果。
2、語言交際的需要
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而不是為了顯示他們可以記住各種各樣的語法或語音規(guī)則,交際能力就是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的有效體現(xiàn)之一。移情能力在有效交際中體現(xiàn)為盡量設身處地, 將心比心, 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想、去體驗、去表達感情, 使用言語和非言語行為進行移情, 向?qū)Ψ奖硎疽呀?jīng)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
三、 移情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備課中的移情性準備
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理論水平、專業(yè)知識及業(yè)務能力。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zhì)量。而在“移情”要求下,教師在備課時就需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體會,去組織好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通過作業(yè)和課下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確定學生先前知識掌握的情況,以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與策略。
2、 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
(1) 師生應當加強彼此間的溝通與交流,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知識、交際能力與情感經(jīng)歷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 教學過程同時也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為了在更有效地發(fā)揮移情的作用,教師首先要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礎(chǔ)上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和把握學生心理,在保持師生合理距離的同時,努力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guān)系,這是移情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教師也應注意指導學生正確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勇于暴露自己學習方面的問題,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同時,還應當理解、尊重并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實現(xiàn)師生移情,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2)師生、生生之間應當相互尊重,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的情感
移情的核心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價值觀,而理解和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充分的了解是移情的前提,也是教師對學生表達尊重的開始。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靠自己的內(nèi)在因素,而這種內(nèi)因需要通過教師對學生需求、性格、興趣的了解,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體驗他們的情感,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教師就能較好地緩解學生的學習焦慮,使他們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同時,教師應當時刻不忘表揚與鼓勵,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通過表揚、認同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減輕心理壓力,鼓勵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不斷取得進步。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理解并接受學生不足之處。
3、增強文化移情能力,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
移情是為了實現(xiàn)對話雙方的相互理解,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盲目順從。因此,外語課程不僅僅是對單詞和語法的學習,也是對外國文化的學習。把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結(jié)合起來,逐漸提高語言習得者的跨文化意識。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文化教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文化移情,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原版報刊、音像制品,創(chuàng)造異域氛圍;結(jié)合課文介紹有關(guān)國家的文化習俗,尤其是中西方差異較大的文化;介紹外國文學名著給學生閱讀,感受各國文化的底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在思維模式、生活習俗、交談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交際的過程中能夠適時適度地運用移情策略。
結(jié)束語
總之,移情是提高外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移情,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把握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全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將英語課堂真正回歸給學生。
[參考文獻]
[1]. Jack C. Richards, Richard Schmidt.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2.
[2]. Kuno S.Subject.Theme. and the Speakers Empath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
[3].劉心爽,奚曉丹,姚迪.語用移情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2),148-149.
[4].張澎.高中生移情與英語課堂沉默的相關(guān)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