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怡
摘要:盡管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課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由于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認識不清,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脫節(jié),教學效果較低。要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提升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需要在教學中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評價制度。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1
一、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概述
有效教學是教師通過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恰當的教學形式,展現良好的教學藝術,將教學內容有效的傳達給教學對象,獲得預期目標的實現,表現為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科學價值觀教育三大任務,基于此,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可界定為: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從而具備較高理論素質和道德素養(yǎng)的教學。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失效的現狀
1. 對教學目標認識不清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或受自身素質限制,或盲目抄襲現有教案,對教學目標認識不清,脫離教學實際情況,不僅對教學重難點沒有準確把握,而且對學情分析亦無準確定位,導致教學效果較低;還有的教師并未認識終結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過程性目標之間的關系,沒有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2. 教學形式與方法呆板單一
長期以來,灌輸方法成為許多思想政治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通過講義、板書講授多而采用多媒體講課少,采用獨唱式講授多而互動式教學方法少。不少教師在灌輸方式上僵化呆板,不是將學生看成思辯主體,而是將其視為不變的容器,走入生硬灌輸的誤區(qū),這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配合、不參與,“管”和“灌”使思想政治課教育改革舉步維艱。
3. 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脫節(jié)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學內容是否脫離學生實際密切相關。據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不緊,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并未真正結合學生實際。之所以如此,是有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僅對教材中的字句或段落進行講解,無法聯系實際、合理舉例,從而導致教學枯燥低效。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失效的原因
1. 教師自身素質亟待提高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并未把馬列主義作為信仰,而僅將其視為學術問題,這導致其缺乏政治熱情,意識形態(tài)淡漠,直接影響了學生政治素質、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而有的教師對工作或冷漠不安,或逃避現實,回答不了學生提出的問題,解釋不了學生心中的疑惑,無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 學生對課程認識存在偏差
高職學生閱歷淺、受挫少,對理論的重要性體會不深,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明確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目的和意義,加之他們具有形象化和情節(jié)性的心理特點,這使其對抽象理論缺乏興趣和耐心;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課程學習有著極強的功利性,只要通過考試就行。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學生對課程學習通常是考前突擊,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
3. 教學內容對現實解答乏力
雖然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增強了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聯系,但仍未能有效解讀社會現實,特別是未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解釋社會現實中負面現象。教材內容沒有對突出社會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和合理解釋,造成了對社會現實的解讀乏力。學生由此對該課程正面宣傳產生懷疑,進而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懷疑與抵觸。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的引導者,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靠自身魅力對學生人格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要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一是學院要加強教師的思想品德教育,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責任心,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二是教師要深化基本知識與學科專業(yè)理論,豐富文化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以夯實教書育人的基礎;三是教師要學習教育基本理論,關注學生心理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是灌輸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這是一個過分的強調教師主導地位,疏忽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過程。因此,在課程教學改革中,亟需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理論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
(二)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拓展豐富的教學資源
教師授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如此才能更好地調控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多維,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橹R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結合;而且目標設定要靈活簡明,不能一成不變;要系統(tǒng)化、科學化、具體化,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發(fā)展。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處理外,還要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和現實文化有機結合,以豐富的文化資源拓展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具有新鮮感和時代感。同時,還應關注社會現實,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現實問題和現象,從正反兩個方面為理論佐證,以消除學生面對理論與現實差異產生的疑惑。
(三)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評價制度
沒有適當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可能實現有效教學的。而適合教師自身的、符合學情的、適合教學環(huán)境的,能夠體現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學方法不能單一,要靈活多樣。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情況中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匹配復雜多變的教學過程。
評價制度是教學制度的保障,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堂觀察、考察探究表現、評價探究成果質量等方法來完善評價制度,而不是單純以考試來進行評價。在具體時間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觀察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并進行記錄,及時整理分析,再把結果反饋給學生;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對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探究成果獲得的貢獻程度,來評價學生在實際探究中的,評價時需要綜合學生參與態(tài)度、情感體驗、創(chuàng)新能力、方法技能四個方面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