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長治學院 計算機系,山西 長治 046011)
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教學法研究
李玉萍
(長治學院 計算機系,山西 長治 046011)
文章以公選課《Maya動漫設計基礎》的課程為例,探討“點線面體”項目驅動法在教材改革及教學方法方面的作用,分析行之有效的教學法,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使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功效。
“點線面體”教學法;項目驅動;Maya動漫設計;公選課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是教學理論的可操作化和濃縮化的具體體現(xiàn),又是教學方法的抽象提升和教學實踐的高度概括。所以,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對于課程建設、課程內容設置、教學內容需求、教學教法設計,以及整個教學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方向,有引導作用和直接的指導作用的意義,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和重要意義。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項目驅動,是以項目為載體,把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隱含在單個的項目中,項目作為學習的驅動事件。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绊椖框寗印苯虒W法,以項目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驅動事件,項目中滲透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點線面體”項目驅動法,是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一種探究式教學方法。
由于教學是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也是不斷變化和提升的,特別是隨著我國教育層次分級分類,課程建設、教材內容與架構系統(tǒng)改革、考試制度的推陳出新及深化改革,都帶來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的不斷涌現(xiàn),使原有的教學模式受到極大的影響或沖擊,也在不斷地修正、改造、充實、完善。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文章從公選課《Maya動漫設計基礎》的課程定位入手,以課程的教學實踐方法與教材建設為例,探討“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1)Maya軟件及動漫背景
動漫從80年代開始出現(xiàn),90年代中期在國外盛興起來成為影視業(yè)的輝煌,2000年在我國慢慢發(fā)展起來。目前,三維動畫已經(jīng)成為廣告、電影、電視、游戲以及其他媒體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人們視覺表達手段之一。也成為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
然而,在動漫資源和教學手段方法也是一個逐步探索和更新、改進、完善、創(chuàng)新的勢態(tài)。掌握動漫制作的人才相對缺乏。目前,雖然各高等院校、??圃盒:吐殬I(yè)技能院校都在開設《動漫設計》課程,有部分專業(yè)機構也在加緊培訓動漫設計人才,但依然無法滿足需求。
(2)Maya動畫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在Maya動畫制作教學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Maya教材短缺,Maya軟件是近年來興起的3D動畫最新的開發(fā)平臺,雖有部分培訓教材,數(shù)量也不多,而且課本內容編排不科學。二是Maya教學方法不夠科學。比如現(xiàn)在的Maya教學的方法,大多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整個學習過程按班就步。大部分書過于系統(tǒng)、龐大,初學者入門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下手。
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從教材體系結構上改革。如果根據(jù)本教程特點,改革教材具有的“點線面體”結構,教材中的作品是以實例實訓為驅動,學生學會了本項目作品的制作,同時也學會了項目中所涉及的命令、功能及參數(shù)設置等使用與及技能技巧。書中項目設計要求結構思路清晰,制作一氣呵成,效果立竿見影。每個知識點都有看得見的作品成就感,即所學即所用,少學即用,多學多用,能循序漸進地逐步地自然地引導初學者進入較深的、更多的MAYA設計技術與技巧中的學習中。
第二,要從教學方法改革。如果采用“點線面體的項目驅動”教學法,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更不是講授的中心,只在必要的時候以輔導者的身份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學生因為有項目驅動的作品或任務,所以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同時,完成作品的過程,也是掌握知識的過程,并提出更高的目標,充分開拓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
教材是學習者的主要依據(jù)之一。把教材的系統(tǒng)化知識的整體架構用“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的方法來實現(xiàn)完成,為“點線面體”的教學法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直接的依據(jù),是一種理論研究視角的探索。
所謂教材的“點線面體”結構體系,它是指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科書的知識體系架構要有點線面體的層次結構,二是教材中的示例用“項目、作品、作品、問題-驅動”的方法,也要有點線面體層次結構。示例中必須滲透教科書的知識體系。這樣教材及其中包含的項目和示例具有層次分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特點,構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實例體系、教學方法體系。
教材的理論知識的“點線面體”體系架構,是指教材整體、章、節(jié)、單元的理論知識點,分別滲透在恰當?shù)摹笆纠?、“實例”、“作品”或“實例項目”設計的項目中,完成了項目驅動下的學習,學生就會輕松理解、學會并掌握所給出的知識點要求的基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技巧;這里設計的教材的體系、章、節(jié)、單元的每一層的“示例”、“實例”、“作品”或“實例項目”的設置是重點和難點。
教材理論知識的“點線面體”體系架構的組織是有層次的,其中,“體知識”指整本教科書的理論體系,是由“面知識”組成的;面知識指整章知識的系統(tǒng),是由“線知識”組成的;線知識指各節(jié)知識單元,是由“點知識”組成的,知識點是教程中最小項目組織單位。
如果有了“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體系架構的教材,在教學手段上也使用“點線面體”教學法,學生能通過上機實踐或者完成從最小單位的“點知識”作品,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及其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區(qū)別,以及知識點間的相互連接的“線知識”、“面知識”。逐漸學習直到最高層次“體知識”,最終達到設計完成一個較大項目的能力。這樣就真正做到課程中一些工具的使用與技能性的教學內容可通過實驗來完成的目的,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了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能力。
“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教學法,是以項目為載體,把所要傳授知識內容包含在項目中,以解決問題、完成作品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xiàn)式教學轉變?yōu)樘骄渴綄W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主動學習狀態(tài),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jīng)驗提出問題的方案并解決,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教學法,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作品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互動探索式創(chuàng)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協(xié)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所謂的“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教學法,是使用“點線面體的”“體系架構”形成教材的基礎上,在課堂或實踐中也應用“點線面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實現(xiàn)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重要的主要的部分,它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與教材的改革探討是互為一體的,是相輔相成的,實現(xiàn)“點線面體”教學法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部分。
“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架構在教學法中的應用具體思想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點”知識
將課堂教學內容以“案例、作品、項目、問題”為載體,講解實例所包含的理論“知識點“,上機實踐課直接指導學生通過練習大量“實例、示例”達到“掌握單元理論知識點”目的?!包c”知識是單元知識的最小組織單位。
(2)“線”知識
通過每個作品的“點知識”的連貫有機積累,達到階段性“以作品為中心”的單元知識教學,以完成“作品”為目標,將“點知識”貫通連接形成一個“知識鏈的整體”架構概念的“節(jié)”知識鏈環(huán)境中,即所謂的“線知識”,它完成一個教程“節(jié)”知識的組織單位。
(3)“面”知識
如果“點知識”立足于各單元的知識點學習掌握,“線知識”就代表各節(jié)的知識構成,“面知識”就上升為整個章的理論知識層面。因此“面知識”是由階段性“線知識”鏈的不斷遞進銜接的完整構成,理論知識和驅動案例都是連續(xù)的遞進的系統(tǒng)的?!懊嬷R”是整個章知識理論系統(tǒng)的組織單位。
(4)“體”知識:
“體”知識即教材理論知識體系。由逐次遞進的“點-線-面-體”理論知識與驅動案例構成。有嚴謹?shù)睦碚擉w系的系統(tǒng)性,“體項目”設置貫穿于對階段性知識鏈的不斷遞進銜接,最終實現(xiàn)“點線面體”的“整體教材實例一體化”的教材結構及教學方法體系。
總之,將教程抽象的理論知識滲透到不同層次的“點線面體”教材中,用“點線面體”的示例、作品、項目驅動的教學法可提高教學質量。實踐證明運用“點線面體”的方法于教學中,達到實例中滲透著理論與理論知識點的內容,理論知識點通過實例反應表示出來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提高教學質量。
(1)探索以《Maya動漫設計》教材的理論知識體系與教材組織結構的“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法,提煉出一般操作性強課程的“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的有效方法與策略。找出“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法的一般模式。
(2)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項目案例,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及自創(chuàng)能力的培養(yǎng)。
(3)探索“項目驅動”的“點線面體”法,開發(fā)新的教學模式路徑,為應用型人才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學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策略。
(4)以教學能力發(fā)展、應用能力發(fā)展、服務社會能力發(fā)展為應用性本科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導向,探索與研究行之有效教學模式,探索應用性本科院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路徑。
G642.4
A
1673-2014(2017)05-0077-03
2017—05—16
李玉萍(1959— ),女,山西武鄉(xiāng)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 張劍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