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英漢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對比
        ——以社會災難新聞為例

        2017-03-24 02:22:27李慶明陳婧怡
        關鍵詞:被動語態(tài)英漢人際

        李慶明, 陳婧怡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54)

        ·語言學研究·

        英漢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對比
        ——以社會災難新聞為例

        李慶明, 陳婧怡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54)

        以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作為理論出發(fā)點,對比分析英漢社會災難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的人際意義,試圖解決兩個主要問題:英漢社會災難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出現的頻率及分布,英漢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被動語態(tài); 人際意義; 英漢社會災難新聞語篇; 對比分析

        一、前言

        新聞話語是語言學習中最具影響力的領域之一。作為一種正式的、書面的公眾語言,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除了報道一個國家關于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公共事件外,還揭示了某些私人生活領域。新聞報道中典型的語言現象——被動語態(tài)激發(fā)了不同學派語言學家的研究熱情。例如,以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作為主導理論的傳統(tǒng)形式主義,對被動的語法關系具有強大的解釋權,闡釋了被動語態(tài)是從深層結構通過被動轉換派生而成的;隨后Perlmutter和Postal繼承與發(fā)展了喬姆斯基的觀點,但他們沒有找到“人為什么使用被動而非主動,以及使用被動的目的”的答案;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系統(tǒng)功能語法應運而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人際意義是研究被動者的態(tài)度和判斷的最有效模式。

        社會災難是指經人為因素或各種社會矛盾而導致的重大的、突發(fā)性事件。災難新聞歷來備受西方媒體青睞,甚至被定性為“記者的節(jié)日”。新聞媒體競相報道此類重大社會災難的同時,也聚焦了大眾的目光,人們對此類新聞產生了極大的關注。

        考慮到論文的科學性,筆者從“每日郵報”“BBC新聞”“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主要的中外新聞語篇精選了20篇社會災難新聞,每種語言對應10篇,進行科學的、定量定性的比較研究。

        二、被動語態(tài)為何蘊含人際功能

        (一)被動語態(tài)研究綜述

        術語語態(tài)起源于拉丁名詞VOX。被動語態(tài)是一種語法形式,廣泛應用于各種中英文文本,如商業(yè)通信、科技術語、政府文件和新聞報道。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388年;在中國歷經數年,直到《馬氏文通》出版,被動語態(tài)才應用于現代漢語語法中。數十年以來,它漸漸引起了語言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在國內外眾多研究中開始探討它的句法特征和功能意義。

        Granger認為被動是“be +過去分詞結構,是對語義等同的主動結構的替換”[1];Leech和Svartvik認為術語被動是用來描述“be+過去分詞結構的動詞短語,包含被動動詞短語的句型”[2]。該描述涵蓋兩個級別——短語級別和子句級別,但是仍然受限于be + v-ed結構。Chomsky分析了被動與主動的關系,并觀察了被動以及主動形式的句法特征。在早期的研究中,Chomsky提出了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的構想[3]。不同的表層結構可以共享相同的深層結構。他假設被動轉換規(guī)則的一般操作如下:NP1 + V + NP2→NP2 + be + V + en + by + NP1,此規(guī)則中的en是具有不同形式的表面結構的深層結構元素,例如written中的en等。Chomsky認為雖然被動語態(tài)和主動語態(tài)呈現完全不同的表面結構,但它們的基本句法特征是相同的。Lyons給出了他對于被動語態(tài)的語義定義:[被動]表示被行動的或遭受行動的狀態(tài)[4];Bussman強調被動結構的語義性質,他認為被動者不是基本的或未標記的語態(tài),因為它在形態(tài)學上具有復雜的結構(被動通常由特定助詞或動詞詞綴形成),并受到一定限制[5]。Hacker認為與主動相比,被動更缺乏生命力,因為他們的動作承受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指令而不是認真地去履行。他做了進一步的對比,“主動形式動詞表達的意義比被動化更加具有說服力”[6]。

        除了英語對被動的研究外,被動同樣涉及漢語領域的研究。呂文華對漢語被動結構進行了分類,認為在現代漢語中被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標志性的,具有明顯的標記,如被、讓、給等;另一種是沒有標志性的,沒有明顯的被動語態(tài)痕跡[7]。李英哲闡明了漢語被動語態(tài)的特定分類,指出有兩種被動結構,一種類型用“遭受”表示,另一種用“授予”表示。前者包括詞語“被”,如“他被警察抓走了”;后者則包括“給、讓”,如“手機給/讓人偷了”“書柜讓他給砸了”[8]。孟志剛和熊前莉在14個來自不同語域的英語讀物所建立的超過100萬字的語料庫中,揭示了被動結構的選擇是多種因素的結合,如功能、語境和語域等[9]。

        (二)人際意義研究綜述

        人際意義的橫空出世引起了眾多語言學家的興趣,其主要思想首次展示于Halliday的著作《功能語法簡介》[10]中。心理學家Buhler認為在任何話語中都具有三種語言功能:情感功能、表達功能和認知功能[11]。他的理論對布拉格學派和倫敦學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啟發(fā)Halliday提出了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三大元功能。Eggins和Slade的觀點主要表現在著作《分析隨意性會話》[12]中,他們認為人際意義作為連接角色和關系之間的紐帶,由交際雙方之間的狀態(tài),說話者的權利、親密程度,說話者之間的熟悉程度,他們的態(tài)度和判斷力以及內容和共享性呈現。話語分析方法的先驅Brown和Yule闡明了語言的傳達功能和交際功能之間的差異,他們從演講者語境組織意義的過程中研究了人際意義,并將隱含意義傳遞給聽者,強調語言作為一種談判手段,在談判雙方間建立了一致性,在對話中交換意見,并且為說話者和聽話者保全了顏面。

        語用學對人際意義進行了深入研究。例如,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和Grice的合作原則探討了特定語境下說話者的意圖,為人際意義的理論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Brown 和Levinson的禮貌原則本質上也具有人際意義的傾向。Wierzbicka認為語用學是學習我和你之間語言互動的學科[13]。Halliday思想的守護者和繼承者J. R.Martin在人際意義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他于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了評價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后來和P.White 在2000年共同創(chuàng)建了評價系統(tǒng)理論,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在中國,雖然對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研究已歷經30年,并且有許多關于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的論文,但直到近幾年,人們才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人際功能。黃國文從功能語法的角度概述了古詩《清明》六個英譯本的人際意義[14]。他根據句型、言語角色和稱謂語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來研究人際意義。在《功能話語分析》一文中,黃國文指出Halliday建構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目的之一是為話語分析奠定理論基礎,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一個強大的、話語分析的適用理論。近年來,李戰(zhàn)子致力于研究話語的人際意義,指出情態(tài)系統(tǒng)的認知對學術文本和人際意義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并表現出三個功能:表達說話者的不確定性、表示禮貌以及繼續(xù)談話的可能性[15]。她的研究推動了語篇研究的發(fā)展。

        (三)被動語態(tài)中為何具有人際功能

        Jesperson總結了需要使用被動語態(tài)的原因有:施事者不可知,根據上下文施事者不言自明,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回避施事者,對受事者的興趣更大,小句間鏈接的橋梁[16]。作者選用被動語態(tài)的目標主要有:突顯受事者,故意省略施事者。為了實現目標則必須首選被動語態(tài),此時被動語中蘊含了作者的態(tài)度和意圖,承載了人際功能。

        三、英漢社會災難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的對比研究

        (一)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出現的頻率及分布

        被動語態(tài)出現的頻率與作者的寫作意圖密切相關。Svartvik列出被動出現頻率最高的八種文本類型:科學、新聞、藝術、體育、演講、小說、廣告和戲劇。在英漢新聞語篇中,究竟哪種語言被動語態(tài)出現的頻率較高仍未可知,值得我們考慮。

        與漢語被動語態(tài)相比,英語被動語態(tài)出現的頻率更高。兩種語言被動語態(tài)出現頻率不同的原因在于漢語突出主題,而英語突出主語。英語中主語是必不可少的(命令式句子除外),句子傾向于遵循被動或同時包含主動和被動結構;漢語中主語經常可以省略,人們更喜歡使用主動結構而不是被動結構來突出主題。

        (二)英漢社會災難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的相似性

        1.表示客觀性

        在敘述中采用被動語態(tài)會使人們得到與真理一致的中立和客觀的印象。由于被動語態(tài)的特殊性,廣泛應用于不同的文學形式中,特別是在客觀的新聞報道或科學文獻中。新聞報道應客觀、準確、迅速,讓讀者能第一時間把握新聞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事件走向。由于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人稱的出現,在新聞報道中,記者首選被動語態(tài)會給人留下客觀和嚴肅的印象。

        (1)Federal Security Service chief Alexander Bortnikov said a bomb had been planted on board the Metrojet plane, equivalent to up to 1kg of TNT.(BBC新聞,2015年11月19日)

        上例選自2015年11月19日,關于俄機在西奈半島遭恐怖襲擊墜毀的新聞報道,小句中指出飛機是由于被安裝了重達1公斤TNT的炸彈而墜毀,未說明是何人所為,省略了施事者。在例句中,此聲明不是記者的言論,而是俄聯(lián)邦安全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所披露的事實真相,這種引用他人言論的表達使新聞報道更客觀。

        2.逃避責任

        無施事者的被動句是被動結構的原型,此結構實際上仍包含施事者,即該事件是受外力促成的[17]。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而省略施事者,通常暗含作者的態(tài)度。有時在新聞播報中,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用被動語態(tài)可以有效地擺脫責任。在被動語態(tài)中作者通過省略施事者,回避某些信息,巧妙地免除了后顧之憂。例如,英語中的被動形式is called、is believed以及漢語中的“被傳、據說”,通常都被用來以自己的觀點偽裝社會輿論。

        (2)泰國《世界日報》稱,約有15名中國人受傷,中國大使館已經派人前往醫(yī)院探望傷者。(中國日報,2015年8月18日)

        從例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泰國《世界日報》稱”淡化了潛在的施事者我或我們,在記者與新聞之間營造出遙遠的距離感。當公眾質疑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時,記者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3.突出主題

        薄冰和趙德鑫列舉了使用被動語態(tài)的四種情況:當施事者不明確或不必提及施事者時,當我們想要隱藏我們對行動的態(tài)度或當我們表達某些不確定的事情時,需要強調說明時,避免模糊語言成為主語時[18]。其中,第三種情況是為了在話語中突出某些信息。它可以通過無施事和施事兩種被動句實現。在無施事被動句中,受事者是主語,省略施事者。句子的關注重點是發(fā)生了什么而不是誰使它發(fā)生的;在施事被動句中,施事者的身份和地位被凸顯。

        (3)受黨中央國務院委派,郭聲琨率國務院工作組連夜趕赴廈門指導公交車起火處置工作。(人民日報,2014年6月7日)

        例(3)中,修飾語“受黨中央國務院委派”被置于句首,容易引發(fā)公眾的關注,強調了廈門公交起火事件的嚴重性以及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

        4.對受事者表示禮貌和尊重

        Brown和Levinson認為表示禮貌性是被動語態(tài)的一個基本功能[19]。在語言交際中,為了保證交談的順利進行,雙方應遵循禮貌原則。使用被動語態(tài)可以避免語調的刻板,委婉禮貌地表達出想要傳遞的思想。在語言交際中,人們應首先考慮禮貌原則。當施事者不明確時,句子的焦點是是受事者,此時應采用被動語態(tài)。出于對禮貌性的考慮,發(fā)言者可能不愿提及施事者,在這種情況下被動語態(tài)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4)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8日表示,如果證明此次空難由炸彈爆炸造成,則埃及大量機場的安保措施需要被重新評估。(新華社,2015年11月9日)

        當讀到這些災難新聞時,人們的目光都會聚焦于受害者。通過使用被動語態(tài),新聞報道中給予了受害者適當的禮貌和尊重,將受害者先展示給讀者,吸引公眾對災難的憐憫和關注。此外,語氣作為人際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揭示對話者之間的人際關系。

        5.引起讀者關注

        在結構“目標+過程+ by +施事者”中,盡管施事者和受事者(目標)同時出現,但讀者對他們關注的等級不同。在被動結構中,受事者是句子的主位和信息傳播的關鍵點,在這里被突出強調,因為作者希望讀者能多加關注。

        (5)At least two civilians, including a child, were killed in the Afghan Parliament attack carried out by 7 Taliban militants who were killed by police at the scene. Another 31 civilians were injured in the attack.(CCTV新聞,2015年6月22日)

        我們可以看出例(5)的結構是“目標+過程+ by +施事者”。在報道社會災難新聞的文本中有許多描述受害者的句子,通常新聞記者傾向把受害者作為一個句子的主語,使用被動語態(tài)來描述社會災難,使讀者身臨其境。這樣的新聞報道將更深植于讀者心中,被動語態(tài)被賦予了人際意義。如果使用主動語態(tài),社會災難作為主語,將無法突出災難的嚴重性,讀者不會發(fā)現災害發(fā)生所造成的嚴重損失,這樣社會災難新聞的報道也變得毫無意義。

        (三)英漢社會災難新聞語篇中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的差異性

        1.表達負面情緒

        英漢兩種語言被動語態(tài)的人際意義除了上述相似外,還存在一些差異性。在新聞語篇中,英漢被動語態(tài)的主要區(qū)別之一是漢語被動含有表達負面情緒的功能。

        對比英漢被動語態(tài),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結構形式上的缺陷。如漢語被動語態(tài)無法明確界定現在時和過去時,英語被動語態(tài)卻能輕而易舉地總結出規(guī)律。在漢語被動語態(tài)中,許多被動標志本身表達了施事者的負面情緒,典型的標志詞是“遭、遭到”,意味著明顯的主觀感覺。

        (6)此次艾滋病大會主任歐文·瑞安表示,他們在現階段無法確認他們同事的死亡名單,但如果這是真的,艾滋病防控將遭遇巨大損失,世界會失去它的“巨人”。(每日郵報,2014年7月18日)

        例句中的“遭”在表達中暗示著某些不好的或消極的事情即將發(fā)生,“遭遇”意味著防艾工作將面臨巨大損失。

        2.表示客觀性

        雖然英語和漢語被動語態(tài)在表示客觀性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它們出現的頻率不同。在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更常用來傳達一種不具人格性質的、客觀的思想;漢語通常使用其他表達方式來實現語言效果,如使用沒有主語的主動語態(tài)或引用第三者的觀點。

        關于曼谷市中心爆炸的新聞語篇,在報道中雖然只有三個被動句,但至少有四處引用。例如“據泰國當地媒體報道”“警方初步調查結果稱”“據目擊者稱”等。這些來源評價可以為報告增加真實性和客觀性,詮釋漢語被動語態(tài)在新聞文本中出現頻率較低的原因。

        四、結語

        本文詳盡地分析對比了新聞語篇中英漢被動語態(tài)的人際意義。在Halliday人際功能的理論框架內,通過例句展現了兩種語言被動語態(tài)人際意義的相似性和差異性,與此前單獨的語法研究不同,展現了被動語態(tài)的語用價值。

        本文的實際意義從兩個角度展示:對讀者的啟示和對EFL教學的啟示。研究為新聞讀者提供更有效的線索和方法,使讀者除了解災害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實際情況外,還能深刻理解新聞報道的意圖和傳遞的真實信息。這項研究對EFL教學有一些指導意義。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習者在話語分析和鑒賞、閱讀以及聽力理解中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觀EFL學習者對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之間關系的解讀。研究將有助于他們在進行特定語言表達時選擇更合適的語言形式,從口語、書面英語方面提高學習者在語言應用中的能力。

        [1] GRANGER S.The be+past participle construction in spoken English with special emphasis[M].Amsterdam:Elsevier,1983:1.

        [2] LEECH G,SVARTVIK J.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5:159.

        [3]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34.

        [4] LYONS J.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968:372.

        [5] BUSSMANN 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GREGORY P T, KERSTIN K,Tra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52.

        [6] HACKER D.A writer’s reference[M].5th ed.Boston:Bedford/St. Martin’s,2003:128.

        [7] 呂文華.“被”字句和無標志被動句的變換關系[M]//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室.句型和動詞.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168.

        [8] 李英哲.從認知的視角看華語詞匯和語法教學[C]//世界華語語文教育學會.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世界華語語文出版社,2003:56.

        [9] 孟志剛,熊前莉.當代英語被動句使用剖析[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4):6-10.

        [10]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1985.

        [11] GREGORY R L.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min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95.

        [12] EGGINS S,SLADE D.Analyzing causal conversation[M].London:Cassell,1997:180.

        [13] WIERZBICKA A.Cross-cultural pragmatics:the semantics of human interaction[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1:53.

        [14] 黃國文.《清明》一詩英譯文的人際功能探討[J].外語教學,2002(3):34-38.

        [15] 李戰(zhàn)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353-355.

        [16] JESPERSON O.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33:121.

        [17] 熊學亮,王志軍.被動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語研究,2002(1):19-23.

        [18] 薄冰,趙德鑫.英語語法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46.

        [19] BROWN P,LEVINSON 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35.

        AContrastiveAnalysisontheInterpersonalMeaningofthePassiveVoiceinEnglishandChineseNewsTextsTaking Social Disaster News Texts

        LI Qingming, CHEN Jingy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Taking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as a starting poi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the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cial disaster news texts, which is an innovation on the passive voice research fields. Two main problems are solved:(1)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cial disaster news texts and (2)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the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texts.

        passive voice; interpersonal meaning; English and Chinese social disaster news texts; contrastive analysis

        2017-02-13

        李慶明(1963—),男,湖北黃岡人,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陳婧怡(1992—),女,陜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H314;H146

        A

        1674-0297(2017)05-0120-05

        (責任編輯李曉梅)

        猜你喜歡
        被動語態(tài)英漢人際
        被動語態(tài)復習(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級 Unit5—7
        被動語態(tài)
        被動語態(tài)專項訓練
        被動語態(tài)考點大放送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zhàn)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劍南文學(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亚洲av不卡一区男人天堂 |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av|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国产98在线 | 免费| 91在线无码精品秘 入口九色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美女与黑人巨大进入免费观看|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99re久久精品国产| 在线无码免费看黄网站| 色和尚色视频在线看网站|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91九色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黄网站免费视频性色|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在线不卡| 国产毛片av最新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av|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日韩女优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丰满av∨中文久久不卡| 成人免费视频自偷自拍| 国产在线观看91一区二区三区| 50岁熟妇大白屁股真爽| 成人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少妇av|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美女福利视频网址导航| 日本污ww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小说|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