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學生怕上作文課,作文錯別字多,詞匯貧乏,言不及義。本文針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難,教作文難”的現(xiàn)狀,分析原因,提出初中作文教學的一些方法,旨在把“寫什么”“怎么寫”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中,從而真正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nóng)村;內(nèi)容生活化;指導多樣化;評價多元化
一、作文教學的方法
(一)作文內(nèi)容生活化
在寫作教學中,教學生“寫什么”這一問題,長期以來就始終困擾著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我施教的一次題為《我的建議》的作文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這樣寫:“我們在作文時,拿筆就頭痛,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有時在頭腦里想好了,一下筆又不知道從哪寫起,腦子變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議老師在布置作文時,帶我們出去看看,玩玩”。這里說明了不知道“寫什么”的問題困擾著學生。筆者認為我們的作文教學內(nèi)容要取材于生活,及時地將具有時代氣息的信息作為學生寫作的材料。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边@個比喻,形象地說出了生活在先,文章在后的真諦。筆者從這樣的認識出發(fā),將作文教學向廣闊的生活天地開放,讓生活成為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同時也讓作文為生活服務。
1.觀察社會、開闊視野
學生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圍的人和事,努力從生活的一切現(xiàn)象里抓住生活,了解生活。例如:我們泌陽縣板橋水庫上游,采砂過度,湖水污染非常嚴重,結(jié)合我鄉(xiāng)開采的實際,筆者作了《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的宣傳,爾后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莊稼,又帶領學生到河畔,觀察水質(zhì),讓學生通過親眼所見,分析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及它的危害,知道污水對水資源的破壞,以及造成魚苗逐年減少的原因。長此以往,后果將不堪設想。學生以此為素材,寫出了自己具有個性化的文章,并深深感受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時時提醒自己要保護好周圍的環(huán)境,還處處去監(jiān)督別人。學生們對同一材料,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作文訓練,從生活中收集了第一手素材,并經(jīng)過分析、歸納、提煉,寫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能力。
2.加強聯(lián)系,提供素材
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與學生聯(lián)系,了解他們,及時指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要善于把握好學生閃現(xiàn)的靈感,才能妙筆生花。例如:我所教的班中有一位學生,因家庭富裕而導致父親墮落,父母即將離異,他整日愁眉不展,為了能幫助這位學生早日擺脫陰影,重新面對生活,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們承受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布置了這樣一篇作文:《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學生們在這位同學經(jīng)歷的觸動下,對自己家庭做了深刻的思考,對自己在家庭中應承擔的責任有了明確的認識。那位同學則寫得更好,他以書信的形式寫給他的爸爸,寫到了家庭以前的美好,爸爸近幾年的變化,媽媽的痛苦與無奈,自己承受的巨大傷害……信的末尾作者發(fā)出了對爸爸飽含深情,既愛又恨的呼喚,催人淚下。好的作品是用心來澆灌的,這就是真情實感的魅力。
3.開展豐富的校內(nèi)課外活動
①閱讀。大量的事實證明,閱讀是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辦法之一。要提高寫作水平,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在課外閱讀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jié)合。
②練筆。練筆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只學理論不實踐,達不到提高作文教學的目的。定性作文與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結(jié)合,這是近年來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
③舉辦征文比賽。舉行各種各樣的征文比賽,征文比賽的結(jié)果公布,發(fā)獎品,同時擇優(yōu)發(fā)表在??缎@優(yōu)秀作文選》上。
(二)作文指導多樣化
搞活作文課堂教學,解決學生“怎樣寫”的問題。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的實踐活動。因此,必須處理好“教”與“學”、“動機”與“效果”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諳熟學生的寫作實際水平,針對學生“不知道怎樣寫”的問題指點門徑,力求做到一課一得。
1.引導學生分析命題作文的特點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怕寫作文,其實最怕老師布置命題作文,學生對命題作文的內(nèi)容不熟悉,感到無話可說,硬叫寫,其結(jié)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種作文命題,無論是何種體裁,也不管是何種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F(xiàn)行的課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內(nèi)容與現(xiàn)代生活距離久遠,降低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我們應該另外選擇內(nèi)容比較新穎的文章作為剖析的對象,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決某種技巧問題,這樣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學生能把握命題這一特點,就能避難趨易,像皰丁解牛那樣,“以無厚入有間”,做到“游刃有余”。
2.指導學生把握審題的方法
同一個題材,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學要使學生在構思時思路開闊,八方輻射,“萬涂競萌”,要想使學生立意時獨出機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集中思維的基礎上適當發(fā)展他們的多維思維方式。運用這種“擴散”型的思維,學生就會感到思如泉涌,要寫的東西很多,就會感到作文絕非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就可以從諸多的角度中選擇自己體會深刻、材料新穎、立意獨特的角度來寫,克服無話可說,無內(nèi)容可寫的毛病。
【參考文獻】
[1]于永正.作文教學藝術.
[2]毛繼東.作文教學改革與方法.
[3]鄧治安.作文教學研究.
[4]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