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國
《品德與生活》來源于社會生活,是教育小學生如何說話,如何做人的小學低年級課程。要提高少年兒童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操,指導道德行為,筆者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針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年齡特征,把興趣與育人融為一體,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道德認識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從實際出發(fā),以達明理
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懂事少,對《品德與生活》教材中的道理認識能力差,如果只講解死記硬背的知識,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筆者在《我愛我家》這一單元教學中,先讓學生說一說家里有幾個人,人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家里人怎樣相處,怎樣互相關愛,讓學生從實際中感受到,一家人互相關心愛護,是多么的重要,最后延伸至大愛——愛祖國愛人民。筆者教學《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一課時,首先鼓勵學生說一說平時對老師、對父母有禮貌的人和事,及時對各種有禮貌行為進行表揚,學生表揚之后很容易對自己的禮貌行為進行總結,漸漸地懂禮貌了。于是,再開展游戲活動,讓兩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分別假扮演老黃牛。小山羊“妹妹”、猴子“弟弟”,學習他們的腔,模仿他們的樣子,把黃牛伯伯的慈祥、山羊妹妹的禮貌、猴弟弟無知,展示給學生,游戲完畢,學生對講禮貌,做有禮貌的好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但掌握了課文內容,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文明,有禮貌的道德品質。
從興趣出發(fā),培養(yǎng)情感
《品德與生活》課的主體是情緒易波動的低年級學生。興趣的產生往往是一瞬間,積極引導學生的興趣很得要,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人物語言、生動情節(jié),對兒童富有吸引力,教學中如果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心理活動對故事的發(fā)展非常的重要。體現(xiàn)《品德與生活》教材的全部內容,用故事情節(jié)感染學生,吸引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手段。筆者在教學《做勇敢的孩子》一課時,先淺述《火車司機的兒子》中“兒子”的勇敢、機智。在教學《互相謙讓》一課時,講雷鋒叔叔如何幫助別人,助人為樂的故事。這些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孩子,為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正確的行為品質,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借助歌謠、樂曲也能陶冶情操,激勵興趣。唱兒歌是小學生喜愛的形式,把它用于《思品與生活》中,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筆者在教學《我給家人添歡樂》一課時,媽媽今天生日,我給你唱首歌吧: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激發(fā)了媽媽關愛孩子,在學習《偉大領袖》一課時,學生對毛主席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沒有足夠的了解,教材中引用三代人愛唱《東方紅》與領袖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如何使領袖人物與學生接近?筆者用課件顯示出毛主席及老一輩革命家的畫像,播放優(yōu)美的《東方紅》樂曲,用生動事例去講解,懷念領袖人物的英雄業(yè)績。通過這些手段,學生們精神振奮,對領袖們的懷念之情流露出來,教學效果良好。
從情境出發(fā),創(chuàng)造激情
激情不是先天存在的,興趣的發(fā)展,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如何在平時的氛圍中挖掘學生的興趣,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拓寬教學方法,設法創(chuàng)造學生熟悉的情境?!端计放c生活》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圖,筆者用班班通,把電腦搬到教室的大屏幕中,充分利用插圖,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總結能力,從圖中領悟其觀點。例如:筆者在教學《把我的愛傳給大家》一課時,就從很多大屏幕的片斷中,使學生激發(fā)熱情,立誓長大后也要把愛傳給關心他的人,愛他的人。又如,教學《黨的孩子》一課時,利用賴寧和潘冬子的事跡,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愛憎分明的情感,進一步強調了愛祖國、愛人民,做個好孩子的道德觀念。由于低年級《品德與生活》時間安排得少,短時間內達到教學目的,收效不大,利用活動課時間,早讀、團隊活動、文體活動等補充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讓學生的思想得到鞏固和深化。筆者教學《可愛的生命》一課時,《我是一顆小小的草》《愛的奉獻》等歌曲一播放,優(yōu)美的歌曲旋律使學生產生共鳴,強化學生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組織競賽、創(chuàng)造興趣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有些學生平時做練習興趣不大,如果組織成競賽的模式,學生的參與熱情就被激發(fā)出來了。以個人、小組、班級為單位的競賽,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他們的積極性也會提高。比如,教學《玩中有竅門》中誰的飛機飛得最遠,冬冬的,為什么是冬冬的呢?因為用力往前上方擲,所以飛機飛得高,飛得遠。以小組為單位,講故事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故事講得好,在好勝心驅使下,學生的思考能力、綜合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發(fā)揮,情緒高漲,容易明理。
實踐證明,《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從低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只要恰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生動的活動課堂引導學生悟理,使其在社會生活這一大課堂中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作者單位:湖北省浠水縣清泉鎮(zhèn)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