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笛
(倫敦大學學院)
1905年5月4日《新民叢報》(日本橫濱出版,在上海有發(fā)行所)第68號《中國各省產物調查錄》,文后顯示“未完”,但之后未見續(xù)篇發(fā)表。文章作者署名“高陽駿一郎輯”貌似日本名,但開篇用“我國”,其引言如下:“我國之土產物,各地不同,每歲之輸出者,其數(shù)甚鉅,若不考察完備,亦學者研究實業(yè)上之缺點也。茲特調查,輯為一表,以為現(xiàn)今地理家、博物家之一助。然其中不免遺誤,閱者諒之。”以此觀之,“高陽駿一郎”很可能是一個中國作者的化名;該文的性質是“輯”(資料可能取自方志或清末物產調查文章等),雖不是真的實地調查,但尚可供與其它資料相對讀。全文始于“奉天府”,終于廣西省“鎮(zhèn)安府”,依次列舉奉天、直隸省、江南省、安徽省、山東省、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廣東省以及廣西省的物產。其中,涉及食藥用菌的如下:
“奉天府:……蘑菇、……;正定府:……木耳、茯苓、……;安慶府:……茯苓、……;六安州:……茯苓;兗州府:……茯苓、……;代州:……天花、……;平陽府:……香菰;順慶府:……木耳、香菰;嘉定府:……冬蟲夏草”[16]。
這兩篇文章皆未具著者,也皆載于1907年5月26日出版的《江西農報》(南昌)第2期,篇幅都不長,也都注重在栽培技術之外記錄貿易信息。其中,《造菌法》記錄木生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開頭所記與歷史上香菇栽培法存在相似之處,之后所記則取決于“菰種”,但未言明是何種食用菌,值得深究。
◤ 造菌法
以楮樹,刀橫鋸成段,而覆以草,淋以水,二、三年后,即全身發(fā)菌。每百斤值銀七八十元。又法:以楮橫段埋地中,面覆以土和馬糞,常以米泔水澆之,其面略紫,則鋤松之;次年將土翻開,以未經制焙之菰種剉成末,撒于楮上,以草灰和沙薄蓋之,自生菌。如生太少或不生,則原料醞釀未足,再以原土和馬糞者覆之,澆之,鋤之;至又次年,再照前法為之,以能全身生菌為度[17]。
◤ 草菇
以草加糯米水淋之乃生。干者,每百斤值銀六七十元,鮮者價稍廉[18]。
該文未具著者,載于1907年7月30日出版的《農工商報》(廣州)第5期。其中,“仙”字是當時對美分(cent)的音譯。文中雖也提到冬菇,但是方法卻是大致沿用英國或法國雙孢蘑菇的培育方法。不過有趣的是,文章后面對“發(fā)賣”的注意事項著墨尤多,透露出報紙本身的服務意識。
◤ 續(xù)種冬菇法
第二期出版,閱報諸君函詢種冬菇詳細情形者,每日凡幾十余起。茲再略言其大概,以答下問。
(一、選種)種菌以選種為第一要著。菌種各處皆有,但以英國、法國為最良,其做法系將菌陰干(如經火焙過則不出),磨碎與牛糞撈勻。英國做成磚形,法國做成片形,每磅約十余仙,研碎種之。大約香港大洋行有賣,否則可書出西字,寄外國買也(西文字樣俟印入專書內發(fā)行)。若買洋菌種不得,即在省城市頭揀選鮮草菇、冬菇之佳者,陰干磨碎,以牛糞和勻存貯,未嘗不可也。(二、草料)草料者,系以草為材料,不論粘禾稈、糯禾稈,皆可用,能置馬牛眠睡,經糞尿濕透固佳,就系用牛馬糞尿淋透,未嘗不可。坭以塘泥為上,即田泥、路邊泥亦可用。(三、收採)凡大個之菌,合用者即摘之,但宜手輕,不可傷其根;採得宜放于冷處。(四、發(fā)賣)要挑過大小一樣,無破損者,置于竹筐,先以白洋紙薦底,每層必以白紙相隔,務須揀選精緻,秤頭無欺,然后以嚜頭紙加封,送往酒樓,務求食客要食某家字號之冬菰,則銷路不憂其阻滯矣。凡菰菌之類,本為粗生之物,雖婦人孩子,可以做工。但想其認真發(fā)達,非細心考究不可。蓋屋中寒冷之度,與菌病醫(yī)治之方,多種者不可不講求也[19]。
上述文章開頭提到的“第二期”,指的是1907年7月1日出版的《商工旬報》(在廣州出版,系《農工商報》的前身)第2期。該期刊發(fā)《種冬菇新法》一文,未具著者,系《續(xù)種冬菇法》的前一篇[20]。但筆者未能查找到《種冬菇新法》原文,茲附識于此,俟有心人將來發(fā)掘。(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