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方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物理學科的魅力所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前言中指出,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對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物理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建立“生活實驗室”,便可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更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真正地學以致用,更好的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基本理念。“生活實驗室”的特點是取材便利、造價低廉、操作便易,其目的是使得物理實驗隨處可做,倡導簡單易行操作性強的學生實驗。日常物理常規(guī)教學中多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的參與度低,且由于實驗資源的匱乏以及大班教學等原因,常常造演示實驗存在“一人操作,多人旁觀”的情況。這樣的演示實驗不僅讓學生對實驗操作步驟不清不楚,且會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為自己沒有親身參與實驗,故學習激情會逐漸退卻。而“生活實驗室”在這些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學生參與度高,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實實在在動手操作,且可以在操作過程中不斷自我改進,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充分彰顯物理學科的特點,享受學習物理的樂趣。
一、以“生活實驗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生由于處在特殊的青春期,對外界事物抱有高度的好奇心,但卻以感性思維為主,如果能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的話,就真正的賦予物理實驗教學以生命,讓物理教學生動活潑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獲得豐富的體驗。生活實驗要比課堂上演示實驗更直觀形象,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氣體的壓強》一課中,課本主要的演示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而由于實驗中需要用到水銀,為了學生的安全,一般情況下該實驗都是教師演示或者直接看實驗錄像,這樣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覺得有距離感,因為學生并不清楚學習氣體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噴泉的視頻,解釋噴泉的形成與大氣壓強的關系,并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空礦泉水瓶、橡膠軟管、紅墨水、抽氣筒。利用上述物品自制一個人工噴泉。首先將橡膠軟管連接礦泉水瓶的瓶嘴,然后抽掉礦泉水瓶內的空氣,捏緊橡膠軟管將其插入紅墨水池中,一松手會觀察到紅墨水噴入礦泉水瓶中,形成美麗的人工噴泉。精彩的實驗效果使學生興奮不已,欣喜若狂,這樣直觀的體驗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物理知識,更深刻地體會到物理的樂趣。
在《固體壓強》一課中,可以先讓生活實驗室中看似脆弱的雞蛋來發(fā)揮激趣的作用,讓物理課堂開篇就精彩不斷。首先讓一個較重的學生兩只腳分別踩在兩只雞蛋上,雞蛋馬上碎了。教師此時提出要求,需要讓這位較重的學生再次踩在雞蛋上而雞蛋不碎,有什么辦法呢?這個問題一拋出,學生們一定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紛紛想為該同學獻計獻策。當學生提出多踩幾只雞蛋,并將雞蛋置于雞蛋板上固定位置。實驗的學生也一定會再次懷著忐忑的心情踩上雞蛋板上的雞蛋,實驗學生的小心翼翼,圍觀學生的屏氣凝神,最終挑戰(zhàn)成功雞蛋沒有破碎的喜悅,都會給學生最直觀的沖擊,使其對固體壓強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探究欲望。當人對某件事情產生強烈的興趣時,會對與之相關的知識的接受迅速且印象深刻,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聽課效率。與播放圖片和視頻相比,直觀的生活實驗更具感染力。
二、用“生活實驗室”來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物理學中涉及到的問題很多都是抽象化的模型,而初中的學生很多又以感性思維為主,對抽象的物理概念會感覺陌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利用生活實驗室拉近物理和生活距離,將抽象的物理可視化、直觀化、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模型,那就更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克服學習中的難題了。
在認識浮力一節(jié)中,阿基米德測皇冠體積的故事其實是溢水杯用法的引入,其物理模型實際上是相同的。但是學生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機會每個人都使用溢水杯。因此,可布置一個課前預習的小任務給學生:測出小瓶礦泉水瓶的體積(測量用具自選)。通過閱讀課本學生可自行了解阿基米德測量皇冠的大致過程,可是卻在真正操作上遇到了難題,那就是溢出的水怎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收集起來呢?若果真的像阿基米德洗澡時那樣,水從盆中四面八方溢出來,不方便收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就會有學生試著將盆稍微傾斜一點,讓水只從一個方向溢出來,方便收集。這樣的探究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實驗中用到的溢水杯的認識,也對溢水杯要求水裝滿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又比如,在學習參照物一節(jié)時,針對課本圖片在空中的加油機給受油機加油過程的理解,因為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不到此類問題,導致無法領悟加油機和受油機的關系是相對靜止的。此時,生活實驗室就可以發(fā)揮它的重要功能了。讓一名學生A拿著一杯飲料走動,另一名學生B想辦法用一根長吸管喝到A手中的飲料。這一體驗性活動正好和空中加油的原理相同。空中的受油機需和加油機保持相對靜止才能加油,B同學也必須想辦法和A同學保持同速運動,進而實現(xiàn)相對靜止的關系,從而喝到A手中的飲料。這樣的實驗,取材簡單,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也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一舉兩得。
三、利用“生活實驗室”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生活實驗室”中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均取自生活中的常見物品,這些物品不僅能用于探究實驗,還有利于營造放松和諧、大膽創(chuàng)新的實驗氛圍,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地創(chuàng)造和改進實驗,獲得更多地實驗技能。
例如在凸透鏡一節(jié)中。課本上給出的凸透鏡是玻璃制成的,但是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只有是不同介質的交界面,光都會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那我們可不可以利用別的東西自制一個凸透鏡呢?此時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材料制作凸透鏡,各小組之間先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分組匯報對該實驗的想法,從交流中各小組可以取長補短,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能力。
自制凸透鏡可以用最常見的水作為材料,將水裝入透明保鮮手套的一個手指套中,透過這個手指狀的水可以看到近處的字被放大了。還可以直接將水裝入透明礦泉水瓶中,也可以馬上得到放大鏡的效果。甚至有同學想到用冰塊來做凸透鏡,將冰塊削成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造型,也可以制作成一個凸透鏡,并且隨著冰的熔化,凸透鏡的焦距還會發(fā)生改變,進而將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測量焦距兩個實驗同時完成了。
“生活實驗室”真正做到了“小物品大作用”,其作用不僅在于認知物理知識,更能認識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價值,領會物理對人類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物理實驗生活化是對傳統(tǒng)演示實驗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力求用最簡便的儀器帶來最理想的實驗效果。教師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多多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利用身邊物品來豐富實驗資源,就能讓學生真正的愛上物理,愛上實驗,領略到物理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