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軍,韓瑋瑋,解廣東,白克運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前后血清TGF-β1下降水平與預后的關系
王本軍1,韓瑋瑋1,解廣東2,白克運1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目的分析結直腸癌手術前后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下降水平與預后的關系。方法選擇TNM 分期為Ⅱ~Ⅲ期的結直腸癌患者114例,術前未行新輔助化療或放療,均行結直腸癌根治切除術,術后采用FOLFOX4方案化療12個周期;分別于術前及術后第1周取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TGF-β1;術后均至少隨訪3年,觀察復發(fā)轉移情況, 統(tǒng)計無瘤生存期。結果結直腸癌患者術后較術前血清TGF-β1水平降低(P<0.05),血清TGF-β1下降率為37%±17%、中位數(shù)為39%。114例患者中,術后復發(fā)轉移38例,無瘤生存期(29.17±10.81)個月,無瘤生存率為66.7%(76/114)。其中,血清TGF-β1下降率≥39%者中發(fā)生復發(fā)轉移者少于下降率<39%者(P<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血清TGF-β1下降水平與結直腸癌復發(fā)或轉移患者3年無瘤生存期呈正相關(r=0.414,P=0.01)。血清TGF-β1下降率≥39%者無瘤生存率為78.9%(45/57),高于<39%者的54.4%(31/57),P<0.05。結論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第1周血清TGF-β1水平較術前顯著降低,其下降程度較大者預后較好,可為結直腸癌患者預后判斷提供參考。
結直腸癌;轉化生長因子 1;疾病預后;無瘤生存期
轉化生長因子 1(TGF-β1)是一種多功能的多肽類生長因子,對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具有雙向作用。在正常組織及癌變早期,TGF-β1誘導上皮細胞凋亡而發(fā)揮抑制癌變的作用;隨著腫瘤的進展,腫瘤細胞對TGF-β1誘導的抑制信號失去敏感性,TGF-β1逐漸發(fā)揮抑制免疫應答,促進腫瘤血管及腫瘤基質形成、侵襲、轉移等多種生物活性[1]。TGF-β1在評價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預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異性[2],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測定TGF-β1濃度高低來判斷預后,而動態(tài)監(jiān)測其下降水平評估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預后的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觀察了結直腸癌患者術前及術后1周時血清TGF-β1下降水平與預后的關系?,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5月在山東省中醫(yī)院肛腸科行結直腸癌根治切除術治療,且術后按AJCC7.0標準 TNM 分期為Ⅱ~Ⅲ期,術前未行新輔助化療或放療且隨訪資料完整者114例?;颊咧心?0例,女34例;年齡32~73歲,平均51.7歲; TNM分期Ⅱ期52例,Ⅲ期62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由本院同一組醫(yī)生行結直腸癌根治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均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術后第14天開始行常規(guī)化療,均采用FOLFOX4方案,14 d為1個周期,共化療12個周期。
1.3 血清TGF-β1檢測方法 分別于術前及術后第1周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2~5 mL,采用EDTA-Na2抗凝,3 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80 ℃冰箱保存待測。采用 ELISA法檢測血清TGF-β1,試劑盒由上海博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進行。血清TGF-β1下降率=(術前TGF-β1-術后第1周TGF-β1)/術前TGF-β1×100%。
1.4 預后觀察方法 術后均至少隨訪3年或出現(xiàn)復發(fā)或轉移時截止,隨訪方式包括電話、門診及返院復診。如臨床懷疑腫瘤復發(fā),復查血清 CEA、CA19-9水平升高,行電子結腸鏡檢查、胸腹盆腔CT掃描,必要時可行PET-CT檢查來判定結直腸癌復發(fā)。無瘤生存期定義為手術日至腫瘤復發(fā)、轉移或者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時間。
2.1 血清TGF-β1檢測結果 本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TGF-β1水平分為(1.34±0.16)、(0.85±0.27)ng/mL,術后較術前血清TGF-β1水平降低(P<0.05),血清TGF-β1下降率為37%±17% 、中位數(shù)為39%。
2.2 預后隨訪結果 患者均獲得有效隨訪,無失訪病例。114例患者中,術后復發(fā)轉移38例,無瘤生存期(29.17±10.81)個月,無瘤生存率為66.7%(76/114)。其中,血清TGF-β1下降率≥39%的57例患者中復發(fā)轉移12例,<39%的57例患者中復發(fā)轉移26例,兩者復發(fā)轉移情況比較P<0.05。
2.3 血清TGF-β1下降水平與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關系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血清TGF-β1下降水平與結直腸癌復發(fā)或轉移患者患者3年無瘤生存期呈正相關(r=0.414,P=0.01)。血清TGF-β1下降率≥39%者無瘤生存率為78.9%(45/57),高于<39%者的54.4%(31/57),P<0.05。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病死率居第5位,每年新發(fā)已超過 17 萬例、死亡近10萬例[4]。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仍呈明顯上升趨勢[5];手術切除、放療、化療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但其復發(fā)轉移而導致的死亡仍居高不下。如何判斷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生理功能和生活質量,提高5年生存率,成為外科治療的最終目標[6]。
TGF-β1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靶向調控多效分子,由112個氨基酸構成,是TGF中含量最高、表達最豐富的亞型,也是目前已知的與腫瘤關系非常密切且具有代表性的細胞因子,廣泛參與細胞的分化、增殖、形態(tài)改變、黏附、轉移、細胞外基質產(chǎn)生及凋亡等[7]。在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TGF-β1表現(xiàn)出多種生物學效應。在癌癥發(fā)生的早期,TGF-β1轉錄后可抑制癌基因C-myc 的表達,使細胞分裂間期停滯于DNA合成前期,從而發(fā)揮生長抑制、促進凋亡、保持基因穩(wěn)定等抑制癌細胞因子的作用;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癌細胞對TGF-β1抑制作用失去敏感性,TGF-β1的異常表達大量增加,通過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協(xié)同作用,促進腫瘤血管生成,進而加速癌細胞的浸潤、轉移,并發(fā)揮免疫抑制的作用。這種雙向作用亦可見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8~11]。
在結直腸癌術后,因高度表達TGF-β1蛋白的腫瘤組織被切除,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臨床研究[12]證實,患者術后體內TGF-β1水平與其預后密切相關。例如,黃永紅等[13]觀察50例結直腸癌患者和25例健康體檢者外周血TGF-β1水平,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患者術前外周血TGF-β1水平明顯高于術后以及健康對照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外周血TGF-β1水平與腫瘤大小呈正相關,并隨腫瘤分期的進展而升高。故其認為TGF-β1表達與腫瘤的惡性程度相關,可用于評價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后,又可為基于抗TGF-β1的靶向免疫治療提供臨床依據(jù),這與本研究的結果類似。王夢潔等[14]觀察了結直腸癌術后發(fā)生轉移者44例、未發(fā)生轉移者59例,術后轉移者血清TGF-β1水平明顯高于未轉移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認為TGF-β1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且在腫瘤的轉移中可能起到關鍵作用。此外,國外相關研究報道,切除的腫瘤組織中TGF-β1的表達水平可作為獨立因子預測結直腸癌的復發(fā);通過長期的隨訪發(fā)現(xiàn),只有中高水平表達TGF-β1的結直腸癌患者出現(xiàn)了腫瘤的復發(fā),所有低水平表達者獲得了長期無瘤生存[9]。亦有相關文獻[15]報道,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患者,術后切除的腫瘤組織中TGF-β1高水平可用于預測肝轉移。因此,TGF-β1可以作為結直腸癌術后監(jiān)測預后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本研究引入TGF-β1下降率的概念,可以降低個體差異對血清TGF-β1值的影響,并以114例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的TGF-β1下降率的中位數(shù)為界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所有患者行結腸癌或直腸癌根治術后血清TGF-β1水平皆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術后高下降率者復發(fā)或轉移率明顯低于低下降率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復發(fā)或轉移患者血清TGF-β1下降率與無瘤生存時間呈顯著正相關,血清TGF-β1下降率越高,3年內無瘤生存期越長;從Kaplan-Meier生存曲線也顯示,TGF-β1高下降率者的3年無瘤生存率顯著高于低下降率者。分析其產(chǎn)生機制可能是:①結直腸癌患者術后TGF-β1水平高,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抑制作用強,則癌細胞易逃脫機體的免疫監(jiān)視而擴散轉移,促進了腫瘤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反之則抑制了腫瘤的發(fā)生與發(fā)展。②高水平的TGF-β1導致機體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過度,促使瘤體的血管生長加速,血供增加;并且,其促進了細胞外基質的合成,減少其降解,從而改善了癌細胞生長、轉錄的局部環(huán)境,增強了其侵襲能力,引起腫瘤的快速生長。因此,TGF-β1下降水平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的臨床治療、預后判斷有重要參考價值;下降水平較高者復發(fā)轉移率低,無瘤生存期長,患者預后越好。但是,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少,并且未對結直腸癌患者其他指標的相關性深入研究;今后可繼續(xù)增加相關指標,進行大樣本量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總之,監(jiān)測手術治療前后結直腸癌患者血清TGF-β1下降水平對了解病情、觀察手術療效和判斷預后均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并可為個體化靶向治療提供可信的依據(jù),患者術后應用化療、放療可以TGF-β1為特異性靶點,聯(lián)合新型靶向藥物阻斷其生物學功能,從分子水平逆轉腫瘤的侵襲,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1] Liu FL, Mo EP, Yang L, et al. Autophagy is involved in TGF-β1-induced protective mechanisms and formation of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phenotype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J]. Oncotarget, 2016,7(4):4122-4141.
[2] Daniel R, Jennifer A, Jessica Bauer, et al. TGF-β:duality of function between tumor prevention and carcinogenesis[J]. J Natl Cancer Inst, 2014,106(2):369.
[3] Zhou XR, Mao Y, Zhu JJ, et al. TGF-β1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immune escape by elevating B7-H3 and B7-H4 via the miR-155/miR-143 axis[J]. Oncotarget, 2016,7(41):67196-67211.
[4] 王寧,孫婷婷,鄭榮壽,等.中國2009年結直腸癌發(fā)病和死亡資料分析[J].中國腫瘤,2013,22(7):515-520.
[5] Robert E, Paul F, Joel L, et al. Colorect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ith screening flexible sigmoidoscopy[J]. N Engl J Med, 2012,366(25):2345-2357.
[6] 李智,張雅玲,汪曉東,等.NRS-2002評估術前不同營養(yǎng)狀態(tài)對結直腸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4,21(1):41-45.
[7] Mitchell S. Targeting the TGF-β1pathway to prevent normal tissue injury after cancer therapy[J]. Oncologist, 2010,15(4):350-359.
[8] Grandclement C, Pallandre JR, Valmary DS, et al. Neuropilin-2 expression promotes TGF-β1-mediated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J]. PLoS One, 2011,6(7):e20444.
[9] Zhu J, Chen XJ, Liao ZC, et al. TGF-β1protein high expression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5,8(1):702-710.
[10] Li LM, Qi LS, Liang ZJ,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induces EMT by the transactiv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through HA/CD44 in lung and breast cancer cells[J]. Int J Mol Med, 2015,36(1):113-122.
[11] Zhang Q, Chen L, Helfand BT, et al. TGF-β regulates DNA methyltransferase expression in prostate cancer, correlates with aggressive capabilities, and predicts disease recurrence[J]. PLoS One, 2011,6(9):e25168.
[12] Xu YF, Pasche B. TGF-beta signaling alterations and susceptibility to colorectal cancer[J]. Hum Mol Genet, 2007,16(1):14-20.
[13] 黃永紅,曹云飛,高楓,等.外周血及大腸癌組織 TGF-β1含量檢測及臨床意義[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4(12):1790-1793.
[14] 王夢潔,孫蘇平,錢科卿,等.結直腸癌患者血清IL-17和TGF-β濃度及其相關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3,40(13):767-778.
[15] 劉賢偉,曹俊達,熊功友,等.TGF-β1、Smad7與樹突狀細胞在結直腸癌肝轉移中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1):63-69.
為便于文獻的統(tǒng)計和期刊評價,確定文獻的檢索范圍,提高檢索結果的適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資料應根據(jù)其內容性質標識一個文獻標志碼。文獻標志碼共設置以下五種:
A:基礎性理論與應用研究(應具有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
B:應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扎記(社科)。
C:業(yè)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政策性評論、標準技術規(guī)范等)。
D:一般動態(tài)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
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tǒng)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
不屬于上述各類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訊、補白、廣告、啟事等不加文獻標志碼。
中文文章的文獻標志碼以“文獻標志碼:”作為標志(如:文獻標志碼: A)。
英文文章的文獻標志碼以“Document code:”作為標志。
摘自《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shù)據(jù)規(guī)范》(修訂版CAJ-CD B/T 1-2006)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4.016
R735.3
B
1002-266X(2017)34-0050-03
2017-03-12)
的標識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ZR2013HM43);山東省中醫(yī)藥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13ZDZK-029)。
解廣東(E-mail: guangdong0537@163.com)
·作者·編者·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