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要: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處于客體地位;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都是學習的主人,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才能千方百計地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以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程度來衡量自身主導作用發(fā)揮的水平。只有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的時候,才能使教育活動卓有成效地進行。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教師;學生;主體性
以前上課時,我們好多教師表情肅穆,課堂氣氛緊張,一堂課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不停地講解,唯恐學生聽不懂、學不會,學生煩不勝煩,紀律問題自然在所難免,這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毫無益處。事實上,只有在有趣、生動和令人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在大量閱讀相關教育教學著作的同時,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一直在探索著數(shù)學課堂如何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不斷的總結反思,我想淺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以發(fā)揮的前提
別利欽指出老師“一跨進教室的門坎,就要記住,你是一堂課的締造者,你要是情緒不佳、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就會使一堂課黯然失色,沒有生氣?!币虼耍诮虒W中我嘗試“愉快教育”、“和諧教育”和“成功教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無論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壓力怎樣,只要跨進課堂都傾注自己的熱情、激情,總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良好的情感,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得以發(fā)揮,才能為其主動學習作好鋪墊。上課中我都仔細觀察學生的情緒,只要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面有不悅之色,我總會巧妙開個玩笑,只要一有學生出現(xiàn)膽怯,不能自信回答問題時我都真誠給予鼓勵。同時,我還讓學生自由結成幫扶對子,不僅營造師生和諧,更是力創(chuàng)生生和諧合作。所以,我的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會心的微笑,你會看到師生友好的握手,你會感受到學生的輕松和智慧的閃光。
二、“因材施教”關注個性差別,是主體“能動性”有力的保障
數(shù)學這門學科知識鏈接性很強,再加上它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特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必然對現(xiàn)有數(shù)學學習影響重大。因此教師要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能真正充分發(fā)揮主體性,我想教師這個“仆人”提供的服務必須因人而導。那么教師如何因人而異提供服務呢?我想教師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了解教材,同時要多換位思考,能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找到“通吃”教材的切入點、突破口。我想只有這樣才能為其主體性作好保障。所以,每次備課我要認真鉆研教材,尋求不同層面學生掌握教材,理解知識內容的切入點。面對后進生我給他們定的目標就是會教材中的基礎練習,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而對優(yōu)等生目標則是:既要他們抓住基礎,又要進行拓展延伸,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腳踏實地而又銳意進取的精神??傊?,力求全員參與,人人展示,要讓他們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能品嘗勞動的喜悅。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讓他們“身動” 、“心動”、“神動”起來就是我們理想課堂的追求!
三、“主體”是把雙刃劍,必須充分認識“主體”的度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發(fā)揮的“度”。然而遺憾的是,一些教師一開公開課,為了向聽課教師展示他的課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讓人應接不暇的小組間熱烈的討論,孩子們動手、動口、討論、表演、游戲呈現(xiàn)一片“盛堂”現(xiàn)象,教師只是簡單的提問、表揚。因此我總在這繁榮背后思考學生“身動”了,是否真的做到了“心動”、“神動”?教師是否真的提問、表揚?“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shù)學課堂里,不僅要使其“身動”,更要讓其“心動”、“神動”,這就要有一定“安靜”的課堂氣氛供其充分思考。所以“動”不是課堂自始至終的熱熱鬧鬧,也不是狹隘地學生參與,而是在學生參與中,大腦更是“動”起來。而要讓學生能真正動起來,其實需要的還是教師簡明必要的組織。教師尤其需要探索如何才能讓學生大腦 “動”起來,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能力,如何組織學生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對教材的解剖、自己的創(chuàng)造意識以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我想這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這種境界,教師就得需要發(fā)揮一下自己的主導作用。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誘導,注重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氛圍,為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提供一個平臺,而不是為了所謂的“主體”而放任自流。所以,當我們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不僅要看學生熱烈的談論,更要去傾聽去發(fā)現(xiàn)他們是否對問題知識有一定的生成性,是否對別人的見解進行了大膽質疑,是否加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因此我在學生的討論中既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我思考時間,又通過自己的組織力求鼓勵他們,讓他們的“心”和“神”動起來。
四、給學生充分的肯定,使學生得到自信
心理學指出,積極的評價機制,能對學生的身心起著重要作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因此,我很注重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我想,評價不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要發(fā)揮它的激勵功能機制,讓學生能正視自我,擁有自信,以便促進他的發(fā)展。因此,評價時要綜合考慮他各方面的素質,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不僅要關注學會什么,還應觀察會學什么?只要學生有些細微的進步,教師就要給予肯定賞識,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這種評價并不困難,就在我們教師一舉手,一投足的點點滴滴當中,也許你的一點頭、一抹微笑、一聲贊嘆、一絲關注,都能點燃學生心中智慧的火花,都能激起學生嘗試的欲望,所以,身為教師的我們千萬別吝嗇自己的賞識和鼓勵,用自己的真誠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渴望吧!
總之,我的課堂關注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自我意識,努力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之中敢于充滿信心地主宰自己的課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努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楊志恒、高巖主編的《教育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孔凡哲等編著的《上好課有效技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廣、楊宏麗編著的《上好課應知應會》,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