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華,王正,范加利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qū),山東青島266041)
交互式線路編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
宋建華,王正,范加利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qū),山東青島266041)
針對外軍交互式圖形編制效率低下和裝備維修人員的特定需求,提出了交互式線路編制系統(tǒng)的體系框架,設計了系統(tǒng)的功能模塊,闡述了主要功能模塊的技術實現。實例應用證明,所設計系統(tǒng)具有線路圖元動態(tài)擴展特點,實現了線路圖、饋線元數據、原理腳本與手冊發(fā)布一體化編制,提高了線路圖冊的編制效率。
線路圖冊;饋線數據;交互式電子手冊
飛機線路圖冊是飛機技術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輔助飛機維修人員進行線路原理培訓、線路檢測和深層次原理故障排查。隨著航空裝備復雜度的提高,線路圖冊無論在數量和復雜度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維修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提高線路圖冊的讀圖效率,降低讀圖難度,外軍提出了交互式圖形的概念,即通過一定格式轉化使得線路圖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主要表現在如圖形內部圖元可檢索、具有熱點可交互等特點。外軍在線路圖冊交互性轉換基本流程是:首先將AutoCAD等格式圖形轉換為CGM格式圖形,其次采用PTC IsoDraw等專用軟件進行熱區(qū)定義,再次采用文本編制軟件進行熱區(qū)元數據的編輯 并進行熱區(qū)關聯,最后采用瀏覽器軟件進行圖形閱讀。該流程存在編制效率低、核心數據格式不清晰和瀏覽器軟件無法定制等缺點,使得國內在研究線路圖冊的交互性上存在一定的障礙。為了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設計國內自主交互性線路編制系統(tǒng),首先分析了系統(tǒng)的功能需求,其次設計了系統(tǒng)功能模塊,再次介紹了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模塊實現,最后以某型飛機某子系統(tǒng)線路圖為例進行應用驗證。
目前國內對線路圖冊類技術資料的交互性研究還比較少,國內一些的商用線路圖繪制軟件僅能滿足繪圖功能,無法滿足裝備維修保障人員對線路圖冊類技術資料交互性的要求。而維修保障人員交互式線路編制要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實現拖放式、所見即所得的圖形化編輯 模式,提高編制效率。
(2)由于線路圖冊中部件圖形的不確定性,系統(tǒng)應該具備圖元自定義功能,實現用戶的后期自行擴展。
(3)能夠實現線路圖冊數字化管理,方便后期快捷的更改。
(4)不僅能夠實現線路圖冊本身編制,還能夠關聯圖冊中部件的實物圖片、拆裝視頻以及IETM系統(tǒng)中數據模塊等形象化元素。
(5)能夠實現線路分析專家經驗積累。
(6)線路圖冊編制應能按機型編制、發(fā)布、查閱。
(7)線路圖冊編制應符合國軍標和航空工業(yè)標準的要求。
2.1 架構設計
設計的交互式線路維修支持系統(tǒng)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分為數據層、服務層和應用層。數據層采用原生XML數據庫和線性存儲相結合的方式來存儲饋線數據,完整保留XML文檔的數據格式,提高了數據組織和管理的效率;服務層包括數據庫訪問服務ADO.NET、圖形控件服務GoDiagram、運行庫dot Framework 4.0和中間件服務;應用層包為交互式線路編制系統(tǒng),實現圖冊類技術資料的編制、存儲、管理等功能。
圖1 系統(tǒng)總體架構
2.2 功能模塊規(guī)劃
系統(tǒng)功能模塊框圖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項目管理、圖元繪制、饋線數據編輯 、線路圖繪制、圖冊發(fā)布和系統(tǒng)管理等內容。
(1)項目管理:提供線路圖冊項目頂層規(guī)劃功能。具體包括項目管理、饋線數據結構規(guī)劃、手冊系統(tǒng)規(guī)劃等功能。
(2)線路圖元繪制:提供圖形化圖元編輯 功能,完成系統(tǒng)圖形自定義擴展。具體包括圖元及其元數據的編輯 和操作(包括新建、修改、保存、剪切、復制、粘貼、刪除、對齊、旋轉等)等功能。系統(tǒng)預含GB/T 4728和HB 6637-2006(航空工業(yè))規(guī)范定義的電氣元件。
(3)線路圖繪制:提供線路圖冊的拖放式圖形化繪制功能,用戶可利用預置電氣設備、標準零部件或自定義庫中的預置控件繪制線路圖。具體包括線路圖設計管理、圖紙操作管理(包括新建、打開、保存、刪除、關閉、圖元瀏覽和插入、圖紙預覽等操作)等功能。
(4)饋線數據編制:提供圖形元數據編制功能。具體包括導線、部件和端口數據信息的編制以及電流軌跡跟蹤工作原理腳本編輯 功能。
(5)圖冊發(fā)布:提供圖冊的發(fā)布功能,系統(tǒng)發(fā)布成功后閱讀系統(tǒng)方可瀏覽使用。具體包括手冊結構設計、結構節(jié)點同線路圖紙對應管理、圖冊的一鍵發(fā)布等功能。
(6)系統(tǒng)管理功能:提供用戶、權限、日志、數據庫訪問以及緩存等管理功能。
3.1 線路圖元繪制模塊
線路圖元繪制模塊是系統(tǒng)的核心,該功能使得設計系統(tǒng)的圖元擴展功能。主要設計思路如下。
(1)對圖元進行了抽象,并定義NodeClass圖元類,類圖見圖3。該類由兩個屬性,一是數據類型為List
(2)在GoDiagram圖形控件和NodeClass圖元類的基礎上,設計了拖放式圖元編輯 界面(圖4)。用戶利用“工具”或“圖庫”提供的圖形工具可完成圖元的繪制。
3.2 線路繪制和饋線數據編制模塊
饋線數據是線路圖冊類技術資料中圖形的描述數據,共包含導線、部件、端口三類元數據。導線元數據用于描述導線的系統(tǒng)、線號、導線的起始部件等信息;部件元數據用于描述部件的件號、功能、數量、控制邏輯、圖示等信息;端口元數據用于線路圖冊之間的交叉引用信息。線路繪制和饋線數據編制模塊完成線路圖及相關元數據的編制,其實現思路如下:
(1)參照S1000D 4.1標準,采用XML文檔的Schema建模方法定義導線、電氣部件和端口三類饋線數據模型(圖5)。
圖2 功能模塊設計
圖3 NodeClass類圖
圖4 圖元繪制模塊界面
圖5 導線數據的Schema架構
(2)對交互式圖形進行抽象,定義了Design交互式圖形類,類圖如圖6所示。該類是圖紙(原理圖、接線圖)、圖紙內部目錄結構、圖元清單、圖元元數據的集合。
(3)在饋線數據Schema模型和Desing類的基礎上設計實現了線路繪制和饋線數據編制界面(圖7)。其中,左側為圖紙繪制區(qū),右側為饋線數據編輯 區(qū)。當新插入導線、部件或端口時,將在右側區(qū)域自動增加一行對應元數據,當點擊左側區(qū)域的部件或導線時,將自動定位到對應元數據行方便用戶進行元數據編輯 。
3.3 電流軌跡腳本編制
圖6 設計圖形類圖
圖7 線路繪制和饋線數據編制界面
電流軌跡腳本是線路工作原理的抽象,是線路工作過程的動態(tài)展示,是線路分析專家分析的結果。該模塊可實現專家經驗的積累,主要設計思路如下。
(1)定義電流軌跡腳本Schema模型(圖8)。該模型中根元素有1個或多個任務元素
圖8 電流軌跡的Schema架構
(2)在定義了電流軌跡模型的基礎上設計了圖形化的腳本編輯 界面(圖9)。其中,左側為任務編輯 ,右側為對應任務所含有的線路。使用時首次添加任務,其次在右側區(qū)域雙擊鼠標添加節(jié)點,再次點擊圖紙中對應的線路進行復制操作,最后連接右側區(qū)域要連接兩個節(jié)點就完成腳本的編寫。
圖9 電流軌跡腳本編寫界面
圖10 出版流程
3.4 圖冊發(fā)布
圖冊發(fā)布按照用戶的需求定制發(fā)布線路圖冊,只有發(fā)布成功的圖冊瀏覽器軟件才能使用。該模塊的主要設計思路如下。
(1)設計出版流程(圖10)。在發(fā)布過程中,為保證發(fā)布過程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采用事務管理,依次生成出版物信息、目錄節(jié)點信息、圖紙導線/部件/端口預選參數、導線/部件/端口元數據信息。
(2)利用RadControls控件設計手冊發(fā)布界面(圖11)。用戶首先設計出版物目錄,目錄設計時用戶可以自行創(chuàng)建,也可從系統(tǒng)目錄上拖拽;再次目錄節(jié)點同前期繪制的圖紙關聯起來;最后進行一鍵發(fā)布即可完成手冊的發(fā)布。
以某型飛機某子系統(tǒng)的線路圖為例,按照“圖元繪制”—“線路繪制”—“元數據編制”—“電流腳本編制”—“出版發(fā)布”的流程對整個系統(tǒng)進行了驗證,如圖12所示。經測試驗證:系統(tǒng)可以方便的擴展系統(tǒng)圖元,通過拖放圖元和拖拽連線快速繪制線路圖,通過預置模板可以方便編輯 元數據,可快速方便的生成手冊。
國內對線路圖冊類技術資料的交互性研究較少,尚未出線路圖、饋線元數據、原理經驗積累與手冊發(fā)布與一體的實用系統(tǒng)。本文設計的交互式線路編制系統(tǒng)功能完備、操作方便,可有效地提高裝備維修保障人員的線路圖冊編制和管理效率,便于積累線路專家經驗知識,實際應用證明軍事和經濟效益顯著。
當裝備線路圖冊較多時,僅依靠手動繪制系統(tǒng)編制效率還不是很高。如何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將紙質圖冊自動識別并生成系統(tǒng)要求得圖形格式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圖11 手冊發(fā)布界面
圖12 系統(tǒng)主要編輯 界面舉例
[1]朱興動.武器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
[2]朱興動,劉嘯,李其申,等.IETM饋線數據模塊的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3(215):212-215.
〔編輯 凌瑞〕
E953
B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17.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