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貴容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加強并改進實驗教學,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因此,在科學課中如何提高分組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是值得科學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選擇材料
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80-01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科學探索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科學實驗非常重要。實驗是讓學生實地觀察,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1.明確實驗要求,確保實驗順利完成
每個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樣,實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和總結。但由于小學生缺乏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學習的目的性,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明確實驗基本要求,理解操作過程。例如:教學《簡單的電路》這課時,我們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嘗試用一個燈泡、一個小燈座、二根導線、一個電池盒和一節(jié)電池。要怎樣連接起來才能組成電路。明確要求后設計操作過程,然后匯報。其余學生討論補充,教師可以把影響實驗的關鍵步驟和注意點寫在黑板上,作為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或注意事項,從而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2.巧設實驗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從而獲得科學知識。科學教材中實驗部分大多為探究性實驗,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實驗中應鼓勵、引導學生大膽探究。如在教學《斜面》一課,首先教師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啟發(fā)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斜面有什么作用?學生設計出對比實驗,把豎直提起的物體用的力與沿斜面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證明用斜面省力。學生對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設:有的學生提出,與斜面的長度有關系;有的學生說,與斜面的坡度有關系。通過實驗學生認識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學生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充分放手,營造學生主動探索的氛圍
按照"領、扶、放"的步驟和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是許多教師成功的經(jīng)驗。然而在教學中時常發(fā)現(xiàn),不少的教師雖然口頭上承認應該這樣做,但是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卻不能夠充分放手,讓學生主動地去研究,去探索??偨Y教師們的心理,放手有"七怕":一怕秩序亂,二怕學生玩,三怕儀器壞,四怕費時間,五怕學生不會實驗操作,六怕得不出正確結論,七怕自己下不了講臺。因此,為了保險,還是手把手地領著學生走,這樣既省事又省心。顯而易見,這些教授由于習慣了"我是教你的,你要聽我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自覺不自覺地墨守著成規(guī)。他們缺乏對學生的充分信任,缺乏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缺乏不恥下問、虛心請教的正確態(tài)度,缺乏對符合素質教育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學習、借鑒與探索,總之,還沒有完全擺脫陳腐教育觀念的束縛。
4.走近生活,增強趣味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選擇態(tài)度,是積極認識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教育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認識科學,了解科學,弄清為什么有的樹到了秋冬季就會落葉,而有的卻長出了新芽;動物靠什么越過寒冷的冬天等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興趣特點進行實驗設計。如昆蟲是小學生常見的最易引起他們興趣的一類動物,在農(nóng)村地區(qū)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爬的應有盡有。教師在設計實驗時可先安排學生在上學路上的林間、樹旁、小河邊捕捉各種昆蟲,并將各自捕捉的昆蟲有選擇地帶到課堂,進行認真觀察、研究,看它們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從而達到認識昆蟲的教學目的。
5.動腦思考,注意啟發(fā)性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要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學習,課堂應該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實驗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有效的實驗啟發(fā),去激勵學生思考、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或結果。小學科學課中有許多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實驗,不少內容又具有極強的啟發(fā)性,如"液體的熱脹冷縮"、"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等,這些實驗本身所呈現(xiàn)的新奇現(xiàn)象會吸引學生去認真觀察和動手實踐,同時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個實驗都具有很強的啟發(fā)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強實驗的啟發(fā)性,對學生感知、理解實驗現(xiàn)象無疑是有幫助的。
教師、學生的配合默契,教、學雙邊活動活而不亂,科學合理。課上教師滿腔熱忱地鼓勵和對學生充分地信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努力把自己當做學習的主人,積極思考,遵守紀律,學習態(tài)度既端正又認真。尤其是教師教法的改進,如啟發(fā)式提問促進了學生主動性的提高;適時適度地引導、點撥,以及教學趣味性的增強,保證了學生注意力集中,促進了他們動腦筋、想辦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