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茹
摘 要:小學生習作教學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難題,教師怕批改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學生怕寫是因為無話可說,教師怕改作文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特色,更無感情。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傳統(tǒng)單一的命題作文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往往是教師出一個題目,學生根據(jù)題目確定內容,不管是否有無內容,是否有感而發(fā),因而作文內容枯燥空洞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詞:體驗式 習作 教學研究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往往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生的生活大多以活動為主,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的知識多數(shù)也是從活動中獲取的,他們的活動豐富多彩,如果作文教學能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做法,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寫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人和事,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感情,寫他們自己的體驗,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一、在活動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喜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順應孩子的這一心里特點,常常配合時令、節(jié)日和學校的任務,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每年學校都要開展各種小型的競賽活動,班級也可結合這些活動自行開展活動,演講、朗誦、成語接龍等等,活動之后我會讓學生談他們在活動中的感受,回憶一下活動的過程,這些活動都是學生親生經(jīng)歷的,因而說起來滔滔不絕,興趣盎然,在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寫下來,自然水到渠成。這些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積極思維。
帶領學生走出校外,貼近生活,貼近寫作對象,寫游記,參觀訪問記,就帶學生游山看水,帶學生參觀訪問,觸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避免無病呻吟,在活動中指導學生認真觀摩。還可以讓學生跟蹤觀察,預先確定寫作對象,比如養(yǎng)一盆花,養(yǎng)一些蠶,在一個較長時間內,作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了解,再交上一篇以此為內容的文章,這些都能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師也可以不規(guī)定題目,不限制文體,給學生“信馬由韁”,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樣的作文讓孩子覺得并不可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寫作熱情。
二、生活體驗中積淀素材
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寫作,就是要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頌生活中的人,抒發(fā)生活中的情。深入生活歷來就是寫作的重要階段,對于小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就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的鏡頭,以及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有趣的人和事,用隨筆的形式把這些材料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
學生除了學校生活,還有許多社會活動的時間,有許多接觸社會的時間,這是孩子向社會學習的好時機,如何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非常重要,社會生活既開闊了孩子的眼界,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交際能力,同時也是孩子積淀寫作素材的好機會,這就要教師教孩子學會觀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養(yǎng)成隨時觀察的習慣,這樣孩子們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同樣的精彩。
經(jīng)常性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情感,以活動促積淀,以活動促發(fā)展,當然,開展活動要暗示學生:活動的參與過程就是帶著任務,捕捉寫作題材的過程,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的素材值得去寫??谡Z交際中要求學生說秋天的快樂,寫秋天的美麗,就可以組織學生去秋游,尋找秋天的足跡,語文綜合實踐課給學生開展活動,如成語接龍、新聞發(fā)布會、古詩背誦大比拼、讀書筆記展示、課外收集展示等,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素材,拓展了思維,激發(fā)了學習寫作的興趣,提高了寫作水平。
三、在閱讀體驗中積累語言
新課標強調了積累語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閱讀體驗中積累語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是學生學習和積累祖國語言的重要手段,厚積才能博發(fā)。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有限,生活經(jīng)歷簡單,所以積累的寫作素材也很有限,要想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渠道很多,平時和同伴的交流,成人的交流,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中都有語言的積累,但是這種積累通常是無意的,也是不規(guī)范的,語言積累的關鍵時刻在閱讀課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材中的重要因素,教材中優(yōu)美的詞句,重點的課文,名家名篇,都是學生需要學習并掌握的,這些都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極好教材,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在朗讀中感悟體驗,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好的文章不但要讀,對一些名篇佳作,還要求會背,學生熟讀成誦,就能內化汲取,變?yōu)樽约旱臇|西。小學生的語言積累,除了精讀、背誦外,還可以指導他們廣泛涉獵,大量閱讀,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內轉移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新,在課外閱讀中可以摘抄優(yōu)美詞句,背誦名篇佳作,開拓視野,增加智慧,大量閱讀帶來了學生詞匯量的遞增,句式結構也有單一而豐富,輸入腦中的語言信息不斷增加,學生說出的語匯也就瑯瑯上口,寫作也就信手拈來。
當然,任何一項技能的形成都要經(jīng)過一個艱苦的過程,寫作也不例外,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體驗中學習寫作,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會有顯著的提高,我一般都帶三到六年級,從三年級訓練起,孩子的進步非常顯著,每年所帶班級都有學生的文章發(fā)表,有個班在六年級一個學期就有七個同學的作文發(fā)表在各種報刊上,全班大多數(shù)同學的寫作達到理想的水平。畢業(yè)時我把全班所有同學每人的一篇習作裝訂成冊,就既是一本水平不低的作文選,又是大家畢業(yè)最好的禮物,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實際上這個活動本身也是一次實踐活動,從寫到印到裝訂,孩子們都要親自參與,從中體驗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歡樂,也是一次不錯的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