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資源是優(yōu)質黨性教育資源,紅色資源進課堂是增強黨性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的重要手段。紅色資源轉化為黨性教育資源必須處理好轉化、內化、外化三大問題。建立紅色資源教學基地、編寫紅色資源教學教材、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教學方法、發(fā)展紅色資源課程研發(fā)、建設紅色資源師資隊伍、開展紅色資源課題研究,是紅色資源轉化為黨性教育資源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 紅色資源 黨性教育 轉化
紅色資源蘊涵著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凝聚著黨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集體智慧,是新時期干部黨性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依托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可以豐富教育內容,拓展和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增強教育實效。引紅色資源之“源”,活黨性教育之“水”。
關于紅色資源的定義,學術界主要有三種界定方式:譚冬發(fā)、吳小斌將紅色資源定義為“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歷史痕跡和精神魂寶?!边@一定義過于狹窄,涵蓋不了所有的紅色資源。李實認為,紅色資源既包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無產階級政治理論”,也包括“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崇高精神及其物質載體”這一定義又過于寬泛,忽略了紅色資源的中國特色。賴華林、曹開華認為,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及其載體?!痹摱x從主體、內容、性質、時間段等方面全面簡潔地概括了紅色資源的基本特性,是迄今為止得到普遍認可的、較為科學的界定,遺憾的是未揭示出紅色資源與馬克思主義的淵緣關系。本文認為,紅色資源是發(fā)生在中國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和物質結晶,生動地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價值取向。因此,本文將紅色資源定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價值取向的偉大精神及其物質載體。
1紅色資源是優(yōu)質黨性教育資源
1.1紅色資源是扎根于中國本土,反映馬克思主義價值取向的物質載體
早期的“紅色資源”概念又稱之為“紅色旅游資源”。上世紀90年中期,江西等地挖掘利用紅色旅游資源發(fā)展紅色旅游,由此帶動了全國紅色旅游經濟的發(fā)展。2004年,李康平在 “論中國三大紅色資源聯(lián)合開發(fā)的政治文化價值”一文中提出了紅色資源的資政育人功能,紅色資源一詞逐漸從紅色旅游中獨立出來。黨的十八大以后,紅色資源開始廣泛地應用于黨建研究領域。2014年八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慰問駐福建部隊官兵時的講話中指出:“把福建革命老區(qū)的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睂t色資源的黨性教育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
1.2紅色資源的主要功能是資政育人,是優(yōu)質黨性教育資源
紅色資源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更具有極高的政治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紅色資源的最主要功能是資政育人,與黨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務高度契合。紅色資源的物質形態(tài),如:革命遺址遺跡、歷史文物、革命博物館、歷史紀念館、展覽館、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紀念堂等等,可以直接作為黨性教育的課堂。紅色資源的精神形態(tài),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等,積淀了中國共產黨90 多年的奮斗歷程和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疤烊坏鼐哂袩o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折射出先輩們的政治文化、主流價值和理想信念,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改造和治國理政經驗?!笔屈h性教育的生動教材。
紅色資源進課堂,是增強黨性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必要途徑。黨性教育是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將紅色資源運用于黨性教育課堂,有助于潛移默化地對黨員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思想理論水平。有助于總結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使黨員干部在經驗的啟示、錯誤的鏡鑒中進一步了解國情黨史。有助于豐富黨員干部的精神生活,陶冶黨員干部的道德情操,錘煉黨員干部的革命意志和執(zhí)政能力,培養(yǎng)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1.3黨性教育是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徑,深化了紅色資源的當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黨性教育是以提高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為目的的教學實踐活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學習黨的歷史,深刻認識黨的兩個歷史問題決議總結的經驗教訓,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堅定政治立場,辯明大是大非?!边@就是說,黨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牢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堅定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黨性教育的本質要求為紅色資源充分發(fā)揮資政育人作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紅色資源進課堂,是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和基本途徑。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獨特的政治優(yōu)勢,將紅色資源運用于黨性教育課堂,有助于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90年輝煌壯麗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就,營造紅色精神學習宣傳陣地。有助于拓展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方式和路徑,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撐??傊?,紅色資源進課堂,有助于促進黨性教育和紅色資源的交流互鑒,共同譜寫紅色精神新篇章。
2紅色資源轉化為黨性教育資源的路徑
2.1建立紅色資源教學基地
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建立本地紅色資源教學基地。經過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我國各地普遍地擁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地紅色資源,建立本地紅色資源教學基地,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干部對本地紅色資源有親切感,容易接受,傳承自覺性強,更能增強黨性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各地紅色資源教學基地要互相聯(lián)網,資源共享,形成全國范圍的紅色資源教學網絡。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遠程教學、視頻教學,保證偏遠地區(qū)的學員也可以享受到全國最優(yōu)質的黨性教育課程。
2.2編寫紅色資源教學教材
要組織各方力量編寫內容翔實、體系科學的高質量紅色資源教學教材??梢越M織地方黨校、黨史研究室、政協(xié)、地方志辦公室等部門的專家學者,通過廣泛深入的實地調研,在全面了解本地紅色資源現(xiàn)狀基礎上,廣泛全面地搜集整理本地紅色史料,對紅色遺址遺跡進行復原和修整,對紅色事跡的親歷者及其親屬進行調查、采訪,在此基礎上,編寫制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材教案。從內容上看,可以是革命史、口述史、回憶錄,事跡展,等等。從形式上看,可以是專著、論文、詩集、畫冊、等紙質形式,也可以是畫作、音樂、地方劇等藝術形式,還可以是聲、光、電兼具的現(xiàn)代數碼高科技形式。
2.3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教學方法
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結合學員的思維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常規(guī)的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分析等教學形式基礎上,結合本地紅色資源的獨特優(yōu)勢,創(chuàng)新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根據焦裕祿的事跡設計出“焦裕祿在今天能否吃得開”辯題,在學員中進行辯論式研討;以雷鋒事跡為案例,按照學習行動法的操作要求,組織學員到公共場所為群眾服務,回來后大家交流體驗收獲,探討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指定一個研討專題,各地區(qū)的學員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互聯(lián)網開展小組討論,由指導老師擔任網絡管理員,組織大組交流;為學員指定一個調研選題,在指導老師帶領下赴革命老區(qū)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回來后以專題匯報的形式進行研討;在組織部門、學員所在單位的協(xié)調下,組織學員赴革命老區(qū)實習鍛煉,承擔一些實質性的基層工作,回來后交流匯報。等等。
2.4發(fā)展紅色資源課程研發(fā)
要遵循教學專題的周期規(guī)律,結合形勢的需要和教學任務的安排,不斷研發(fā)教學新專題,及時進行新老專題的更替。每年要制訂課程研發(fā)規(guī)劃,多方組織力量,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課程研發(fā)活動,建立黨性教育專題庫??梢越㈨椖垦邪l(fā)小組,老、中、青結合,各學科交叉,發(fā)揮團隊的力量集體攻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教學比賽、教學觀摩、集體備課等活動,使優(yōu)秀教學專題脫穎而出;還可以面向社會發(fā)布專題招標活動,將高校、科研機構、其他培訓機構的優(yōu)秀教學專題和先進教學方式方法引進黨性教育培訓之中。等等。
2.5建設紅色資源師資隊伍
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通、本領過硬、勇于擔當、又紅又專的紅色資源師資隊伍。采取“請進來、走出去”辦法,調動一切人才資源,為黨性教育服務。對于本校的專職教師采取“走出去”戰(zhàn)略,制定師資培訓規(guī)劃,有計劃地、分批地輸送教師赴革命老區(qū)、干部教育學院、高校、科研機構等學習培訓;對于革命老區(qū)建設者、紅色精神親歷者或見證者、經驗豐富的基層工作者、執(zhí)政有方的領導干部等,采取“請進來”戰(zhàn)略,有組織地邀請他們?yōu)閷W員講課,聘請他們?yōu)辄h性教育客座教授,建立穩(wěn)定長期合作關系。制定師資培訓和目標管理方案,有計劃地對黨性教育教師進行輪訓;兩支師資隊伍互相學習借鑒,加強合作交流,建立起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黨性教育智庫。
2.6開展紅色資源課題研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科研是教學之源。黨性教育要長期保持活力,必須建立在豐碩的科研成果之上。要加強對紅色資源的開發(fā)與研究,以科研之源拓教學之流,建設研究型教學團隊,實現(xiàn)教學科研一體化??梢耘c革命老區(qū)簽訂合作開發(fā)協(xié)議,共同研究發(fā)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實現(xiàn)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梢悦嫦蛏鐣l(fā)布招標課題,吸引高校、科研機構、黨政機關人才加盟,共同為紅色資源的研究貢獻智慧。有條件的黨??稍O置碩士、博士點,在開展研究的同時培養(yǎng)師資人才。
作者簡介:臺紅(1960-)女,安徽淮南人,中共淮南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從事科學社會主義、基層黨建研究。
參考文獻
[1] 譚冬發(fā),吳小斌.“紅色資源”與扶貧開發(fā)[J].老區(qū)建設,2002(7).
[2] 李實.準確認識紅色資源的豐富內涵[J].政工學刊,2005(12).
[3] 賴華林,曹開華.“紅色資源”開發(fā)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N].光明日報,2004-09-22.
[4] 習近平.扎實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 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N].人民日報,2014-08-01(01).
[5] 朱小理.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的方式及路徑研究[D].南昌大學,2011.
[6]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