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彥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美術課堂也一樣適用,如何才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對繪畫的興趣,激發(fā)孩子熱愛藝術的濃厚情感呢?以下是筆者的教學案例,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一、課堂教學安排
1.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彩墨畫的繪畫工具,也使學生感受彩墨與宣紙的特性。
(2)欣賞藝術大師的經典藝術作品,了解藝術表現(xiàn)的豐富性。在充分的藝術實踐中,合理運用點、線、面等元素,大膽在宣紙上進行彩墨的組合,形成美的畫面。
(3)充分感受彩墨畫的樂趣,激發(fā)孩子熱愛藝術的濃厚情感。
2.教學重點:
讓孩子在游戲中自主發(fā)現(xiàn)、體驗彩墨與宣紙產生的特殊變化,進行大膽表現(xiàn)。
3.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點、線、面等造型元素,使畫面具有美感和情趣。
4.教學過程:
(1)游戲引入新課
游戲一:原來如此
①教師用浸染法快速完成一幅作品。請學生說一說制作過程,然后請學生也來快速完成一幅作品。
(教學意圖: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氛圍,感受水墨畫的神奇之處,激發(fā)學生對水墨畫的熱愛之情。)
出示課題《彩墨游戲》
②認識水墨畫的工具(筆、墨、紙、硯)
③通過滴墨實驗,對比生宣紙和普通紙的不同。
(教學意圖:讓學生了解生宣紙的特性。)
游戲二:超級模仿
教師提前準備好各種通過用墨表現(xiàn)出來的濃淡、干濕、粗細的線條,讓學生來模仿探索。
①學生從游戲體驗中認識墨的濃、淡,粗、細,干、濕變化。
②各請一位同學到前面分別再次示范一次。
(教學意圖:了解中鋒用筆和側鋒用筆的變化,體會側鋒畫出濃淡的方法。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欣賞大師吳冠中的作品
①欣賞吳冠中的《吳家作坊》
I.從大師的作品里再次感受濃、淡,粗、細,干、濕的變化。
II.畫家的作品除了有墨色的濃、淡,粗、細,干、濕的變化外,還有什么?
III.用到了哪些美術基本元素?
小結:細細的線在畫面里自由自在的穿來穿去,將墨塊和色點有機的交織在一起,就像一幅彩墨游戲。
(教學意圖:通過欣賞、分析家作品,感受彩墨畫的藝術美感。通過對點、線、面的了解,體驗畫面中的形式美,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②吳冠中的另一幅作品《浮游》與《吳家作坊》進行對比。
提問:請看這兩幅作品美術基本元素的運用有什么不同?通過欣賞這幅作品,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小結:這幅作品點、線、面縱橫交織,繁而不亂,自然流暢的線條也可以讓為我們感受到自由自在漂浮游動的感覺。
(教學意圖: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分析,學生對作品的內容、形式、構圖方法以及表達情感等有了更新的認識,從而有目的的進行分析,提高欣賞和評述能力。)
3.聽音樂分析點、線、面在畫面里的運用。
(1)邊聽有關黃河的音樂,邊看黃河的照片,感受畫面。
提問:①從這首音樂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
②如果用點、線、面,如何來表現(xiàn)呢?
(2)欣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春之聲圓舞曲》讓學生感受每首音樂帶來的畫面感。
通過兩首完全不同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同樣運用點、線、面也可以表現(xiàn)完全不同的畫面。
(教學意圖:音樂與繪畫的結合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目的是為了告訴學生,音樂與繪畫都有他自己的情感,感受這兩首音樂中點、線、面的變化。)
4.游戲三:隨心所欲
今天我們就根據(jù)這兩首完全不同的音樂,運用點、線、面來完成一幅彩墨繪畫作品。
(教學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運用點、線、面自由創(chuàng)作。)
5.作品展評
(1)自評
請兩位同學到前面說一說自己的作品表現(xiàn)的什么內容,自己最滿意作品的哪些地方。
(2)互評
你更喜歡誰的作品,理由是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的藝術很多時候就是從生活中偶然中得來的。
(教學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6.課后拓展
教師教學生另一種玩墨的方法,鼓勵學生下課后自己嘗試與探究。
(教學意圖: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和不斷探索新知識的精神。)
二、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國畫,我在設計課程時本著體現(xiàn)趣味性,讓孩子帶著興趣來上課。所以我反復的推敲修改,怎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自己體驗并且有序有趣。
這節(jié)課我用四個游戲貫穿整節(jié)課:原來如此,超級模仿,走近大師和隨心所欲。每一個游戲都僅僅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學生初次接觸國畫課,對國畫有一種神秘感,所以整個課堂,學生的積極性一直很高,而且學生確實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在無形之中讓他們更加喜歡彩墨畫。本節(jié)課,我也是作為一個引導者,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本節(jié)課我還滲透了音樂學科,讓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來感受畫面,用點、線、面表現(xiàn)出來。通過欣賞《春之聲圓舞曲》和《電閃雷鳴波爾卡》兩首對比性比較強的音樂,讓學生感知點、線、面的運用在畫面中的不同,以及畫面的明暗色調。讓學生在音樂中尋找畫面,鼓勵他們大膽嘗試運用點、線、面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不足的是,通過欣賞音樂《電閃雷鳴波爾卡》,讓學生感受畫面時,畫面的色調應該是明暗對比非常強,學生也提到了亮色,反而我給了學生一些誤導,說用暗色。
還有一點不足的是,這節(jié)課準備的確實也太倉促,在上課的前一天下午又大改了一次。剛開課時,本節(jié)課因為改過后沒有上過,加上課堂上準備的東西太多,有的找不著了,就有點著急,說話就有點語無倫次,開始的提問也不夠具體。時間把握的也不是很好,讓學生創(chuàng)作的時間太短了,但學生憑著自己的第一感覺,在紙上呈現(xiàn)出了自己的作品效果很好。本節(jié)課也很真實的把孩子的學習成果展現(xiàn)給了大家。
在以后的教學中,會繼續(xù)努力鉆研,讓自己進步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