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 要 本文結合具體的歷史教學案例,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教學案例 分析
襄陽五中實驗中學是一所充滿著活力的優(yōu)質(zhì)學校,著力為每位教師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所以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開展了新一輪的聽課月活動。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筆者精心準備了一節(jié)公開課,筆者選擇的是第二單元第九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這節(jié)課線索較多,內(nèi)容含量較大,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把所有的知識向?qū)W生講清楚,在時間方面還是有些緊張的,所以在備課的時候筆者運用歷史學科的特點,以時間發(fā)展為中心,把五個民族政權建立的先后順序羅列清楚,再結合地圖,讓學生能夠?qū)ν瑫r并存的民族政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導入部分,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了《射雕英雄傳》片頭的視頻資料,原本想用影視資料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想到00后的學生們大都沒有看過這部經(jīng)典電視劇,還好有部分學生有所了解,在回憶了電視劇中出現(xiàn)的政權以后,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打開幻燈片,展示第一幅地圖,介紹了遼(契丹國)建立的相關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時間軸,標出第一個政權建立的時間。在講述北宋建立之前,再次結合地圖讓學生了解唐朝結束以后,中原地區(qū)經(jīng)歷了五代十國的短暫分裂時期,最終隨著北宋的建立結束了分裂的狀況。由于遼與北宋之間的關系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特別是關于“澶淵之盟”簽訂的意義,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這里筆者采取了讓學生用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并在幻燈片上給出了三個思考方向:對遼而言、對北宋而言、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而言。討論結束后筆者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把討論結果回答出來,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思路來的,課堂進行的也很順利,成功的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然而教學效果究竟如何呢,課后老師們也給了很多建議,肯定了筆者課堂的精彩之處,也指出是不足之處。
這節(jié)課勾起筆者對歷史教學現(xiàn)狀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教師備課側重在備教學過程的設計,且過程設計過于具體、詳盡、死板而不給學生留有空間。
教案是帶有主觀性的設計藍圖。目前教師備課(編寫教案)的側重,除了對本課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等的分析與處理外,往往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且力求盡善盡美,每一個子目怎么講,需要學生回答什么問題,甚至連過渡語怎么說等等全設計好,而恰恰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忽視考慮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和為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哪些方法、途徑以及學習資料(課程資源)的儲備。在這樣教案的導向作用下,學生很可能變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師在備課編寫教案時,要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實施中可根據(jù)課堂情景如學生的反應等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
誤區(qū)二: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書本、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忽視復雜的教育對象,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
目前的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的傳授為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教師憑借教科書、教學用書和其他教學資料,借助一定的手段,進入“規(guī)范”操作(這種形式的教學實踐,已經(jīng)成為千百萬教師工作的程式,穩(wěn)定于日常教學觀念和行為之中),較少鼓勵學生提問,一旦在課上遇到學生提出自己預設以外的問題便會用“課后討論”等搪塞過去,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亦步亦趨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不出真正具有求實精神、懷疑和證偽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進取精神的學生的!這也是與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的。筆者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jié)課筆者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么?特別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nèi)ニ伎?、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性學力,而不是考慮你的教案怎么實踐,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將來從事創(chuàng)造性勞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誤區(qū)三:對高效課堂教學認識的誤區(qū),把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qū)W生掌握情況作為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的是如何認真地把這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全部教給學生,所以與之無關的東西應該舍棄。然而新課程理念認為,高效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要求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fā)展是全人的發(fā)展,由此筆者認為,我們教學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收獲,又考慮每堂課對學生以后乃至終身的進步或發(fā)展的作用;既注重歷史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又考慮與之相關學科的知識的有機整合??傊?,把高效教學定位在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上。
綜上所述,身為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結合具體、生動的史實,從多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只有重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完成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這樣也無愧于一個歷史教育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