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海
[摘要]眾所周知,貸款是金融機構創(chuàng)造收入的最大來源,但是一旦逾期形成不良貸款,也是制約金融機構業(yè)務發(fā)展的“攔路虎”。那么要如何才能降低不良貸款呢?文章對農村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的原因、影響以及解決辦法做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不良貸款的原因;不良貸款的影響;解決辦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03
農村商業(yè)銀行現在普遍存在大量的不良貸款,給銀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當前農村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的特點是:不良貸款數額巨大、逾期時間長、清收難度大以及投放點集中等。這些不良貸款的產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客觀分析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
11經濟轉型和通貨膨脹形成不良貸款
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國家經濟正是由過去的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發(fā)展時代,原來由壟斷企業(yè)經營的項目轉化為市場放開經營。如過去的供銷社、木材公司等企業(yè),它們壟斷經營,但是隨著經濟改革轉化為市場經濟,允許個人并鼓勵個人發(fā)展經濟,從而壟斷企業(yè)經營下滑導致在農商行(原信用社)的貸款償還不起形成不良貸款。據統(tǒng)計,僅木材公司在農商行就沉淀不良貸款160多萬元。90年代初通貨膨脹形成不少不良貸款,信用社發(fā)放貸款支持個體發(fā)展經濟,由于“賣進高、買出低”導致虧本,無法償還貸款形成不良貸款。市場機制的不健全扭曲了政府、企業(yè)、民眾的經濟行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地干預銀行事務,從而變相誤導了銀行的經營作為,扭曲了部分貸款的合理投向。同時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市場機制不夠健全,政府、企業(yè)和民眾對銀行經營行為商業(yè)化、貸款市場化、交易的誠信原則不能很好理解和貫徹,從而形成的經濟、金融、法律、社會和民事環(huán)境,導致銀行的權益受到傷害,不良貸款日積月累,積重難返。
12金融體制改革和轉型留下不少不良貸款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務院下令撤銷農村基金會,全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全面鋪開,農業(yè)銀行原鄉(xiāng)鎮(zhèn)的營業(yè)機構收編進城,那么這些機構的不良貸款移交到信用社,增加了信用社資金包袱。據資料反映,筆者于1996年在蘭里信用社任農貸會,那時農業(yè)銀行蘭里營業(yè)所移交給信用社不良貸款260多萬元;1999年筆者在板栗樹信用社任主辦會接交鄉(xiāng)基金會不良貸款70多萬元??上肴h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的農金會和營業(yè)所把不良貸款這座“大山”壓在信用社頭上。農業(yè)經濟效益水平較低,農民收入水平不高,償債能力較差,社會清償能力較低,造成社會對貸款的需求較高與清償能力較低的矛盾,致使不良貸款產生,這是農信社不良貸款產生的根本原因。
13制度不健全,員工意識不強形成不良貸款
2009年之前,由于信用社科技發(fā)展落后,制度不夠健全,信貸系統(tǒng)管理落后,沒有安裝借款照相,加之個別員工職業(yè)操守不到位,而農村金融改革深化,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萬元以下的貸款農戶可以僅憑身份證或戶口簿隨到隨貸,這樣造就了社會上一些不良分子借用他人身份證騙取貸款從事非法經營而形成不良貸款。近幾年來,總行就解除10名工作意識不負責的員工勞動合同。一些員工缺少責任心,在貸款投放上不“關心”,在貸款跟蹤管理上不“盡心”,在貸款收回上又怎能“安心”;還有一些員工原則不堅定,在信貸投放時,不能抵制來自行政的、司法的、人際親情的干預。
2農村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的存在帶來的后果
21不良貸款的存在不利于銀行業(yè)及國民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銀行發(fā)放貸款的資金主要來自存款,不良資產過多,許多貸款無法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無法支付到期存款、發(fā)生存款支付危機的可能。我國農村商業(yè)銀行現在存款支付沒有發(fā)生問題是因為有多年來形成的良好信譽,加之有國家作為其強大后盾,能吸收到大量新的存款,可以利用新存款支付老存款。如果情況發(fā)生變化,新存款減少,老存款的支付就可能出現困難。假如農村商業(yè)銀行出現支付困難,那么整個國民經濟就可能出現動蕩。
22不良貸款的存在會助長企業(yè)互相拖欠貸款,使社會信用惡化
企業(yè)相互拖欠貸款和企業(yè)拖欠銀行貸款,是當前社會信用惡化的兩種主要表現,而且它們的根源是相通的、互為因果。企業(yè)相互拖欠貸款,銷貨企業(yè)不能及時收回銷貨款,歸還銀行到期貸款,銀行的不良資產就會增加。反之,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等于接受了被拖欠企業(yè)轉嫁過來的損失,減輕對企業(yè)催收貸款的促進和推動力度,等于銀行放縱和助長了企業(yè)相互拖欠貸款。因此,只有采取堅決措施解決企業(yè)拖欠銀行貸款問題,才能促進和推動企業(yè)間清理貸款拖欠,使整個社會信用狀況得到改善。
23不良貸款的存在使銀行改革無法進一步深入
銀行是資金流動性很強的企業(yè),不良貸款會增加銀行的債務負擔,致使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下降,降低經營效益,導致銀行出現財政問題。不良貸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響銀行對經濟的支持能力。中國的銀行近年來對貸款極其謹慎小心,就是因為不良貸款太多,影響到銀行放款能力。
3認真對待不良貸款形成的防控
針對以上幾種因素和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降低不良貸款,從而盤活資金。
31改革營銷機制,增加服務縣域經濟發(fā)展的有效投入
對于借款的企業(yè)、個人要大力扶持,重新評級授信、輸氧打氣,使他們面臨資金困難時,全面得“氧”、起死回生,盤活原借不良貸款;對于營銷貸款的客戶經理,每年終了時要計提不良貸款形成的準備金(因這里有自然災害引起的不良貸款)和計提營銷優(yōu)質效益獎,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從而達到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32多措并舉,盤活存量
一是摸清底子、找準方向。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不良貸款進行分析成因、狀況,找出突破口。二是分解目標,定量、定向考核,兌現獎懲。在信貸員中實行任務分解,落實到人,任務到數、到戶,按季兌現獎懲,形成壓力和動力,增強工作積極性。三是靈活運用各種清收手段。對于不良貸款大戶實行總行領導分任務、分戶清收;小額的落實到各級支行和責任人。四是法律清收。對少數賴賬戶,依法清收。五是剝離拍賣,盤活資產。對于不良貸款的借款程序合法合規(guī)的,可以通過資產評估進行剝離拍賣,從而達到盤活資金的目的。
33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輿論“三駕馬車”齊驅懲治不良行為
作為金融機構要充分抓住“全國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qū)”契機,主動請示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向政府提供不守信用企業(yè)、個人名單;發(fā)揮金融債權聯席會議的作用,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對有不良貸款的企業(yè)、個人堅決制裁。
參考文獻:
[1]牛文斌不良貸款清收難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15(3)
[2]施曉婧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