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艷
【中圖分類號】G623.5
打造快樂的數(shù)學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快樂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教學者注意的:
一、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的情緒高漲,誘發(fā)出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活動。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jié),誘導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學《統(tǒng)計》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王子拯救公主的情境。我問學生,有一個漂亮的公主,有一天被可惡的巫婆關進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們想和王子一起去救公主嗎?孩子們說“想”。這里有3座城堡(課件出示)○城堡、⊿城堡、 □城堡,你們猜,公主被關在哪座城堡中呢?然后播放動畫,引導孩子們對圖形進行統(tǒng)計。整個情境貫穿全課,使孩子們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的學習。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起學生對統(tǒng)計知識的探究欲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成了學生進行統(tǒng)計競賽的場所和歡樂的海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化靜為動
除了這些創(chuàng)設出來的愉快情境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是集:聲、光、動畫為一體、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化靜為動,這些對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識,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8-3,計算機畫面上首先出現(xiàn)小棒,兩捆加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先動手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xiàn)的畫面就會是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后和三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在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這一系列的動態(tài)過程中:學生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的色彩、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我在課上用電腦動畫顯示:老爺爺坐在一輛車輪是正方形的車子上顛簸,并設問:老爺爺舒服嗎?為什么?學生憑借生活經(jīng)驗提出車輪應做成圓形的。接著再用動畫顯示:老爺爺坐在一輛車輪是圓形但車軸不在圓心上顛簸,設問:車輪已改成圓形的,為什么老爺爺還不舒服?學生依據(jù)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因此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最后再用動畫顯示:老爺爺坐在經(jīng)過學生改進后的汽車上“呵呵” 直笑,我語言配合:老爺爺在謝謝我們大家呢!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多媒體課件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于樂,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三、利用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fā)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對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來說,確實是這樣?!皠邮肿觥崩砟钪赋觯郝爼?,看能記住,做才能理解。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盡可能給他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實物、學具等擺一擺、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增強感性認識,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知識的積累,歸根到底要靠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來實現(xiàn)。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寓數(shù)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后,我安排學生用面積單位去測量書本、課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廳面積,并設計出一份用不同的面積單位的方磚鋪設自家客廳所需地磚塊數(shù)的報告。通過實地考察,操作實踐,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的大空間,拓寬了認知面,對所學知識理解也更深刻。
四、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
抽象的數(shù)學源于生活,來自具體,在生活中產生了數(shù)學,而最終又應用于生活。關注教學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shù)學知識,做到不干巴巴地講;有學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課本例題;能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學習知識的,就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取知識。
如六年級“工程問題”一課,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看錄像)小明來到文具商店,各種文具琳瑯滿目。他來到鉛筆柜臺前,自言自語地說:“我身上帶的錢可以買3支。”又來到橡皮柜臺處,自言自語地說:“我身上帶的錢可以買6塊?!睜I業(yè)員阿姨聽見了,建議道:“小朋友,你可把鉛筆和橡皮作為一套來買?。 毙∶鞲吲d地說:“就這么辦!”看完錄像后,讓學生從中提煉出數(shù)學問題“小明帶的錢,單獨買可以買3支鉛筆或者6塊橡皮?,F(xiàn)在如果買1支鉛筆和1塊橡皮這樣的一套,可以買幾套?”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解題方法供學生選擇,但卻是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就會主動思考,積極探索,調動自身的生活與知識經(jīng)驗努力去尋求解決的方法。
又如在一年級“物體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我在他們初步認識了物體的各種形狀后,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身心特點,布置學生回去觀察自己家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狀的,并與家長探討這些物體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狀的,為什么?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熱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如硬幣是矮圓柱容易存放,茶杯做成圓柱體既美觀又節(jié)約材料等。這樣學生們通過實踐及身邊的物體進一步認識了這些物體,并且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傊瑪?shù)學教學就要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中還有許多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總之,挖掘教學中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在樂中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能在樂中教,生能在樂中學,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