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fā)興
摘要: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得抽象,枯燥,但這已教學內(nèi)容卻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關鍵詞:語文;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得抽象,枯燥,但這些教學內(nèi)容卻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那么,如何進行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拼音教學呢?
一、漢語拼音教學特點
(一)漢語拼音教學具有形象性
漢語拼音教學形象性的特點是由兒童心理認知特點及教材的編寫特點決定的。漢語拼音教材的本身就注重形象性。例如聲母、韻母的教學,教材幾乎給每個聲母韻母都配了插圖,這些插圖有的是描繪發(fā)音方法;有的是描繪字母的外形。教材的特點,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形象、生動。
(二)漢語拼音教學具有情趣性
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他們對于富有情趣的教學方式更有興趣,而且教師只有把課上得有情、有趣,學生才能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學習,從而保證學習質量。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漢語拼音教學具有記憶性
漢語拼音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會讀、會寫所有的聲、韻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牢、記準、記得快。
(四)漢語拼音教學具有實踐性
第一階段學習漢語拼音的目的是讓學生會拼讀音節(jié),而且教材在編寫時也是在學習聲韻母的過程中穿插著音節(jié)的拼讀,而不是學完聲韻母,再學拼讀。因而在教學拼音時不但要讓學生會寫、會讀,還要會用。這就決定了拼音教學實踐性的特點。
二、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策略
(一)注意拼音教材的整體性,加強整合
教材采用了多種方式體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整體性,要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做到:
1.字母發(fā)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拼音音素的符號,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靠死記硬背早晚會讓學生失去興趣。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過觀察畫面,說出本課要學的字母或音節(jié),要充分地利用這些圖畫培養(yǎng)孩子自主發(fā)現(xiàn)拼音字母的發(fā)音和形態(tài)。
2.拼讀音節(jié)與生活經(jīng)驗的整合。音節(jié)的拼讀是學生拼音入門的難點,根據(jù)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音節(jié)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動孩子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直接切人音節(jié)、拼讀的難點。如,讓學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動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可以拼家庭成員的稱呼等,再讓學生選擇其中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還可以把學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寫漢字,一面寫拼音,讓學生在拼拼讀讀中認識全班同學的姓名,并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既增進了同學問的友誼,又提高了拼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3.拼讀音節(jié)與識字、閱讀兒歌的整合。識字是學生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教材在拼音教學內(nèi)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拼讀音節(jié)讀準漢字,閱讀兒歌。這部分內(nèi)容的兒歌只要讓學生讀熟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更不宜分析講解。
(二)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具體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讓他們看圖發(fā)音、看圖記形,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注意和想象,而且能幫助他們認知和記憶,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于是,筆者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1.發(fā)音示范法。在教韻母和聲母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師發(fā)音的開口度和唇型,然后讓學生模仿,最后觀察學生發(fā)音時的開口度和唇形,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發(fā)音毛病,及時指導糾正。
2.看手勢讀音組詞。在學四聲時,為了讓學生大量地進行練習,筆者采用了看手勢讀音的方法,如學完“ai”舉起了四個手指,學生馬上讀“ai、ai、ai、ai”“熱愛”的“愛”,舉起了兩個手指,學生馬上讀“ai、ai、ai”“挨打”的“挨”,或者教師讀四聲,學生做手勢。這樣不但訓練了四聲,而且?guī)椭鷮W生積累了詞匯,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在字母教學時,充分發(fā)揮教學掛圖和課件的作用,把圖形和字母形體結合起來給學生講。如b、d、p、g、q這幾個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筆者在教學時分別出示“小朋友聽廣播”“駿馬奔馳得得得”“小男孩爬坡”“鴿子銜樹葉”“氣球”的圖片或課件,讓學生領會字母發(fā)音,說出記憶的方法:b的豎像收音機的天線,右半圓像收音機的機體,d的發(fā)音像奔跑的馬蹄聲,形狀像馬蹄印,p的右半圓像小朋友手舉的紅旗,一豎像旗桿,g像數(shù)字9下面加彎、q像9字,這樣學生的頭腦中容易形成表象,并儲存在記憶中。
4.歌謠法。一年級的學生在幼兒園里對順口溜、繞口令、兒歌、謎語等最感興趣。初入學,他們對字母形體非常陌生,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筆者在教學時把字母編成許多形式的歌謠。比如,在復習韻母時讓他們記住“仔細看,記住韻母并不難,a、o、e、i、u、n帶頭各五個,挑頭各三個。認真學,天天練,韻母個個記心坎”。通過這樣編,學生對24個韻母掌握得非常好。在標調時,學生很容易弄錯。就讓學生記?。骸八鼈兞鶄€親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六,標調標前不標后,只有老四和老五,哪個在后標哪個。”還利用歌訣、順口溜幫助學生掌握拼寫規(guī)律。如用“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相連很順當”說明三拼規(guī)律。用“j、q、x真淘氣,見到n眼就挖去,挖了還讀n”,幫助記憶上n兩點的省略規(guī)則。
總之,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段的教學要求,也是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只要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促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