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外交流的日益廣泛,翻譯的工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翻譯也是英語實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提升自身的翻譯能力是在學習英語過程當中重要的一點。但是,目前大學生的翻譯能力還是停留在對照詞典,逐字翻譯的狀態(tài),不能夠準確的表達出原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些翻譯時的小技巧。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譯;小技巧
翻譯工作是一種將原文想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另外一種語言妥善的表達出來。翻譯的工作需要考慮到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原文的語境,選用恰當?shù)恼Z句進行翻譯。但是有許多人應用語言的能力較差,翻譯基礎薄弱,缺乏基本的翻譯理論和技巧,導致了在翻譯時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
1 在翻譯中避免中式英語
中文是我們的母語,許多人在進行英文翻譯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翻譯錯誤,這就是利用漢語的思維來思考英語時容易產(chǎn)生的錯誤,這種錯誤一方面會讓翻譯的文章讀起來直白,淺顯,甚至不明所以。但語法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導致文章不流暢,有一些基本的詞語搭配錯誤。許多人在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下潛移默化的接受了許多的中式英語,這種錯誤的翻譯常常會使翻譯英語時受到錯誤的誤導,使得翻譯出來的文字不能夠表達原文的意思。
例如在表達“the self learning ability”時,英文中沒有這種表達方式,所以這是一句很明顯的中式英語。如果不加以改正的話,學生的翻譯能力會一直得不到提升。還有一些學生會犯基礎的單詞拼寫錯誤,這都是一些基礎的錯誤,也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英語的不細心導致。所以,一方面要減少英語中的中式英語的運用,可以通過對英語作文的閱讀與背誦了解其中的寫法,還要在平時翻譯時,時刻將這一點謹記在心,不要犯這種錯誤。另一方面對所學的單詞要牢牢記住拼寫手法,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單詞記憶方法,例如能夠通過音標對單詞進行正確的拼寫,或是通過單詞的組成部分找到自己的記憶方式,來減少在翻譯中的錯誤率。
【例1】翻譯:他現(xiàn)在是桃李滿天下。在英語當中,桃李的意思只是指水果,并沒有學生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譯成英語的話會讓人讀不懂是什么意思。這時需要將桃李作為學生來翻譯:His students are living and working everywhere.(他的學生在世界各地生活和工作)。
又例如: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這句話中的“好不”看似否定,但是表達的卻是十分熱鬧的意思,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應該翻譯成街上人來人往,十分的熱鬧:What a busy street,with so many people coming and going.
2 避免相似短語的混用
在英語中有許多相似的短語,但意思卻是天差地別,例如take against與take amiss就是反對與誤解的意思,還有學生將“feel lonely”寫成了“feel lone”。有些人在翻譯中容易將相似的詞語記錯,使得整句話的意思讓人無法理解。
這種因為相似短語用錯的情況,都應該引起同學的重視,短語的用錯直接讓這一整句的意思都出現(xiàn)錯誤,這在英語翻譯中會出現(xiàn)上文不接下文,讓閱讀的人不知道這篇文章在講什么,也就無從談起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了。要克服這一錯誤,首先要掌握正確的記憶詞匯的方法,利用做筆記或是每天復習的方式,讓自己對不同詞匯的運用牢牢記住,在寫作時也能夠下筆如有神。應該付出更多努力來熟記詞匯與短語,并掌握這些詞匯及短語的用法,轉(zhuǎn)消極詞匯為積極詞匯。
3 翻譯時把握原文的內(nèi)涵
翻譯主要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式,直譯是忠于原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而意譯是忠于原文的內(nèi)容,又不拘泥于原文所描述的文字,要開拓自身的思維和想象,去體會原文中需要表達的思想。中英之間存在著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翻譯工作其實就是將從別人那里看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因此不能夠只停留在漢英對照的基礎上,當原文的譯文表達形式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有矛盾時,應該選擇意譯的方式翻譯出思想,才能夠通過漢語表達出原文的意思。
【例2】這是《饑餓游戲》里面的一段原文:She must have had bad dreams and climbed in with our mother. Of course, she did. This is the day of reaping.
耿對這句話的翻譯為:她準是做了噩夢,爬到媽媽被窩里去了。嗯,沒錯,今天是收獲節(jié)。
鄧在這句話的翻譯為:她肯定又做了噩夢,爬到媽媽床上去了。她當然會做噩夢,因為今天是抽簽的日子。
“Reap”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收割、收獲”,耿在翻譯的過程中直接根據(jù)意思翻譯成了“收獲節(jié)”,如果不根據(jù)上下文,翻譯成“收獲節(jié)”是可以的,但在文中這是一個決定十二個孩子命運的大日子,譯為“收獲節(jié)”有些翻譯不通。而鄧將其翻譯成“抽簽的日子”,是根據(jù)了上下文,比較忠于作者的意愿翻譯的譯法,能夠使文中這種悲傷與沉重的氛圍通過文字表露出來。正因為文中一開始就提出了“the day of reaping”,這是一個黑暗的日子,而“收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日子,是一個豐收與團圓的意思。這樣的翻譯會讓讀者不理解,明明是去做一件危險的事情,怎么會是“收獲”。耿在這里的翻譯很容易讓讀者不明白文中的含義,而鄧在這句的翻譯上更為貼切。
4 結(jié)語
翻譯的工作不僅僅需要掌握英語的基本功,同時也需要了解國外的文化和原文的背景,才能夠在翻譯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準確表達出原文中想要表達的思想。但是翻譯也是一項嚴謹?shù)墓ぷ?,翻譯時不能夠因為拿捏不準而選擇望文生義,導致了閱讀的人產(chǎn)生誤解,不會翻譯時,選擇查閱資料才是正確的做法。
參考文獻
[1]陳永斌.漢英對比視角下大學英語翻譯技巧探析[J].價值工程,2016(02):216-216:217.
[2]賴琳.淺論大學英語翻譯技巧[J].技術與市場,2013(01):133-134.
[3]許莉莎.大學英語翻譯技巧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05):129.
作者簡介
熊平(1994-),女,漢族,湖南省汨羅市人?,F(xiàn)為邵陽學院2013級外語系英語翻譯專業(yè)在讀大學本科學生。
作者單位
邵陽學院 湖南省邵陽市 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