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淼
(遼寧省沈陽市安寧醫(yī)院護理部,遼寧 沈陽 110164)
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價值分析
白 淼
(遼寧省沈陽市安寧醫(yī)院護理部,遼寧 沈陽 110164)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價值。方法選擇136例恢復期精神分裂患者為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8例。對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對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和精神疾病康復量表(IPROS)評價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的SDSS評分和IPROS的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而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恢復期精神分裂患者進行細致而全面的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護理干預;精神分裂;恢復期;價值分析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上往往表現(xiàn)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1]。精神分裂癥占我國精神類疾病發(fā)病人數(shù)的50%以上,病程一般遷延,呈反復發(fā)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xiàn)衰退和精神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2],因此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入13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男性72例,女性64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37.3±8.2)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5.1±2.3)年,所有患者在經(jīng)藥物治療后處于恢復期。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因素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實驗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案,根據(jù)患者的需要、治療和護理的特點、結合醫(yī)院的實際情況以及以往該病患者的護理記錄,制定患者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如下:①進行入院宣教,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設施、主管醫(yī)護人員,發(fā)放護理告知書,介紹護理開展內容、目的及意義,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指導協(xié)助患者完成常規(guī)檢查項目,進行入院護理評估,讓患者迅速減輕孤獨、緊張的感覺。②基礎優(yōu)質護理方案: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常處于妄想、幻想等狀態(tài)中,自身生活能力發(fā)生部分缺失,有的表現(xiàn)在蓬頭垢面、懶散等方面,因此對于患者的衛(wèi)生、飲食、睡眠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保持室溫度控制在25 ℃左右,每天進行通風換氣,保證病房的空氣清新、無煙、無塵。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維生素、植物蛋白質等食物,輔助患者做好自身衛(wèi)生工作。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需長期服藥,有些藥物不良反應大,因此需對于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并對患者進行監(jiān)控,一旦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及時向醫(yī)師報告。③心理輔導:加深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以及治療方法的認知,針對患者和家屬出現(xiàn)的恐懼、焦慮等心理及時進行疏導。多于患者進行交流,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具體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多講解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颊呷藛T多于患者家屬溝通,取得家屬的配合,減少來自患者家庭的不良情緒的干擾。④社會技能輔導:鼓勵患者在自身身體條件的允許下多進行戶外鍛煉,做一些自身有興趣的事,如音樂、舞蹈、打牌等活動,鼓勵患者多與人交流,讓患者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好。⑤患者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指導家屬進行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囑咐患者進行定期復診。與患者建立微信群,和患者保持聯(lián)系,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控。
1.3 觀察指標:①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3]和精神疾病康復量表(IPROS)[4]評價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功能缺陷越嚴重。②兩組患者對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患者對護理質量進行打分,70~80分,合格;80~90分,良好;90~100分,優(yōu)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當P值<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SDSS評分為(3.8±1.1)分,對照組患者的評分為(5.6±2.1)分,實驗組患者的SD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t=6.261,P<0.05),實驗組患者的IPROS的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2.2±2.5)分,對照組患者的評分為(79.1±1.4)分,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t=37.702,P<0.05)。
目前臨床上對于精神分裂的治療,主要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控制后進入恢復期。但由研究表明,采取單純性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出現(xiàn)的行為懶散、生活能力下降等癥狀以及多種臨床心理問題的治療作用不甚理解[5]。因此,護理工作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越來越重要。
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無統(tǒng)一標準模式,由于護理人員在??浦R掌握、語言表達、溝通技巧、責任心等方面存在差異,致使護理的效果也參差不齊。我院的綜合護理干預在基礎優(yōu)質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輔導和患者社會技能輔導,同時增強對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全方位護理的服務意識的培養(yǎng),確保各階段護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對患者的心理輔導和社會技能輔導也更加系統(tǒng)化,患者的接受度提高,護理效果也大大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SDSS評分和IPROS的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IPROS各項評分比較
綜上所述,對恢復期精神分裂患者進行細致而全面的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付欣.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干預與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15): 84-85.
[2] 劉香鳳.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 104-105.
[3] 郭晶.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4): 221-222.
[4] 宗艷紅,魏俊龍,張金橋,等.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不良情緒的調查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 141-142.
[5] 于立,周玉萍.綜合性心理干預改善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障礙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3): 588-591.
R473.74
B
1671-8194(2017)05-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