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歌
適應不良;同伴支持;自我實現(xiàn)
故事梗概
三年級(2)班的王曉恬,在老家跟爺爺奶奶生活了兩年后回到父母身邊。進入新班級后,她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適應不良。學校教師經(jīng)過觀察、討論后發(fā)現(xiàn),歌唱能幫助王曉恬建立自信、融入集體。于是,她進入了合唱隊,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同學和教師的關(guān)心下,找到了快樂,適應了新環(huán)境。
人物
王曉恬,媛媛,班主任李老師,學生甲、乙、丙、丁,群眾演員。
第一幕
地點:音樂教室。
音樂教室里,同學們在開心地唱歌,王曉恬被美妙的歌聲吸引住了,循著歌聲走向教室,輕輕推開門,好奇地走進去,跟隨著音樂輕輕搖擺起來。
王曉恬:這首歌真好聽,我也想唱??墒俏也桓页瑢W們都說我的普通話聽起來很奇怪,萬一又笑話我怎么辦?
王曉恬想到自己,再看看同學,依依不舍地走出了音樂教室。
畫面回放:老家的孩子一起學習的情形,那時是多么快樂呀!
王曉恬(哽咽):要是在老家就好了,我就能放聲歌唱了,好想念我的小伙伴??!
第二幕
地點:教室。
語文課上,同學們手捧書本。
李老師:《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誰愿意來讀一讀課文的第9自然段?王曉恬,你愿意試試嗎?
王曉恬(緊咬嘴唇,慢慢站起來,猶豫地捧起了書本,帶著方言口音的普通話):我們每個人都像葉子,為生活的大樹輸送著營養(yǎng),讓它茁壯、蔥翠……
全班大笑,一個調(diào)皮的男孩模仿她,大家笑得更厲害了。王曉恬趴在桌子上傷心地哭了。
下課鈴聲響了,教室里頓時空蕩蕩的,就剩王曉恬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她托著腮,感到很孤獨,很難過。
旁白:離開了生活多年的鄉(xiāng)村,離開了慈祥的爺爺奶奶,來到陌生的城市,這里的同學都不喜歡我,都嘲笑我,我在這兒沒有朋友……
第三幕
地點:少先隊活動陣地。
李老師和班干部圍坐一桌,正在討論。
李老師:同學們,王曉恬來到我們班級已經(jīng)兩周了,大家也發(fā)現(xiàn)了她的一些優(yōu)點。可是她經(jīng)常獨自哭泣,我們是一個班集體,班干部要做好榜樣,敞開心扉,接納每一個新成員。
甲:可是老師,王曉恬的口音好奇怪呀,說的我都聽不懂。
乙:是呀,是呀,我也聽不懂。
丙:她不愿意參加小組活動,害得我們小組總是落在最后。
媛媛:可是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她的嗓音很好聽。
甲:那倒是。
?。河幸惶?,在走廊里我還聽過她唱歌呢,其實她唱得挺好的。
其他同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表示認同。
李老師:作為一個集體,同學遇到困難時應該伸出援手,用我們的愛心去幫助她,給她一份溫暖、一份動力、一份自信,讓她能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的環(huán)境,成為我們中的一員。
大家不住地點頭。
第四幕
地點:音樂教室。
同學們在音樂教室練習。
王曉恬在音樂教室外,閉著眼睛、稍昂頭、微笑,陶醉地哼唱《村居》,身體輕輕地搖擺。
媛媛慢慢走過來,看著王曉恬,然后站在她身邊,和她一起哼唱起來。
王曉恬吃驚地睜開了眼睛,停止了哼唱。
媛媛:你唱得很好聽啊,為什么不跟我們一起唱呢?
王曉恬:可是我的普通話不標準,我怕一開口大家又嘲笑我。
媛媛:不用擔心,我陪你一塊兒練。
地點:文化長廊。
大家勤學苦練,練習朗讀《村居》歌詞。“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p>
地點:階梯教室。
媛媛把王曉恬帶到了合唱現(xiàn)場。
甲:她怎么來了?
乙:這么重的口音會影響我們的比賽成績!
王曉恬低著頭,捏著衣角,臉漲得通紅。
媛媛:王曉恬每天都在練習,現(xiàn)在的普通話可標準了,你們大家來聽聽。
媛媛(鼓勵地):你能行的!加油!
王曉恬輕輕地唱《媽媽格桑拉》。
同學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她唱得真好!唱得比我還要好,好有感情哦!
王曉恬似乎感受到大家的贊美,唱得更響亮了。
演唱結(jié)束,大家情不自禁鼓起了掌。
丙:讓她加入我們的合唱團吧。
大家一起應和:加入吧!加入吧!
王曉恬被大家拉進合唱隊伍,一起歡快地唱起來。
第五幕
地點:操場。
旁白:本學期,“吳郡少兒合唱團”表演的節(jié)目獲吳中區(qū)校園文化藝術(shù)周合唱金獎第一名,新成員王曉恬也和隊員們參加了教師節(jié)的演出。
王曉恬手拿獎狀,和大家一起開心地奔向前方,奔向美好的未來。
旁白:教師為我揚起愛的風帆,同學給我愛的鼓勵,合唱團是我成長的搖籃。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將揚帆遠航,駛向美好的未來。
(全劇終)
劇本解讀
學校位于城郊接合部,學校90%的生源是隨遷子女。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學習習慣的不同、家鄉(xiāng)方言口音較重等問題,給這些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他們不易融入新集體,難以適應新環(huán)境。
本著“合唱生命之歌,和暢發(fā)展之路”的理念,教師引領(lǐng)學生乘著歌聲的翅膀大膽馳騁,展現(xiàn)自我,融入新集體。劇中嘗試了幾種方法:
1.同伴支持,優(yōu)化心理場。
與王曉恬變得沉默這一事件相關(guān)的同學構(gòu)成了一個心理場。在合唱隊、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引導同伴發(fā)現(xiàn)王曉恬的優(yōu)點,逐漸優(yōu)化心理場,幫助她找到安全、歸屬和尊重,找回以前的自信、陽光和積極向上。
2.自我實現(xiàn),綻放笑容。
王曉恬喜歡唱歌,為了讓她在新環(huán)境中獲得自我歸屬感,同伴和教師熱心幫助,通過她自身的努力,王曉恬最終進入了合唱隊,找到了快樂,尋回了自信。
轉(zhuǎn)學生的適應能力是他們心理發(fā)展的綜合表現(xiàn),是對環(huán)境、對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故事中的王曉恬最后在家長、同伴、教師的關(guān)懷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適應了新環(huán)境,從心里真正融入了新集體。
隨著入城務工人員的增多,隨遷子女適應新環(huán)境的問題日漸突出,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應該找準各學生間的異同點,以此為基點才能更好地處理此類問題。
G444
B
1005-6009(2017)64-0049-02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東湖小學 陸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