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瑩++金丹
摘要:以湖南理工學院機械學院《AutoCAD》課程的教學為例,分析了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在該課程教學中引入案例分析法的教學模式。針對該課程的案例分析法的授課內(nèi)容、教學組織與評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進行了有效探索,實證結果良好。
關鍵詞:案例分析;AutoCAD;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研教改課題(湘教通[2014]247-368,[2013]223-32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specialized AutoCA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machinery majors. It is necessary for AutoCAD teaching to put forward case study method. It is discussed on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based on case study. The reform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Case study method,AutoCAD,Teaching pattern
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繪圖(CAD)是機械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課。AutoCAD具備完善的圖形繪制功能和強大的圖形編輯功能,其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領域中應用廣泛。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主要是教師講授與學生上機練習脫節(jié),學生當時好像能聽懂了,實際上機操作時對關鍵知識點把握欠缺,教學效果不理想。由于AutoCAD是一個應用軟件,與其他課程教學相比,具有不同的課程特點,也就有不同的教學思路、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1-2]。案例分析法教學針對AutoCAD的課程特點,寓繪圖命令的講解于案例的剖析之中,使學生深入掌握AutoCAD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操作技能。
1 案例分析法的特點
案例分析法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將繪圖命令的講解與上機操作無縫對接,輔以案例強化,促成了“教、學、做”有機的統(tǒng)一,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案例分析法特征明顯。其一,每一堂課具有明確的知識點;其二,圍繞知識點有明確的需要學生獨立或分組繪制的工程圖形;其三,教師對學生繪制的圖形進行綜合評價,并計入平時成績;其四,針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剖析和講解。
2 案例分析法的應用研究
2.1授課內(nèi)容
以“能用、會用、夠用”為教學目標,緊密結合教學大綱,合理設置知識點,精選工程案例。知識點主要內(nèi)容包括二維繪圖與編輯、表格創(chuàng)建、文字標注、尺寸標注、繪圖參數(shù)化、三維繪圖與編輯、視圖顯示控制和圖形的輸出、典型零件的繪制和裝配圖的繪制等知識。通過選擇典型案例,采用項目教學法來組織教學。比如通過工程實例闡述復制、鏡像、偏移與陣列的概念、其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及其各自使用場合。對于非規(guī)律性重復出現(xiàn)的的命令一半采用復制(copy)解決,鏡像(mirror)主要用于對稱圖形的繪制,偏移(offset)主要用于指定距離圖形的繪制,陣列(array)主要用于矩形規(guī)律分布或環(huán)形均布圖形的繪制。通過各知識點的案例訓練分析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2教學組織與評價
每位學生獨立操作一臺計算機。上課前30分鐘,教師教授相關知識點及操作要領,邊講邊練,然后根據(jù)課堂任務學生獨立或分成若干2-3人的小組完成相應的工程案例。上機操作是案例分析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對工程圖的認識,而且是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檢驗教學效果的好機會。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對實際圖形的感性認識得到加強,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加深對AutoCAD 命令的理解和實際應用。學生繪制工程圖時,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記錄學生操作中出現(xiàn)問題并給予正確指導。同時工程案例多樣化,照顧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重視細節(jié),盡可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工程任務,并按知識點掌握(75%)、圖紙規(guī)范(15%)、繪圖速度(10%)的標注對學生進行測評,測評成績計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學生課程總成績的40%。促使學生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測評后,針對學生繪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使學生的對知識點的領悟更深入,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2.3教學手段與方法
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加強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豐富升華AutoCAD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更新教學的思路,提高課程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加強精品課程建設,鼓勵并資助教師設置課程中心,上傳AutoCAD課程教學資料如課件、講義、教案、教學大綱和案例等。同時針對重要知識點加強微課建設,如尺寸標注微課,介紹尺寸標注樣式、常規(guī)的尺寸標注意事項以及形位公差標注,由淺入深,依次漸進。不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平臺。
3 總結
AutoCAD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需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轉變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在我校2011級-2013級學生AutoCAD教學中廣泛使用。實踐證明,促成了“教、學、做”有機的統(tǒng)一,教師教的積極性與學生學的積極性均得到了空前提高,將學生從機械學習AutoCAD命令的方式中解放出來,不是為了學習繪圖命令而學繪圖,而是為快速、準確、高效完成工程案例,學生的創(chuàng)新、應變、分析和綜合判斷能力等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近兩年學生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學科競賽及畢業(yè)設計等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AutoCAD繪圖及設計能力具有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潘文芳,何小娟.工程制圖與AuToCAD的整合教學研究[J].設計,2014(04):151-152.
[2]譚晶瑩,唐鑒.中文版機械制圖教程AutoCAD2014[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3]嚴晉清.工程制圖與AutoCAD并行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2(80):167-168.
作者簡介:譚晶瑩(1973.04—),男,漢族,湖南衡陽人,博士,湖南理工學院機械學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機械及制冷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