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
●本刊編輯部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演講時表示,創(chuàng)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qū)域大合作。開創(chuàng)了中國對外戰(zhàn)略的新格局。目前,中國正同同各國一道,在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耙粠б宦贰苯ㄔO,重要的是建設文明之路,這是人類全面進步之路。當今世界的各種文明都有其精華,都是人類文明寶庫的組成部分。當然,文明之間也存在各種差異,甚至在歷史上一度發(fā)生沖突。但是不管怎樣,當今世界的主要文明都追求和平、發(fā)展、自由、民主、公平、正義;承載這些文明的國家都在聯(lián)合國大家庭內,都認同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價值。在建設文明之路中,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統(tǒng)籌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著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現當代中國發(fā)展成就、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更好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自身文化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的比拼,說到底是核心價值觀的較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把我們黨對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貫穿于社會生活和對外交往的方方面面,打造易于為社會大眾和國際交流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以此來提升我們的文化軟實力,以此來深入解讀中國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詮釋光明前景,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交流必須正確處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發(fā)展是各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選擇、吸收、創(chuàng)新的過程。必須正確處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積極吸取其文化的精華,自覺抵制其文化的糟粕。既要防止文化虛無主義,全盤西化;也要反對文化保守主義,不能走入傳統(tǒng)文化至善至美,只要恢復傳統(tǒng),中國現代化就會實現的誤區(q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大力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加強國際傳播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輿論舞臺上的地位。在經濟全球化和各種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蕩的情形下,在涉外活動中,通過搞好文化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爭取客觀友善的輿論環(huán)境,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在國際社會樹立一個良好的中國文化形象。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有益于豐富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維度和內涵。構建起中國自身強有力的文化認同,在國際社會塑造一個美譽的國家形象,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對外宣傳工作要“堅持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要“深入研究不同國家受眾的思維習慣和對中國信息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增強對外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說服力”。對于價值觀沖突,要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tǒng)一。努力做到既堅持自己的標準,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價值標準。為了有效、恰當地進行交流,對對方的文化背景盡可能多地加以了解,避免用我們自己的文化標準去衡量和評判對方的行為方式,而是要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對外來文化要合理吸收乃至揚棄,在跨文化交流中要相互理解、相互適應、求同存異、增信釋疑。
加快發(fā)展文化貿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新時期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的重要舉措。從微觀層面,要實現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y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的目標;從宏觀層面,要達到使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狀況得以扭轉,對外文化貿易額在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擴大,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的目標。要堅持“統(tǒng)籌發(fā)展、政策引導、企業(yè)主體、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支持企業(yè)加強內容創(chuàng)新、拓展出口平臺和渠道、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等三個重點工作。
總之,要加強文化傳播,優(yōu)化傳播布局,拓寬傳播渠道,注重傳播效果,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凸顯中國精神、蘊含中國智慧的中華文化。要加強文化貿易,優(yōu)化出口文化產品結構,做大做強外向型文化企業(yè),強化文化品牌運營維護,推動更多優(yōu)質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