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旻宇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湖南長沙410004)
高職院校《公共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張旻宇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湖南長沙410004)
文中針對目前高職院?!豆补芾韺W》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比較薄弱等問題,結合實際課程教學,從重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改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和重視課程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高等職業(yè)院校;公共管理;教學改革
《公共管理學》是高職院校公共事業(yè)管理類專業(yè)的必修核心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整合了經濟學、管理學、政策分析、政治學、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鞍凑諊医逃咳瞬排囵B(yǎng)目標的原則意見,高職院校的專業(yè)學科建設主要體現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專業(yè)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應使學生通過學習具備一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1]。但該課程在高職院校日常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不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急需改進完善。基于此,筆者對高職院?!豆补芾韺W》課程教學進行了一定改革嘗試。
1.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現有適合高職院校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學生需要的《公共管理學》教材較少,可選擇范圍也較小,老師無奈多選用本科院校教材,而本科院校教材理論性比較強,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較難以理解掌握。同時本科院校教材教學內容較為繁雜系統,現有高職院校教學時間安排也難以完成所有教學內容,所有這些都說明本科院校的相關教材與教學內容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教學需要,針對性不強。
2.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
在現有《公共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多以課堂講授為主,突出了教師中心作用,而忽視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師課堂教學多以單向知識傳授為主,而學生只能被動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機會少,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運用中,教師對案例講解過多,而讓學生討論較少,聯系理論和實際分析不夠,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3.考核評價比較單一
在目前《公共管理學》課程評價中,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比較簡單,多以課堂出勤、日常作業(yè)、期末成績三部分為主,而且期末成績占的比重較大,多側重考核學生知識識記能力,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應試現象比較嚴重,引發(fā)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期末臨時突擊死記硬背一段時間就可以通過課程考核,無法體現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也未能體現出《公共管理學》課程的應用性與現實性特點,教學效果不佳。
4.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
《公共管理學》課程的應用性特點決定了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必要性,但在日常高職院?!豆补芾韺W》課程教學中輕視或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的機會較少,學習內容多停留在書本和腦海中,無法與社會上的公共管理熱點或問題有機聯系起來,不能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學習到的知識也得不到鞏固與強化,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和課程教學效果。
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立足于學生實際就業(yè)崗位及今后生活工作需要,淡化理論教學,突出應用性,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公共管理學》知識,為達到上述目的,筆者嘗試打破教材本身的知識體系結構,根據教學周次安排和階段化教學目標需要,重新組織排列課程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課程內容的現實性與吸引力,為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2.改革課程教學方法
在本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中,筆者采用了網絡信息化輔助教學法即以世界大學城云教學空間為平臺,把一些需要學生學習與了解的教學資料提前上傳到大學城個人空間,方便學生自學或交流;同時利用網絡搜集整理一些與《公共管理學》課程相關的教學視頻新聞輔助課堂教學,增強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運用案例教學法時,先給學生展示案例,提出具體思考問題,讓學生先思考討論,再采取主動和老師點名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發(fā)言,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課堂發(fā)言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較高,師生之間互動頻繁,學生學習比較輕松快樂,教學效果較好。
3.改進課程評價體系
本課程對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做了較大幅度改革,課程期末綜合成績由平時成績、小組實踐調查報告成績、期末卷面成績三部分組成,分數比例分別為4:3:3即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ISAS小組調查報告作業(yè)占總成績的30%,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30%;平時成績由課堂出勤情況、課堂發(fā)言(發(fā)言頻率與發(fā)言質量)情況、大學城空間新聞跟帖評論情況、課堂筆記情況四部分組成,整個考核評價體系降低了期末卷面成績的比例權重,突出了過程考核分數比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受到了學生歡迎。
4.重視課程實踐教學
根據《公共管理學》課程特點,筆者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突出了課程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課前學生輪流播報《公共管理學》新聞、課后跟帖評論《公共管理學》時事新聞和完成ISAS小組調查報告。每次上課前,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和教學周次安排,確定每次課前播報新聞人數,學生輪流播報當天最新的《公共管理學》時事新聞,提出問題,班級學生共同討論,然后老師點評總結。其次筆者每天把最新的《公共管理學》相關新聞分專題整理上傳至自己的世界大學城教學空間,要求學生每周訪問教師空間相關欄目,至少評論6條相關新聞,旨在培養(yǎng)學生思辨與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最后要求學生4-5個學生一組,針對現實《公共管理學》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自由選題,在老師指導認可后,走進街道、社區(qū)、社會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完成后全組成員在課堂演示匯報,然后老師再進行具體點評打分。
《公共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步獲得了學生認可,受到了學生歡迎,具體表現在近兩年(2015-2016年)課程教學測評學生滿意度100%,學生對筆者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均在9.7以上(滿分10分)。學生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明顯增強,對社會時事新聞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觀看和瀏覽新聞的習慣。學生思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當然在課程教學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1]康靈姝.高職院校管理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6(3).
G712
A
1671-5136(2017)01-0112-02
2017-03-16
張旻宇(1975—),男,河南周口人,講師,社會工作師,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學工部長。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與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