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丹
【摘要】 目的 研究腦微出血(CMB)磁共振成像(MRI)檢測的分布特征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方法 82例疑似腦微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進行MRI檢測, 了解腦微出血的分布情況, 以磁敏感序列(SWI)檢測為標準, 將患者分為腦微出血組及對照組, 分析腦微出血分布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系。結果 82例疑似患者中, SWI檢測出腦微出血40例, 占48.78%;T2加權梯度回波序列(GRE-T2)檢測出腦微出血34例, 占41.46%。在SWI檢查中, 共發(fā)現(xiàn)132個腦微出血病灶, 其具體分布情況如下:大腦109個(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65個、基底節(jié)及丘腦44個), 占82.58%;腦干13個, 占9.85%;小腦10個, 占7.58%。腦微出血組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丘腦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分別為(23.35±1.21)、(24.36±2.12)、(25.01±0.62)分, 對照組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丘腦MoCA評分分別為(28.32±1.08)、(28.21±1.20)、(27.98±1.61)分, 兩組不同部位的MoCA評分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643、10.182、10.919, P<0.05)。結論 腦微出血通過MRI檢測的分布情況可知, 腦微出血多發(fā)生于大腦部位, 其中以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分布較多, 且與患者的多項認知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 腦微出血;磁共振成像;分布特征;認知功能障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25
腦微出血是一種含鐵血黃素沉積, 由亞臨床終末期微小血管病變引起, 多發(fā)于老年人, 一般無臨床癥狀, 只有當腦微血管出血廣泛發(fā)生于皮質(zhì)、皮質(zhì)下白質(zhì), 甚至基底節(jié)區(qū)域時, 可能會損害相應部位的腦組織, 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在進行MRI檢查時, 可由其GRE-T2及SWI檢出, 表現(xiàn)為小范圍(直徑<10 mm)的圓形信號丟失, 多發(fā)性微小的MRI信號喪失, 周圍無水腫發(fā)現(xiàn)[1-5]。本次研究對腦微出血MRI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探究其分布情況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以便為臨床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搜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間本院收治的疑似腦微出血患者82例, 其中男51例, 女31例, 年齡最小53歲, 最大76歲, 平均年齡(61.3±5.6)歲;疾病分類:急性腦梗死、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分別63、12、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異?;蛞庾R障礙者, 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 有心臟起搏器者, 惡性腫瘤者, 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實驗,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抽取所有患者的空腹血, 檢測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 并記錄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及腦梗死等病史, 是否服用過抗血栓藥物。對腦微出血組患者進行MRI的GRE-T2及SWI檢查。GRE-T2及SWI在排除血管流空效應以及基底節(jié)鈣化等情況后, 如出現(xiàn)直徑為2~5 mm的點狀低信號且無水腫影時, 即可確診為腦微出血。以SWI檢查為標準, 將所有患者依據(jù)其檢查結果分為腦微出血組和對照組。
1. 3 觀察指標 通過MoCA評分評價患者的認知功能, 該量表分為視空間及執(zhí)行功能、定向、抽象、記憶力、延遲回憶、語言、注意力、命名8個認知領域, 總分30分, 總分<26分者為認知功能異常, 分數(shù)越低, 認知功能越差[6, 7]。比較腦微出血組及對照組的認知功能差異。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SP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腦微出血患者的MRI檢查分布結果 82例疑似患者中, SWI檢測出腦微出血40例, 占48.78%;GRE-T2檢測出腦微出血34例, 占41.46%。在SWI檢查中, 共發(fā)現(xiàn)132個腦微出血病灶, 其具體分布情況如下:大腦109個(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65個、基底節(jié)及丘腦44個), 占82.58%;腦干13個, 占9.85%;小腦10個, 占7.58%。
2. 2 腦微出血組和對照組的認知功能比較 腦微出血組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丘腦MoCA評分分別為(23.35±1.21)、(24.36±2.12)、(25.01±0.62)分, 對照組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丘腦MoCA評分分別為(28.32±1.08)、(28.21±1.20)、(27.98±1.61)分, 兩組不同部位的MoCA評分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643、10.182、10.919, P=0.000、0.000、0.000<0.05)。
3 討論
腦微出血是多種腦血管疾病的并發(fā)癥, 但其一般無癥狀, 在進行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時, 極易漏診[8-10], 只有當出血部位發(fā)生于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及丘腦時, 可能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有研究中提出, 腦微出血與認知障礙有密切的關系, 并未對其具體出血部位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11-13]。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MRI中的SWI、GRE-T2在檢測腦微出血中具有較高的診斷率, 其中SWI對血氧和質(zhì)子的依賴效應和對不同組織的敏感性, 使得其在腦微出血的診斷率更高。故而在本次實驗中, 以MRI中的SWI為標準。
通過采用MRI的SWI對疑似腦微出血的患者進行檢測, 發(fā)現(xiàn)82例患者中有40例(48.78%)患者132個病灶存在腦微出血, 其中大腦分布較多, 占82.58%, 分布于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及丘腦。這一結論符合腦微出血為小血管病變的理論。本研究結果顯示, 腦微出血組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丘腦MoCA評分分別為(23.35±1.21)、(24.36±2.12)、(25.01±0.62)分,
對照組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基底節(jié)、丘腦MoCA評分分別為(28.32±1.08)、(28.21±1.20)、(27.98±1.61)分, 兩組不同部位的MoCA評分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643、10.182、10.919, P=0.000、0.000、0.000<0.05)。作者分析發(fā)現(xiàn)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的腦微出血與定向、延遲回憶、語言、注意力的下降有關;基底節(jié)的腦微出血與延遲回憶、注意力的下降有關;丘腦的腦微出血與視空間及執(zhí)行功能的下降有關。該結果表明認知障礙與腦微出血的病變部位有密切的關系。目前腦微出血的病變部位對認知障礙之間的病理學機制尚不清楚, 但有研究指出[14-16], 腦微出血血管自身的病理學改變、出血體積及血液滲出成分有關, 其導致腦組織發(fā)生了廣泛性的損傷, 從而影響認知功能中的一個或多個領域。
綜上所述, 對腦微出血MRI檢測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顯示腦微出血多發(fā)生于大腦部位, 其中以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分布較多, 且與患者的多項認知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蔣媛靜. 腦微出血診斷及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1):103-105.
[2] 劉長華, 楊克勤, 左敏, 等. 腦微出血MRI檢測的分布特征及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5(14):25-27.
[3] 張海霞, 任延德, 劉峰. MRI在腦微出血與腔隙性腦梗死相關性研究中的應用.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2, 10(3): 202-205.
[4] 陳峰, 陸建明. 腦微出血的MRI檢查和臨床應用進展. 當代醫(yī)學, 2010, 16(9):23-25.
[5] 韋鐵民, 周利民, 紀建松, 等. MRI梯度回波對腦微出血的檢出及其臨床意義.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3, 93(37):2979-2981.
[6] 李靜, 王靜, 徐金法. 腦微出血MRI檢查研究進展.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 26(2):345-348.
[7] 范慧敏, 張微微, 黃勇華, 等.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微出血的危險因素及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1, 8(3):125-129.
[8] 邢立紅, 翟飛, 張敬, 等. 腦微出血灶與認知功能相關性的磁共振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3):287-290.
[9] 范慧敏.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微出血的危險因素及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山西醫(yī)科大學, 2011.
[10] 汪國宏, 吳竹青, 王小強, 等. 腦微出血的危險因素及其對認知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7):736-739.
[11] 陳桂玲, 張宗軍, 張龍江,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腦微出血的檢測及與認知功能障礙關系的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3):227-230.
[12] 陳峰, 薛建中, 陸建明, 等. 腦微出血與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0, 13(23):1-3.
[13] 任海燕, 陳旭. 腦微出血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4, 16(3):280-283.
[14] 馮建鉅, 潘瑞根. 1.5T MRI-SWI在腦微出血診斷中的價值. 浙江醫(yī)學, 2015(9):788-789.
[15] 夏程, 陳會生. 腦微出血與血管性認知損害的研究進展.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 2014, 26(4):36-38.
[16] 張持, 王小強, 汪國宏, 等. 腦微出血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 安徽醫(yī)學, 2013, 34(7):1032-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