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教育是建設平安校園的基礎,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保障。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yè)學校秉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既定目標和任務,堅持抓重點、抓落實,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普法工作向縱深方向發(fā)展,促進學校各項事業(yè)健康、協(xié)調、穩(wěn)步提高,走出了一條青少年普法工作的特色之路。
關鍵詞:青少年普法;德育;特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1C-0036-03
學校普法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治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建設平安校園的基礎,也是健全青少年人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保障。近年來,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yè)學校(以下簡稱“天目湖中專”)把普法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多層次的推進普法工作向縱深方向發(fā)展,走出了普法工作的特色之路,提升了德育的質量和成效。
一、實施背景
(一)青少年普法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發(fā)育還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抵御社會上不良風氣誘惑、侵襲的能力還較弱,也容易受到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侵害。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一些青少年由于法律教育的缺失,法制意識薄弱而以身試法。在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不斷地普及法律知識,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而且可以促使他們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二)傳統(tǒng)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效果不明顯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呈逐步上升趨勢,校園暴力頻發(fā)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青少年違法犯罪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一些學校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普遍存在著重形式輕內容,重口頭輕舉措,重灌輸輕實效,重教書輕育人等現(xiàn)象,法治實效不明顯。
二、實踐過程
(一)加強組織領導,奠法治校園之基
1.組織領導到位。天目湖中專把“六五”普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優(yōu)化工作機制。成立了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分管德育副校長為副組長,各中層領導及班主任為成員的普法領導小組,領導機構涵蓋黨支部、工會、政教處、教導處、團委、總務處、辦公室等職能部門,明確職責,積極協(xié)調,密切配合。
2.目標規(guī)劃到位。按照上級普法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了《法治宣傳教育五年規(guī)劃》和《依法治校五年規(guī)劃》,明確了普法的工作原則、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同時,做好每年法治宣傳教育的規(guī)劃和總結。
3.經費投入到位。將普法經費列入年度財務預算,確保每年為普法宣傳教材、課程、師資及開展各類學法活動等工作提供足夠的經費保障。
4.監(jiān)督考核到位。把普法工作作為一項硬指標,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通過年初定任務、定指標、定責任,年終抓檢查、抓考核,形成有效的工作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教師普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納入對學生和教師的綜合素質考察范疇,新教師錄用時增加反映法治理念、憲法等法律常識的考核內容,充分發(fā)揮考試“指揮棒”作用。
(二)堅持法治教育,務法治校園之實
1.抓好教職工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素質
領導干部普法教育學習做好表率。學校黨支部著力把法治學習落實到日常學習中來,采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習法律法規(guī),使領導干部在吃透相關法律法規(guī)精神的基礎上更好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教職員工普法教育學習明確要求。建立健全教師法律知識學習和考核制度,認真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等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積極組織法治講座、專題研討、演講比賽和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搭建教師學法平臺。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教師法律知識考試,以考促學,每次參考率均為100%,合格率達97%以上。
2.抓好學生法制教育,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立足課堂。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每年法治教育內容在學校德育課程體系中不少于10%,并要求各學科教學中都要有機滲透法治教育。此外,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課、晨會課把法律引到身邊,針對學校和社會上存在的典型違紀違法現(xiàn)象,有的放矢地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引導學生自律自省。
注重實踐。結合“3·15”“6·26”“11·9”“12·4”等重要主題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例如,法治黑板報展覽、法治手抄報比賽、法治征文比賽等寓教于樂的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看守所,感受最直觀的警示教育。將法治教育與安全教育相結合,組織學習《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組織參觀以交通法規(guī)為主題的“丁園法治宣傳公園”,并多次組織防震減災演練和消防滅火演練。
德育滲透。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織部分,學校制定了《學生一日常規(guī)》《學生“十嚴禁”》等校紀校規(guī)。與此同時,根據平時出現(xiàn)的苗頭性問題召開主題班會,通過辯論會、知識競答來達成共識,或以小品、相聲等形式予以警示。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從而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家校合作。通過設立家長學校,舉辦家長會,節(jié)假日發(fā)放《致家長一封信》,開展“大手拉小手”法律進家庭活動等方式,爭取家庭配合,指導教育學生學法守法。與司法局合作共建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二十余年,精心選聘法治副校長,積極協(xié)調社會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普法網絡。
(三)營造濃厚氛圍,鑄法治校園之魂
1.精心打造法治文化苑。學校立足校園實際,挖掘特色資源,建立了法治文化苑,這也是溧陽市南山法治文化風景線的首站。法治文化苑建有標志石,法治文化石鼓,正反面雕刻了精選的法律格言警句;圓形法治文化鐵藝,中英文對照的法律格言;法治宣傳欄,定期更換內容,展示圖文并茂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掛圖,緊跟時代節(jié)奏的法治精神展板等,發(fā)揮法治文化建設在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中潤物無聲的作用。
2.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宣傳周”。每學期,學校均集中安排兩周開展“法治教育宣傳周”活動。活動主題根據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典型違紀現(xiàn)象研究確定,緊緊圍繞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借助共建單位司法局的資源優(yōu)勢,邀請檢察官、律師等作法治報告,以案說法;各班級召開法治主題班會;組織編輯法紀教育特刊,并鼓勵各班學生自編法紀簡報;開展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原創(chuàng)法治文藝匯演等活動,觀看法治動漫、電影,增強法治教育的互動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廣播站、黑板報、電子顯示屏、校園網等載體,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在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學校及時召開“法治宣傳教育周”活動總結大會,表彰先進班級和個人,提高學法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實施成效
1.推動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法制教育增強了學校依法辦學、依法執(zhí)教、依法決策的自覺性,為學校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學校依法治校工作多次被教育主管部門表彰,實現(xiàn)了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豐收。
2.師生法治意識顯著增強。全校教師學法熱情高漲。2012年,學校榮獲溧陽市“教育系統(tǒng)教職工法律法規(guī)知識競賽團體二等獎”,李長珍老師獲個人一等獎;學生普法教育普及率達100%,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近年來,學校沒有出現(xiàn)一起學生違法犯罪事件。
3.法治教育發(fā)揮了輻射示范作用。學校法治教育的經驗,被報刊、電視臺等媒體廣泛報道,并多次應邀到兄弟學校做經驗交流和先進事跡介紹。
四、體會與反思
法治宣傳教育,為學校高擎起了科學、文明的火炬。學校的法治宣傳教育任重而道遠。面對互聯(lián)網的風起云涌和網絡文化帶來的沖擊,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正發(fā)生著變化。占領網絡陣地進行法治教育,發(fā)揮網絡育人功能以面對互聯(lián)網的挑戰(zhàn)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緊跟互聯(lián)網潮流,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熟練運用QQ、微信等互聯(lián)網溝通工具,開發(fā)新穎有效的普法互動軟件,從而不斷拓寬法治教育的新途徑。
責任編輯:章躍一
作者簡介:李長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溧陽,213300)德育處副主任,團委書記,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和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