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yī)院(475000)崔會娜
心血管疾病是常見臨床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且預后效果不理想。如何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有效治療,同時提高預后效果,是醫(yī)學界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本研究選取2016年1~11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對其治療期間的用藥護理措施進行了總結?,F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藥護理干預體會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11月收治確診并接受住院治療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在32~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3±4.68)歲;病程時間在1~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6年。治療后,好轉78例,死亡1例,轉院1例。
2.1 根據藥物作用與發(fā)病規(guī)律合理用藥 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種心血管疾病都具有午間發(fā)病和清晨發(fā)病的規(guī)律,臨床醫(yī)生通常會根據藥物峰值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病規(guī)律確定最佳給藥時間,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謹遵醫(yī)囑按時按劑量對患者給藥,確保用藥的科學安全[1]。例如,消心痛藥效快、峰值短,護理人員就應當在患者血壓升高或者清晨胸痛胸悶之際給藥;而對于絡活喜等藥效慢且峰值長等藥物,則應當在患者睡前給藥,從而確?;颊咔宄繒r段的血藥高峰值,實現最佳藥效;對于鈣拮抗、美托洛等減慢心率的藥物,要避免睡前給藥,預防迷走神經張力影響患者心律而產生意外。
2.2 注意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用藥 心血管疾病年齡跨度較大,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患者,在病情病癥上各有不同,所以用藥護理干預中要結合患者的個體化差異,確定給藥劑量、給藥種類、給藥方式等。在對心律失?;颊呓o藥時,要測量患者心律與心率,不能以脈搏次數為給藥依據,在使用胺碘酮或異羥基洋地黃毒苷等藥物時,要加強巡視,在患者脈搏次數低于60次/min時,要減量或停止給藥。在對心衰患者進行利尿劑給藥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狀況避免患者發(fā)生低鉀癥狀;此外,針對肝腎功能不全的高齡患者,在進行心律失常類藥物或者強心苷類藥物的給藥時,要注意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藥物中毒現象。
2.3 注意飲食禁忌,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藥物與食物間的相互作用已經被實踐所證明,所以護理人員應當結合藥物特點對患者進行科學的膳食指導。例如,在心衰患者服用利尿劑時,若過多服用柚子、香蕉等富含鉀元素的食物,就會引起血壓及心臟方面的并發(fā)癥;在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期間,飲酒會導致患者發(fā)熱加重及全身疼痛,同時造成肝損傷。
2.4 注重藥后觀察,加強臨床用藥知識學習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藥復雜,若護理人員對常用藥物與急救藥物的配伍禁忌、藥物作用、藥物副作用及相互作用知識不熟練,勢必會造成嚴重的用藥護理安全問題。例如,地高辛、西地蘭等洋地黃類藥物具有負性頻率和正性肌力的作用,能夠抑制患者心臟傳導系統(tǒng),增加患者心搏出量與輸出量。然而其治療用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所以護理人員在首次給藥后要密切關注患者心率及心律變化情況,后續(xù)給藥也應當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心律失?,F象,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一旦出現異常要立即告知臨床醫(yī)生,避免藥物中毒以及中毒誘發(fā)的其他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痛苦[2]。此外,在患者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時應當禁用鈣劑,因為兩者聯(lián)用會發(fā)生協(xié)調作用,導致患者中毒。對于洋地黃類藥物比較敏感的還有肺心病患者,所以對于肺心病患者也要謹慎用藥。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心血管疾病臨床用藥知識的學習,同時在用藥護理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用藥護理干預能力,提高用藥安全性。
心血管疾病病情復雜,護理人員在用藥護理干預中要采取恰當的方式適時、適量科學合理給藥,同時以專業(yè)的、敏銳的觀察力盡量避免藥物毒副作用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最大限度地確?;颊哂盟幇踩?。本研究中通過80例心血管患者的用藥護理干預,體會到心血管患者用藥護理干預中要根據患者病情及藥物特點,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用藥護理,同時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藥后觀察,并不斷加強自身臨床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