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霞
現(xiàn)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因忙于工作,注重事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幼兒園組織“親子假日”活動,不僅有利于增加父母與孩子接觸的時間,還能有效促進不同家庭文化的交流。畢竟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與家庭氛圍。當然,由于活動限制以及出于安全考慮,“親子假日”活動人數(shù)不宜太多,一般局限于幾個家庭,且充分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以及寒暑假開展活動。本文筆者以“制作元宵餡”親子假日探索活動為例,介紹活動過程中三個不同階段的有效指導策略,希望能夠讓讀者有所借鑒。
現(xiàn)階段,大多幼兒家長,屬于80、70后,可以歸納為獨生子女一代。他們不僅缺乏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知識,而且自己也依賴性強,往往把孩子交給祖輩來帶。這體現(xiàn)在活動中,就是對制作傳統(tǒng)“元宵餡”根本就不甚了解,而且對活動本身雖感興趣,但大多無力組織,或者缺乏專業(yè)的幼教知識培訓。在這方面,幼兒教師比家長更有經(jīng)驗,因而在活動中,教師的“引領”就顯得更為重要,甚至直接能夠決定著活動的成敗。對此,筆者認為可以提前制作一份活動計劃書,規(guī)定好流程,便于家長參考。
1.需要完善相關(guān)知識。一方面需要普及相關(guān)知識,比如“元宵餡”制作中所需要的食材、相關(guān)工具以及制作流程。尤其是相關(guān)工具,不僅要有使用說明書,更需要注明是否適合幼兒使用。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家長建立安全意識,二來也可以正確引導學生體驗過程,儲備相關(guān)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突出重點,標注提示,比如哪些食材或者流程能夠引起幼兒興趣進行探索,同時還要注明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2.需要細化制作說明書。
流程:辨認食材→探索工具使用→嘗試制作→設計新品種→分享交流。人數(shù):每個小組適宜5個家庭,人員控制在10人左右,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參與率以及參與密度。材料:食材主要有花生、肉、芝麻等;工具主要有刀、臉盆、砧板等。組織:一般由家長根據(jù)路途遠近以及之間關(guān)系自行組合,并且讓他們自行推選一人擔任組長。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活動中,家長盡可能多點耐心,多給孩子時間,多表揚孩子,善于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學會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才是根本。
活動建議書,某種程度上也是說明書,不僅要說明制作食材、流程以及工具,更重要的是點出幼兒可以參與的活動,或者哪些工具、哪些活動是需要幼兒注意安全的,畢竟活動主要是為幼兒服務、為家庭服務的。而這前提是要讓家長明白,要讓家長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怎樣指導幼兒,這同樣也是關(guān)鍵。也許對于活動本身來說,建議書僅僅是前奏,是鋪墊,但很重要,是搞好活動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重視制作建議書,家長也同樣要重視學習閱讀建議書,要做到多交流,從而真正理解掌握。
有了建議書,并不能完全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還需要全程跟蹤,并且能夠在現(xiàn)場進行指導。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不能過多干涉,要在盡量放手的基礎上,讓家長協(xié)同幼兒實踐,同時加大活動中對幼兒行為的觀察,并且結(jié)合家長反應,能夠及時做出適度指導。主要有三種指導方式:
1.直接性指導。當家長對建議書不太了解,或者對活動不太熟悉,教師可以采取直接性介入指導。比如,有些家長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元宵餡,自然也不熟悉,在制作過程中難免有點手忙腳亂,幼兒更容易混亂。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直接性指導,可以手把手加強傳授,或者可以請有經(jīng)驗的人進行指導。總之,關(guān)鍵是要讓活動順利進行。
2.點撥性指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一些有難度的環(huán)節(jié)進行點撥,或者提醒,這樣可以給家長一些啟示,少走一點彎路。針對這個活動,很多家長僅僅讓幼兒跟著步驟做,而沒有讓幼兒自行探索。因而這里教師可以進行點撥,提醒家長引導幼兒加強體驗餡料軟硬、干稀對比,強化幼兒教育的生活性,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也有教育。
3.歸結(jié)性指導。每一環(huán)節(jié)活動在結(jié)束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家長對活動情況進行總結(jié),并且歸納其中關(guān)鍵事項,以便讓家長在下一環(huán)節(jié)活動中給予幼兒指導與幫助??梢越o家長灌輸一些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方式。當然更重要的是引導家長明白,活動僅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幼兒能夠通過觀察、比較乃至操作、實踐等方式,既增加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一舉兩得。
指導不是包辦,教師要能夠根據(jù)活動情況及時采取適當方法進行指導?;顒娱_始前需要采取直接性指導,而過程中則需要點撥性指導,至于結(jié)束后則需要及時總結(jié)。這里,教師需要明白:教師不是主角,家長也不是主角,幼兒才是真正的主角;活動效果不是唯一追求,幼兒在過程中的體驗才是重點。教師要分清主次,更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家長、幼兒得到體驗,得到情感交流。這是重點,更是活動的核心主旨。
1.及時搜集活動資料。每次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家長對各種資料進行搜集,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攝像或者拍照的形式進行,畢竟現(xiàn)在科技非常發(fā)達,即便手機也能完成任務。家長在過程中適時對幼兒活動進行記載,可以記載幼兒探索的過程,或者操作過程,以便給幼兒成長留下美好記憶。同時,教師也需要及時搜集資料,包括文字以及圖像,可以幫助幼兒針對主要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幼兒認識,豐富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另外也需要豐富幼兒園活動資料,填補親子活動空白。
2.及時整理活動資料。搜集僅僅是第一步,及時整理才是關(guān)鍵。教師可以把活動資料進行分類,比如與家長的交流記錄、心得體會以及相關(guān)的活動成果等。當然,如果有可能,教師需要對活動進行評價,還需要將互動材料及時上傳幼兒園以及其他教育網(wǎng)站,并且能夠及時搜集社會反響較好的活動,及時呈現(xiàn)給家長??梢酝ㄟ^幼兒園網(wǎng)站、qq群或者微信平臺,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與他們分享其他小組活動,為沒有參與的家庭提供活動藍本。
搜集整理,也許與活動本身關(guān)系不大,但卻也屬于學習內(nèi)容。畢竟這些活動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假日為時間,往往只要幾個家庭有意愿,就可以組織進行。這里教師一開始僅僅是引導,但以后更多的是在幕后,讓家長自己去辦。這里,要讓家長經(jīng)常參與其中,讓幼兒樂在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學習。而搜集的相關(guān)資料就是家長最好的學習材料。教師在活動中進行搜集,或者引導幼兒家長搜集活動資料,并且進行分類整理,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給其他家長提供藍本,提供學習的機會。當然,對于家長來說,一方面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勝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幼兒成長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同樣重要。
總而言之,對于“親子假日”活動,教師要根據(jù)活動的三個時間段進行指導,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的教育互動?!坝H子假日”活動突破了過去幼兒園教育的單一模式,拓寬了幼兒學習的廣度,促進了家庭與幼兒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有效地提升了幼兒的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