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華
(煙臺毓璜頂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0)
·綜 述·
大腸黑便病20例
劉心華
(煙臺毓璜頂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0)
大腸黑便??;病因分析;防治
大腸黑便病是以大腸黏膜的良性的、可逆性的、色素沉著為特征的非炎癥性病變。前幾年少見,近幾年,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心里壓力的增加、減肥人群的增多而導致便秘、濫用減肥藥、濫用通便藥,使本病逐漸增多,其本質為結腸固有膜內含有大量脂褐素樣物質,本病常見于老年人,且老年男性大于女性。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內鏡檢查的接受,內鏡下即可確診本病。本文把近2年來本科室內鏡下及病理檢查證實的大腸黑變病20例報告如下。
20例病例中全結腸5例,部分結腸、直腸占15例。年齡從18~70歲不等。其中,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史,約2~20年,2例有應用減肥藥物史,都有服用大黃、番瀉葉、排毒養(yǎng)顏膠囊、蘆薈膠囊等服藥史,此外無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
大腸黑便病多發(fā)于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內鏡下可見腸黏膜呈棕色、褐色、黑色斑片狀或者紋狀改變。有的似黃色針尖樣顆粒,本文5例可見粟米大小廣基息肉,直徑約5 mm,表面呈紅色,光滑,間黏膜正常。其余15例呈黏膜表面充血炎癥表現(xiàn)。
大腸黑便病常伴有大腸息肉和癌變的發(fā)生,本文5例伴有大腸息肉者經病理證實均為腺瘤樣息肉,腺瘤樣息肉為很重要的癌前病變,所以一旦內鏡檢查發(fā)現(xiàn),一定要擇期摘除。
大腸黑便病中息肉和癌變均無色素沉著,如在內鏡檢查中應警惕無色素沉著區(qū)的新生物的可能,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
(1)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不正確?;颊唛L期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運動少,喝水少,壓力大而引起習慣性便秘。
(2)出口處便秘:包括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直腸前壁粘膜脫垂、盆底痙攣綜合征等致排便困難。
(3)不正確減肥方式
上述原因使患者長期服用蘆薈膠囊、排毒養(yǎng)顏膠囊、大黃、番瀉葉等瀉藥有關,一般長期服用此類藥物3~9個月以上可發(fā)生大腸黑便病。
(1)改變飲食習慣,多攝取膳食纖維,多喝水,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2)因壓力大、活動少、辦公室從事電腦工作的年輕一族,要經常學會調整情緒緩解壓力,工作間隙多活動,多飲水,飲食要控制,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3)對出口處便秘者采用手術療法可取得滿意效果
(4)采用正確減肥方式,不盲目濫用減肥藥
(5)正確的治療,對較頑固的習慣性便秘不濫用通便藥,應尋求專科醫(yī)生的幫助,分析原因,采用綜合治療
(6)增加運動量,促進腸蠕動。
一旦發(fā)現(xiàn)大腸黑便病后不要驚慌恐懼,有息肉及時摘除,一般停用瀉藥3~6個月黑便癥狀便會消失。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74.6
B
ISSN.2096-2479.2017.14.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