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摘要:學界小說是現(xiàn)當代重要的小說流派。在學界小說研究方面,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肖瓦爾特的理論自成體系,在相關領域占據(jù)重要地位。本文以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理論作為考察對象,通過對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情結、學界小說理論中女性主義的滲透和學界小說發(fā)展現(xiàn)狀三方面的闡述,探究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理論。
關鍵詞:學界小說;情結;女性主義;現(xiàn)狀
一、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情結
肖瓦爾特于20世紀60年代踏入學術領域。從學生到大學教授,雖然個體角色發(fā)生變化,但肖瓦爾特并未離校園而去,所以校園環(huán)境為她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氛圍。肖瓦爾特作為英國語言文學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講授維多利亞文學。在她看來,學界小說與維多利亞文學頗為相似,維多利亞文學是學界小說的前輩。因此她所承擔的維多利亞文學課程在某種程度上與此相通,即肖瓦爾特英國文學教授的身份激發(fā)了她對學界小說的興趣。
此外,學界小說本身蘊含著豐富的韻味。校園雖然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但校園本身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在校園中,人與人的關系極具活力又復雜紛擾,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等都是校園中重要的人際關系。在這個封閉的社會中,還充斥著各種價值規(guī)范、學術活動,甚至權力競爭,以此為素材的學界小說種類繁多。但肖瓦爾特認為,描寫教授的學界小說更有意思。這些作品以教授為中心,描寫教授的生活,故事妙趣橫生。教授小說因其獨特的內容,滿足了初入學界的新手關于學界生活的心理需求。學界小說以學術為背景,不管是教授從事的學術活動,還是校園中的權力、包容、排斥等,都與教授息息相關。因此,學界小說敘述的故事發(fā)生在肖瓦爾特身邊,她的切身體會使她與學界小說沒有隔閡。
二、學界小說理論中女性主義的滲透
在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理論中,女性主義貫穿始終。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研究伴隨著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因此女性主義滲透在她的理論中。
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女性和男性長期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女性在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都難以享受與男性同等的待遇,女性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受壓迫、受歧視的弱勢群體,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學界小說當中。嚴格意義上的學界小說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這個時期的作品主要以塑造男性人物為主。
之后,學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經歷了數(shù)十年的積淀,但是依然難以成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60年代學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不僅為數(shù)不多,而且大多是有挫敗感的、殘酷的形象,甚至還出現(xiàn)了像《克蘭頓的聚會》這樣直接反女權的作品。到了70年代,女性解放運動對學界小說的影響依然處于淡化狀態(tài),女性主義以間接的方式進入學界小說。但隨著女權運動的深入,學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逐漸發(fā)生變化,女性開始以迷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作品中,她們擁有令人艷羨的愛情和事業(yè),這樣的塑造前所未有。因而,在肖瓦爾特看來,女性在學界小說中的總體遭遇雖然并未改變,但曙光初現(xiàn)。
進入80年代,隨著學界小說的繁榮和女權運動的深入,女權主義終于取得了實質性發(fā)展,女性以全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界小說中。女性形象大量出現(xiàn),成為爭奪終身教授、各類璀璨獎項和權力地位的有力競爭者。作家認識到學界小說的情節(jié)可以圍繞女性展開,評論家意識到可以從女權主義角度解讀學界小說,相關批評理論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女性主義大廈真正聳立于學界小說之林。80年代是女權主義的時代,此后,女性人物便成為學界小說人物塑造的重點,女權主義也成為肖瓦爾特學界小說理論的重要內涵。
在肖瓦爾特看來,女性小說極具審美價值,因此女性主義是肖瓦爾特學界小說理論的永恒主題。
三、學界小說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學界小說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在肖瓦爾特心中,當今的學界小說多少帶有幾分悲劇色彩。
肖瓦爾特認為,早期的學界小說像田園詩,校園就是庇護所和象牙塔,是田園式的幻想所在。進入90年代,學界小說發(fā)生變化,因為校園環(huán)境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政治正確、學生對教授的責難、教員對終身教職的爭奪等都在學界小說中有所體現(xiàn),所以肖瓦爾特認為學界小說不可避免受到官僚主義和制度化的影響。
較之于90年代的變化,新世紀以來的學界小說更顯陰郁。這個時期,大學不再是詩化田園,也不再是封閉的微縮世界,而與社會融為一體。因此,學界小說無法繼續(xù)聚焦教授的學術和貝克特式的瑣碎工作,轉而描寫教授對權力的野心,性騷擾也已成為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故事情節(jié)。
在肖瓦爾特看來,學界小說在50年代構筑的象牙大廈不復存在,已然成為新世紀的悲劇大廈。但不可否認,當今的學界小說越來越引人矚目,在文學領域獲得了相應的尊嚴。
肖瓦爾特以其大學教授的身份,深入研究學界小說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發(fā)展,并且憑借女性獨特的細膩,將女權運動與學界小說相結合,細致梳理了學界小說中的女性主義思維。因此,肖瓦爾特的學界小說理論成為當代學界小說理論的精華,也是當今文學界無可替代的文學理論。
參考文獻:
[1]伊萊恩·肖瓦爾特著.吳燕莛譯.學院大廈:學界小說及其不滿[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
[2]伊萊恩·肖瓦爾特著.韓敏中譯.她們自己的文學——英國女小說家:從勃朗特到萊辛[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