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業(yè)
【中圖分類號】G623.6
學習科學課的過程,是從觀察現(xiàn)象,動手實驗出發(fā),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guī)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學生通過動手做實驗可以激發(fā)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開發(fā)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實驗的探究欲望。怎樣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呢?根據(jù)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農村小學目前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的特點,筆者認為開展農村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應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明確實驗科目的基本要素
1.明確實驗目的
做實驗前,只有給學生提出做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任務是什么,才能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們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去做。因此,明確實驗的目的對于學生上好實驗課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學生明白該實驗是為了研究什么而設置的。
2.明確實驗操作過程
每個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樣,實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總結。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由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時常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系統(tǒng)性和目的性,觀察時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很大,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山區(qū)的學生也是一樣,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明確操作過程。
如教學《簡單的電路》這課時,我們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嘗試用一個燈泡、一個小燈座、2根導線、1個電池盒和1節(jié)電池要怎樣連接起來才能組成電路。設計操作過程,然后匯報,其余學生討論補充。還可以把影響實驗的關鍵步驟和注意點先寫在黑板上,作為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或注意事項,從而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3.明確觀察任務
只有讓學生明確了實驗前的觀察任務,才能在實驗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和感知。運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覺器官去觀察和感知實驗過程中形態(tài)、特征和聲、光、色、味、溫度等變化情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感知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個細小的變化。
以《觀察植物的種子》為例,課前要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仔細觀察它們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
4.明確實驗結果
從現(xiàn)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是一個以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只有完成了這個飛躍,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識。
在《磁鐵》的實驗中,當我們看到磁鐵能把帶鐵的東西吸起來,我們就知道磁鐵有吸引鐵的性質,所以我們就把磁鐵的這種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強弱,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我們把磁鐵用細線懸掛起來,等到它靜止時,磁極分別指向南方和北方,我們把指北的磁極叫北極,指南的磁極叫南極。老師可以提示指南針就是根據(jù)磁鐵的這一特性發(fā)明的。通過驗驗結果可以增強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中科學技術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提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二、千方百計拓展實驗空間 ,因地制宜開辟實驗場所
小學科學實踐課的實驗場所不局限于學校的實驗室,實驗教師應該根據(jù)農村實際情況,把實驗場所搬出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搬到學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學《觀察植物根的生長》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做實驗,看看種子萌發(fā)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長,根的生長速度怎么樣。根有哪些作用,種子是怎樣變成幼苗的,植物莖的作用和怎樣開花結果的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選材,親自種植,并把每天的生長都記錄下來,從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植物生長變化的數(shù)據(jù)。
1.就地取材選擇實驗材料
農村學校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根據(jù)實驗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實驗材料的選擇。
如在做《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實驗材料需要土豆、西紅柿、米飯、蘋果、梨等新鮮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學生從家里帶來。
2.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
科學實驗興趣的培養(yǎng),一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典型活動;二是要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科學實驗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驗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器材,又要充分發(fā)揮農村在小學科學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
3.寓歡樂于學習實踐中
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如在《觀察蚯蚓的身體 》、《水在什么溫度時結冰》、《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點亮小燈泡》、《種子發(fā)芽的實驗》《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做一個鐘擺》等這些具有小制作、小實驗性質的實驗課時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驗,在無危險時,盡情地實驗,痛快地玩耍,學中玩,玩中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讓學生在享受大自然中獲取知識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農村,既有實驗的劣勢——實驗器材不足,也有實驗的優(yōu)勢——天然教學資源。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yǎng)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清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隨時帶領學生到野外觀察各種動植物、地貌等。讓學生們在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間學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學知識。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是一種積累,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學生的合作,更需要師生的合作。只要實驗老師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方法,把解決實驗教學難點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相結合,實驗課教學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
實驗教學作為小學課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它教學方法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實驗則是完成教學任務非常有效的途徑。本文著重從“確定實驗科目的基本要求 ”、“想方設法拓展實驗時空 ”、“讓學生親臨實驗的樂境”、“ 盡心盡力造就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淺顯的談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的具體教學策略,望能提高科學實驗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