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瓊
寫作對學生而言是學習語文的頭等難事,作文教學對老師來說也是困惑很大,要想著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確實需要教者在教學方法上認真鉆研?!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chuàng)新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币胱寣W生盡情表達,說真話,抒真情,主要是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服務于學生,給學生營造寫作氛圍。
學了一單元的寫景課文,我準備進行本單元的作文教學——觀察與描寫景物的特點。當我正要按常規(guī)進行講課時,教室里出現(xiàn)了一陣嗡嗡的說話聲,“又是寫作文,太難了”“最無聊的課就是作文課”“哎,沒意思”,看著亂哄哄的教室我非常生氣。如果繼續(xù)按原思路進行,對這些學生來說,無非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講的老師口干舌燥,學生只能是硬著頭皮備受煎熬,這節(jié)課只能是老師的“獨角戲”,只能是老師單向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沉思了幾秒后掃視了一下教室,望著一雙雙表情各異的目光,尋找著答案,我們學新的教材,學生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興趣學習呢?對!我必須尊重學生的思路,調(diào)整好教學思路。學生沒有生活的親身實踐與體驗,怎能寫出好的文章,怎能符合作文要求呢?
我望向教室外,發(fā)現(xiàn)了夕陽中的美景,落日的余暉染紅了山頭,那不是我們身邊的美景嗎?我馬上對大家說:“既然寫作這樣無趣,我們不寫作文了,大家到操場上散散心,找找寫作的靈感?!钡搅私淌彝馕夜室獍〉亟辛艘宦暎骸疤懒耍 睂W生被我的叫聲吸引了,注意力都轉(zhuǎn)向了我,我順手指著夕陽:“大家快看,快看,夕陽無限好!同學們,太陽馬上就要落山了,讓我們一同送走陽光?!睂W生也被這一美麗的自然景觀吸引住了,我于是順勢點撥:大家注意時間的變化與色彩的變化,大山那邊的景色是怎么變化的。于是,師生一同開始討論,孩子們暢所欲言,自由發(fā)揮,把自己所看到的不由自主地表達了出來,他們臉上洋溢出了酣暢淋漓的神情。面對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我也對他們進行了教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我們一同記下這個美麗的瞬間,讓這一刻停??!大家回到教室拿起你手中的筆,描繪一下你剛才的所見。學生興趣濃厚地回到教室,不多時間就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作文練習,并且有好幾位學生寫得較成功。
在這節(jié)課后,我不斷思考。學生頭腦中的語言枯竭,積累甚少,材料的組織能力差,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更缺乏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積累基礎,除了留意身邊的現(xiàn)有資源以外,還可借鑒別人的有效資源,這也尤為重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時間,有目的性地向?qū)W生介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主動走進別人的作品中深入體驗,做好摘抄記錄,寫好讀書筆記,完成讀后心得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節(jié),找出創(chuàng)新點,展開聯(lián)想,寫出自己的東西。這也是一種現(xiàn)成資源的再加工。例如,在教學《背影》后,我讓學生學習截取法這種學習方法寫一個展現(xiàn)親情的情節(jié)。給他們引導了素材的選擇,平凡的小事中滿滿的都是愛,一個眼神看不完的牽掛,一句問候說不完的擔心,一個手勢揮不去的愛意……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若有所悟,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平時所忽略的親情。
社會生活、大自然是學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們應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帶入社會、大自然,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實地觀察體驗,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寫國慶假期里的一件事前,我安排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生活體驗,到平遙古城看看走走,或者讓他們在農(nóng)田旁進行一次實地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學生通過實地觀察體驗,不僅看到了農(nóng)田中的“人、事、物”,而且從中體驗到了農(nóng)忙的氣氛和其中“人、事、物”的關系,掌握了第一手感性材料。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作文,假期作文便有了重點,突出了中心,減少了記流水賬和無話可說的情況。
學生通過這種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獲得了一種成功的體驗和自我價值感的實現(xiàn),學生只有樂于參與,樂于探究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系統(tǒng)地向?qū)W生傳遞科學文化知識,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和智力,這是教師最基本的任務。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這些知識和經(jīng)驗是社會前進的內(nèi)在力量,需要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老師就是最主要的傳授者,但教師必須認識到傳授知識不等于把知識簡單地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技巧,改進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觀察、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促進他們智慧的發(fā)展。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zhì)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活生生的人,這使教育過程和教育情境異常復雜和多變,也決定了教師的勞動最需要創(chuàng)造性。教師必須有獨創(chuàng)性,教師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而且有切身體驗,學有所得。教師不能只注重一味地傳授方法,沒有自身體驗怎能寫出真實感受。所以,教師要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目標設計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與方式,使作文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
馬克·吐溫說:“幸福就像夕陽,人人都可以看見,但多數(shù)人的眼睛卻看向別的地方,因此錯過了機會?!苯處煈褜W生的目光引向“夕陽”,并教會他如何欣賞“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