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豪
摘要:21世紀是人才涌動,萬馬奔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誰能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極高的綜合素質(zhì),誰就能成為新世紀的弄潮兒。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地理學科具有不可推脫的責任。鑒于當前初中學段地理教育的現(xiàn)狀,加強和改進實施素質(zhì)教育是一項重大課題,任重而道遠,只要廣大教師不懈努力,定能向既定目標一步一步邁進。
關鍵詞:探討;初中;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30-01
1.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也在不斷的改變,地理知識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廣,由此,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渠道也就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了。因此,地理教師不能再局限為一個"教師角色",而應該將單方面?zhèn)鞑ブR的角色轉(zhuǎn)變?yōu)殡p方互動的角色;不再僅限于單方面教學,更多的是將"互動教學"帶進課堂。而且還要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更加廣義化,使它不僅具備學校一般意義上的課堂,還帶大家參與網(wǎng)絡、社區(qū)、野外的"課堂",這樣的教學過程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是很樂意參與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內(nèi)容,那為何不把學生組織起來親身經(jīng)歷這些過程呢?比如說讓學生組織進行地理新聞發(fā)布活動,發(fā)動思維設計地理新聞點評活動,這些活動都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參與到學習中。
2.運用多種方法引入新課
由于長期以來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地理教師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導致使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兼用到了地理課堂上。其中最普遍的兩種方法就是"講"和"翻書"。其中的"講"法,通用的應該就是"同學們,今天我們講……"或者就是"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講",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就這樣被引導成為"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如此被動的單向教學活動。另一種"翻書"法,就是"同學們把書翻到……頁",使看書這樣枯燥無味的文字教學課代替了本應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初中地理教師應該改變這樣的現(xiàn)象,應該將"講"變成"學習"或者"討論",將"翻書"變成"翻圖"。雖然只存在"一字之差",但卻代表著實質(zhì)的進步。
那么,如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引入"新課呢?其實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地理新聞引入法,即教師和學生互動,由教師或者學生來評述國內(nèi)外的地理新聞;地理趣聞引入法,將地理趣聞由教師或者學生來評述,類似"世界之最"等;頭腦沖浪引入法,由教師提出地理興趣題來激發(fā)學生相互討論,闡述各自觀點;學生報告引入法,這就需要學生就學習專題寫出個人或者學習小組的報告;一題多練引入法,使學生就教師所編織的開放性題目進行舉一反三,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目標激勵引入法,學生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和獎勵目標迅速進入課題學習;表揚批評引入法,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方法,教師對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或者小組進行表揚,以此來鼓勵學生盡早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但需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多表揚少批評;地理(電腦)游戲引入法,將地理游戲或者是地理競賽利用道具或者軟件來實際實施。
3. 結(jié)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fā)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游、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fā)、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jié)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互不相關的地理事物與現(xiàn)象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長江大堤上的"萬壽塔"塔基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從中可以揭示哪些相關的地理知識?
粗粗一看,萬壽塔與地理知識能有什么關系,至多因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質(zhì)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沒有仔細思考,這一結(jié)論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實上,眾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數(shù)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遠,長江受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并超過塔基,為了保護塔身免受江水浸蝕而在四周筑土疊磚,年復一年,四周越來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這個原因本身又是怎樣形成的?這就可以聯(lián)系到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點植被情況:長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峽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況相對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積。中下游河道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地勢低平,使流速減緩,必然使泥沙沉積,抬高河床。通過"萬壽塔"塔基低于地面這一普通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進行地理方面的邏輯思考,從而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