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麗
閱讀是一個能動的、積極的思維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獲取作者想表達的信息。卡洛在《語言的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心理語言學家認為,閱讀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語言輸入中詞、短語和句子的理解,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第二個層次的理解,即不僅要了解字面意義,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圖——作者究竟要表達什么。在多數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篇章信息,而不僅僅是掌握語言形式。閱讀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際,作者在寫作時知道他的讀者群是什么人,他顯然想讓他的讀者讀懂他想表達的意思。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日常英語教學,我想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以年級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閱讀能力是英語語言能力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英語教學的目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英語學習手段。無論對于學生將來應試還是未來的生存發(fā)展,閱讀都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小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對小學生來說,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而閱讀正是鞏固和擴大詞匯量的好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獲取信息,提高閱讀能力,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小學階段我們就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談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guī)范、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游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一)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采取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先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生要閱讀的興趣。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同樣可以設計一些Yes/No 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二)針對五、六年級學生采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因為現今的閱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極有利于將知識化難為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再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后,生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再讓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yǎng)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例如運用所學重點詞、重點句型設置場景進行說話、寫話練習,或結合短文話題及提供的圖片開展說寫等,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用。
四、閱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化的英語學習氛圍,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能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是在學校、班級的板報內容中開辟“英語廣角”、“每日一句”等,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二是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廣泛閱讀,除了看英語報紙、書籍外,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進行網上閱讀,看原版VCD、聽英語歌曲等,英語教師可布置彈性閱讀作業(yè)。三是學校組織“英語節(jié)”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閱讀與聽力競賽,以賽促練,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學無止境,閱讀理解也無止境,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大家去探討、研究。英語教學工作者,必須使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技能、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