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希良+宋帥團
內容摘要:針對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簡稱“機測”)的內容和流程,分析了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普通話教學現狀,提出了加強語音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等四項具體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 學前教育 普通話 教學改革
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來說,會講自然流暢的普通話是必備的專業(yè)技能,取得二級乙等以上普通話等級證書是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的前提條件。從國家語委等部門下發(fā)的《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國語[1994]43號)實施以來,我國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測試手段也由單純的人工測試過渡到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簡稱“機測”)。河南省的“機測”工作從2012年10月啟動以來,經過2013年的試點、2014年的在全省推廣,目前已全面展開。同人工測試相比,“機測”是一種革命性地突破,能促使普通話水平測試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同時也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普通話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機測”背景下,中職學校普通話教學要進行相應改革。
一.“機測”的內容和流程
“機測”的內容共有四部分,分值總共為100分。一是讀單音節(jié)字詞。通過對100個單音節(jié)字詞的測試,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讀音的標準程度。分值為10分,限時3.5分鐘。二是讀多音節(jié)詞語。通過對讀多音節(jié)詞語(100個音節(jié))的測試,考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和變調、輕聲、兒化讀音的標準程度。分值為20分,限時2.5分鐘。三是朗讀短文。從《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朗讀作品》中選取短文一篇,限時4分鐘讀完,分值為30分。目的是考查應試人使用普通話朗讀書面作品的水平。在考查聲母、韻母、聲調的標準程度的同時,重點考查停頓、音變、語調以及流暢程度。四是命題說話。從給定的兩個話題中選定一個話題,連續(xù)說一段時限為3分鐘的話,分值為40分。主要考查應試人在沒有文字依據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考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guī)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機測”流程分三個階段。一是登錄階段。在測試室正確佩戴好耳麥,進入“機測”考試界面,輸入準考證號,確認無誤后,點擊“確認”按鈕進入。二是試音階段。在試音提示結束后開始試音,以適中音量朗讀試音界面上的文字。三是考試階段。每一題開始前都有一段提示音,在提示音結束并聽到“嘟”的一聲后,開始朗讀。讀完一題后,點擊界面右下方的“下一題”按鈕,進入下一項內容的測試。第四題說話部分滿3分鐘后,不需要點擊提交按鈕,系統(tǒng)會自動提交試卷。最后是結束測試,輕聲慢步離開考場。
二.“機測”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普通話教學現狀
1.學生基礎不一,對普通話學習的重要性認識有待提高。筆者曾對任教學校的一年級218名學前教育學生進行調查,有198名學生的小學、初中階段在鄉(xiāng)鎮(zhèn)、農村就讀,占90.8%;有20名學生的小學、初中是在縣城及以上地區(qū)就讀,占9.2%。在走訪學生和教師時,筆者還了解到,在初中、小學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及與學生校園內的日常交流大都使用方言,普遍缺乏使用普通話交流的意識。教師對普通話不重視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習普通話的態(tài)度。加上近些年中職學校招生困難,不少未參加中招考試的學生就直接進入了中職學校,他們的文化基礎和學習習慣都不好,普通話水平較低。
2.普通話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有的縣城中職,由于師資等因素,沒有專門開設普通話課程,只是在語文課上抽出兩到三節(jié)的時間講一些普通話語音知識了事。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普通話課程,但每周只有一課時,加上班級人數多,學生來自不同縣區(qū),說話習慣、方音差異較大,只能采用“一鍋端”的教學模式,缺乏教學的針對性。在課時少的情況下,教師為了照顧不同方言區(qū)的學生,得花大量時間介紹各地方言普遍存在的語音問題,逐個講解,以防遺漏;另一方面,教師又要照顧到不同水平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只能平均用力,以求兼顧。如此不遺余力的講授,占用了本已十分有限的授課時間,本應重在練習的口語課,由于無法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而無法收到期望達到的效果,容易導致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聽得津津有味,但課后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卻未能得到提高的現象
3.教學設施簡陋、教學模式單一。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僅限于專業(yè)課的使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僅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來進行教學。由于受到教材教學設備的限制,教師對語音的發(fā)音部位、開口程度、動程并沒有進行深人講解,而學生在學習時也只是機械地模仿。教師在正音的情況下,由于語音的稍縱即逝,學生很難模仿到位。教學設備落后,教學模式單一,影響了普通話教學效果。
三.“機測”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普通話教學改革
1.加強普通話語音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訓練?!皺C測”完全是口試,總體目的是測查應試人普通話語音的標準程度,詞匯、語法應用的規(guī)范程度、言語的流暢程度。教師在普通話教學中,應根據課時安排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普通話語音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訓練,使學生的語音更加標準和規(guī)范。比如,有些學生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發(fā)音錯誤或有缺陷;還有不少學生在發(fā)音時常常會出現口齒不清,出現吃字、丟音等現象。再如,有些學生發(fā)音舌尖前后聲母相混,唇齒音聲母f和舌根聲母h相混,邊音聲母l和鼻音聲母n相混,舌面聲母j、q、x與舌尖后音聲母zh、ch、sh相混,舌面聲母j、q、x讀作舌尖前聲母z、c、s;韻母方面出現復韻母單音化與單韻母復音化,前后鼻韻母相混,復韻母或鼻韻母與聲母相拼時丟介音,卷舌韻母的誤讀等;聲調方面陰平55讀成44或33,陽平35讀成24,上聲214變成了21,去聲51讀成31或53等。這些發(fā)音不準確或不規(guī)范的地方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
2.加強學生朗讀能力和命題說話能力的訓練。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在普通話教學和學習中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在測試中減少失誤,更好地發(fā)揮水平,對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十分有益。朗讀訓練是達到語言規(guī)范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逐步糾正方音,熟練運用語言技巧,進而學好普通話。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既讀好每個字音,又讓每個子、詞、句“動”起來呢?其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詞的“輕重格式”。其實人們在讀或說一個詞語時,組成詞的音節(jié)的輕重有所不同,不能全都讀成重音,而是有的音節(jié)要重讀,有的要稍輕一點。比如“玫瑰”、“氣氛”、“藝術”等詞語,它們不是輕聲詞,但在普通話測試中,很多人卻把它們讀成輕聲,還有的人則把“術”、“氛”、“瑰”重讀,這樣的讀法不僅影響了人們的聽覺效果,而且在交際中嚴重影響了語義的表達。普通話存在詞重音和句重音,也就是輕重格式的問題。普通話的輕重格式在教學中確實是一個難點,因為它不像輕聲詞有規(guī)律可循,所以給普通話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對比朗讀的方式進行,同時要指導學生多聽標準的普通話,并進行模仿。同時,還要讓學生多讀一些規(guī)范的現代文,自己去感知語言。在朗讀教學中還要注意普通話音變的教學。我們朗讀時,不是孤立地發(fā)出一個個的音節(jié),而是連續(xù)發(fā)出來的,形成語流。在語流中,音節(jié)之間相互產生影響,從而使聲音發(fā)生變化,這就是音變。普通話的語流音變現象有:變調、輕聲、兒化及語氣詞“啊”的變讀等。音變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只要掌握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多聽、多讀、多說,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命題說話能力訓練方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準確把握說話內容。二是選擇規(guī)范的詞匯語法。三是語言流暢表達的訓練。
3.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多媒體的豐富性訓練。多媒體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等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可以多方位地調動人的感官系統(tǒng),變抽象為形象,圖文并茂視聽合一。它可以使一些傳統(tǒng)教學手段很難傳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地顯示出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感官化和多樣化的特點,也使學生在有聲有色、動靜結合中對所學知識具體感知、理解深刻。如教師可以利用語音練習軟件或幻燈,將發(fā)音部位圖、舌面元音發(fā)音時舌頭的位置、韻母發(fā)音時的動程情況通過電腦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在直觀觀察的同時揣摩發(fā)音的實際情況,看到示范者發(fā)音的嘴形變化,聽到示范者標準的發(fā)音。同事可以配合教學內容,選取一些優(yōu)秀的視頻,讓學生在聆聽標準優(yōu)美之音之下,欣賞到了一幕幕情景交融的畫面,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4.合理安排實訓教學。利用普通話口語智能學習系統(tǒng)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全新的考試形式的變革,對于不熟悉國家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tǒng)考生來說,也容易造成一定的陌生感,所以考前針對相關測試流程的熟悉和相關常識的了解,是輕松應對普通話機測的好辦法??记翱山M織學生登陸暢言網www.isay365.com進行測試體驗。該網站采用的技術與正式普通話考試完全一致,集成的普通話智能評測技術是迄今唯一獲得國家語委鑒定的技術。該網站的普通話口語智能學習系統(tǒng)實現了計算機智能評測技術和語言學習的結合,開發(fā)出具有實時反饋功能的口語智能學習系統(tǒng),實現了網絡遠程教學。計算機可以實時對學習者的發(fā)音進行分析和診斷,指出錯誤發(fā)音,并可以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多媒體的優(yōu)勢,演示正確發(fā)音的過程,真正實現點對點互動式的普通話口語教學。該系統(tǒng)的推出可以緩解目前學生多、高水平普通話教師少的局面,提高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效果和興趣,降低學習的成本。同時,利用計算機智能評測技術,可以開展目前較難開展的考前模擬測試。考生在正式測試之前,可以先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測試,計算機自動給出考生目前普通話口語的水平,同時會提供一份詳細的測試報告,指出考生目前普通話口語存在的主要發(fā)音問題,考生可以根據模擬測試的結果,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計算機輔助測試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普通話教學與培訓研究》(項目編號:ZJB14162)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