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石洋+張鋒
摘要:翻轉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為了驗證其可行性,從學情出發(fā),在高職語文閱讀教學中踐行了這種新的閱讀教學方式。在小說閱讀教學中,通過形式和內容的翻轉,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翻轉式閱讀教學;實踐;高職語文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SK2015A762)
G633.3
翻轉式閱讀教學就是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結構翻轉過來,學生在課前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課堂上根據(jù)所要掌握的閱讀知識,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完成知識的內化、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1]。高職語文教學中,小說單元常常是學生拿到課本閱讀興趣最大的部分,學生和教師都心向往之,熱情期盼,但是每每教學結束,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次我們就以美國作家歐·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為例,看看翻轉式閱讀教學中小說教學如何開展,對比傳統(tǒng)教學班級到底效果如何。
一、翻轉式閱讀教學過程
1.教師確定教學目標,制作微視頻
(1)確定教學目標和相關教學資料
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都圍繞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蹲詈笠黄4禾偃~》學習目標的確立依據(jù)有三點:一是課程標準對小說閱讀的要求;二是歐·亨利小說的特點——情節(jié)曲折,構思巧妙,往往用一種出人意料的結尾,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三是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對本文的理解把握。
為了便于學生了解作者背景,教師在資源庫里上傳了作者歐·亨利的生平、寫作特色、補充閱讀——《麥琪的禮物》、小說的結構分析,學生可以在沒有完全理解、吃透的情況下隨時查看相關資料。
(2)制作微視頻
為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彩之處,教師利用白紙和筆,自己講解,錄制了8分鐘的微視頻,提前一周上傳到空間內,供學生觀看,并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
2.學生觀看教學資源,自主留言
預習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學生先行自學,是“訓練閱讀最主要的階段”[2]。每一位學生都要在網(wǎng)絡平臺上留言,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疑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留言了解學生對自學資料的掌握情況。根據(jù)空間顯示統(tǒng)計,86%的學生都在網(wǎng)絡資源上傳一天之內觀看了資源庫中的教學內容并留言,有12%的同學重復觀看并且做再次留言。由此可見,學生主動預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參與度很高。在觀看留言時,針對學生的疑惑,教師給予了回帖指導。
3.教師分析留言,解決問題
根據(jù)留言來看,大部分學生首先是被文章中的友情所打動,在三位畫家身上感受到了人間真情,因此這個情感目標已經(jīng)達到了,在課堂討論時就可以一帶而過了。有部分學生留言批評瓊西的人生觀是錯誤的,甚至有學生認為她看到樹葉凋落就覺得自己要死了,是愚蠢的,這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給瓊西的評價,是否有失公允,課堂討論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留言的統(tǒng)計和匯總,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卻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是教師了解學生的第一手資料,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4.合作討論,糾正反饋
課堂上把學生按照座位順序分成小組,每組4位同學。以學生合作討論為主,教師多用啟發(fā)式教學,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啟發(fā)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師進行適度的拓展和延伸。
二、翻轉式閱讀實踐過程與傳統(tǒng)課堂比較
翻轉式閱讀在《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閱讀實踐中,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喜歡。通過課堂教學、網(wǎng)絡反饋,對比傳統(tǒng)教學班級,我們發(fā)現(xiàn)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xiàn)了一些積極的教學效果。
1.學生閱讀興趣和發(fā)言積極性提高
與實踐中傳統(tǒng)教學班級相比,翻轉式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參加翻轉式閱讀實踐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有大量的時間反復閱讀文本,可以把自己的疑惑跟帖留言或是在交流群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都可以解答,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在課前就基本上解決了學生看不懂文本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學習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翻轉課堂的討論就能更加充分。許多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自己在思考討論以后就解決了。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的發(fā)言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思想的海洋里。
2.學習由被動變主動
翻轉課堂真正實現(xiàn)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能真正體現(xiàn)自主性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質的提高,從以前的被動學習到現(xiàn)在的主動探究,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發(fā)散思維大大提升,能有獨特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
3.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筆者在課前查閱了大量有關《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資料,寫出了非常翔實的教案,傳統(tǒng)課堂的學生在課堂上跟著教師,按照預先設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逐步解讀小說,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少有驚喜、沒有波瀾。 在翻轉課堂上,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關注點似乎不在于小說的“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這三個方面,而是更集中于老貝爾曼這個“人物”身上,對于這個人物,許多同學分析了他外在與內在的矛盾,他靈魂的閃光點,同時還表達了對老貝爾曼從厭棄到感動到敬仰的改變。課堂教學不應該只關注知識的獲得,更應該關注審美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過思想的撞擊,學生對文本的把握整體有了顯著提高,在不斷的合作學習中,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很好地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的信息技術處理水平也隨之有很大提升,攝取的知識量明顯增多,視野也開闊了。
此次高職課堂的翻轉式閱讀教學實踐,是針對高職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運用翻轉的教學理念,探索高職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改進,充分發(fā)揮了電子傳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了閱讀教學中高職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自然就會提高閱讀效率,并且激發(fā)了高職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成就感,引導學生體驗情感要素,提高審美能力,這里翻轉的不僅是教學形式,也是教學內容的轉變,在完成工具性教育的同時,更多地引導學生分辨真假、是非、善惡,提升其判斷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審美能力,這是高職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實現(xiàn)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孫佳佳.略談學生語文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