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玉+趙冬梅+李天琦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法獲取學生的認知情況、性格、愛好等個人信息。通過實驗對比法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進行了研究。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探究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依據實踐教學經驗設計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課前教師發(fā)布教學資源,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內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解惑者,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知識的探究與內化。實踐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掌握重難點,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
DOIDOI:10.11907/rjdk.161796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8-0223-03
0 引言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公共課,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該課程。開設時間是新入學的第一學期,一般為64學時。作為新入學的學生,由于生源地、家庭教育背景、接受教育程度等差異,存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計算機基礎認知、興趣、信息素養(yǎng)等良莠不齊,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現(xiàn)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為了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操作能力,特在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亦稱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1],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提供以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課堂上師生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2]。教師在課前給學生發(fā)布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結合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內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解惑者,學生在課堂內作為學習主體,進行知識探究與內化。
筆者通過查閱翻轉課堂文獻發(fā)現(xiàn),對于翻轉課堂的介紹多于研究,理論分析多于實踐應用,而且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學教學,大中專院校的介紹相對較少。筆者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在計算機應用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培養(yǎng)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信息素養(yǎng),并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流程。
1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問題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所有學生接受同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差異性教學實現(xiàn)。
1.1 學生認知程度不同
如果以高認知程度水平的學生為教育起點,則有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步伐,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相反,如果以低認知程度水平的學生為教育起點,則會忽視高認知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
1.2 教育公正與學生共同發(fā)展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如性別、民族、地域、經濟狀況、家庭背景、身心發(fā)展狀況等,具備不同程度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剛入學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應用認識程度不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1.3 學習興趣差異
計算機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興趣不同,計算機類與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存在很大差異。對計算機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對計算機有系統(tǒng)性的認識,意識到學習計算機知識對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具備學習的主動性、知識的建構性;而不感興趣的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沒有深刻認識,對該課程感到陌生與惶恐,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
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
課前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選擇學習地點,通過微視頻、電子素材進行學習??梢越Y合認知程度,自由選擇觀看微視頻的范圍和次數(shù),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微視頻和電子素材可以多次查看,而且可以復制,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充分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價值。
課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任務驅動教學強調學生在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理論。任務驅動教學法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shù)脑瓌t,要注意任務的情景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個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lián)系,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讓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構建知識。
課堂是基于任務的探究式課堂而非講授式課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課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共享教學資源,交流所思、所想、所獲。騰訊QQ為免費的多用戶軟件,通用性、兼容性、可操行性、可移植性都比較好,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搭建了很好的橋梁。教師可以為本班學生建立QQ群,實現(xiàn)群聊天、文件共享,基于某問題開展討論。課后,學生可以針對個別問題創(chuàng)建活動,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加入探究,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升自身能力,激發(fā)學習動機。在課后的技能鞏固中,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時,可邀請教師或同學通過遠程控制幫助其解決難題。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效果
通過對比實驗,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效果進行了研究。本研究在河北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15級兩個班級進行:A班(45人)實驗班、B班(43人)對照班,A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B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內容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長64學時。為了詳細闡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以PPT中插入自選圖形為例進行闡述。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實驗教學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這兩個班進行教學效果、認知情況、教學模式的喜愛程度等相關信息收集。調查共發(fā)放問卷 88 份,回收 86份,回收率 97%;有效問卷 86 份,有效率100%。
采用多元評價方式,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為輔,采用加權的方式計算學生的最終成績,通過量化數(shù)據劃分為5個等級,通過數(shù)據對比,實驗班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實驗班有76%的學生認可并渴望更多地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而對照班有60%的學生希望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喜愛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如:實驗班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興趣程度為92%,而對照班僅為60%。
通過分析A班、B班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學習興趣的變動等,可以得出結論: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長。
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設計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如圖1所示。
4 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任務驅動教學方式為核心。目前,我國已擁有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高校精品課程網等教學視頻網站。此外,還有騰訊課堂、網易公開課等微視頻資源。這些優(yōu)質資源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資源基礎。基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推行,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而且優(yōu)化了學生學習方法,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但是,不可否論,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微視頻播放過程中網絡的傳輸速率,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約束力等,都有待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張明,郭小燕.“互聯(lián)網+”時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啟示——微課、慕課、翻轉課堂[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2):167-171.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張國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新思路[J].大學教育,2013(13):135-154.
[4]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