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姜燕令
摘 要: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翻譯新題型的改革顯示了大學英語教學培養(yǎng)方向向語言輸出能力和綜合應(yīng)用能力的轉(zhuǎn)型,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傳播弘揚中華文化和本土文化。鑒于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詞匯、語法、文化層面的普遍性錯誤,筆者建議英語教學要重視加強翻譯策略的傳授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關(guān)鍵詞:四六級改革;翻譯;語篇;跨文化
2013年8月14日,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正式公布了四、六級考試的試卷結(jié)構(gòu)和測試題型的局部調(diào)整。傳統(tǒng)的單句翻譯變成段落翻譯,翻譯內(nèi)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新題型翻譯更側(cè)重的是學生的篇章翻譯水平,集考察詞匯、句法、語法、篇章寫作等于一體,更能科學地放映出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本文將采用真題及學生的四六級翻譯習作作為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剖析譯文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教學法和語言學的理論進行解釋,進而得出結(jié)論。這種段落翻譯的新題型及所提供的翻譯參考答案將對全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起到巨大的反撥作用。[1]
1 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1.1 詞匯層面
翻譯段落中的有一些中文詞匯,詞典當中可能沒有完全一一對應(yīng)的英語單詞。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難的地方。其實,對中文的仔細研讀和深入理解,是完全可以采用相近詞替換或者同義闡釋的。比如:“中醫(yī)和西醫(yī)在中國的醫(yī)療保健領(lǐng)域并駕齊驅(qū)?!?其中的“并駕齊驅(qū)”難倒了很多學生,其實,著眼于全句,我們不難看出句中的意思是說中西醫(yī)同時被應(yīng)用在中國的醫(yī)療保健領(lǐng)域。這樣一來,這句話的翻譯就很簡單了,就是“Today both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being used in providing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再比如,在新四級的樣題翻譯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常用剪紙美化居家環(huán)境?!边@樣簡單的一句話,學生們被兩個詞語給難住了,一個是“美化”,另一個是“居家”。其實,“美化”就是使變得更美,可以翻譯成“to make…more beautiful”或者“to beautify”,而“居家”就是所謂的家“home”。
1.2 語法層面
語法作為中國初高中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成為很多英語學習者揮之不去的陰霾。筆者進行過多年系統(tǒng)的四六級考試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和翻譯方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語法錯誤多。小到名詞單復數(shù)、主謂一致、指代一致,大到時態(tài)、語態(tài)、句型,暴露出學生在語法實際運用能力方面的薄弱。
比如:“舞龍在宋朝就已經(jīng)成為一項流行的活動?!焙芏鄬W生翻譯成“Dragon dance has already become a popular even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究其原因,是因為受到了“已經(jīng)”這個詞的影響,另外,對于“宋朝”表示過去時態(tài)掌握得不好。還如:“如果有人可以猜中,就能得到小小的禮物?!辈簧賹W生翻譯成“If someone can solve the riddle, theyll get a little gift.”這個句子的翻譯犯了指代不一致的錯誤。像這樣小的語法錯誤,在學生的翻譯習作中比比皆是,讓整體翻譯的準確率大打折扣。
1.3 文化層面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主要解決的是大學生掌握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問題,過分強調(diào)其工具性,以致很多大學生普遍存在“中國文化失語癥”,即他們沒有意識和能力有效地運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國文化。[2]以上面的真題為例,這是一個典型的反映中國文化的文字。里面的諸多四字成語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nèi)容上都是傳統(tǒng)的中國風,像“下棋飲茶、耕耘收割、織布縫衣、砍柴采藥、吟詩作畫”,還有前面也提到的“書生“一詞。不具備一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不了解上述諸詞的實際含義,是無法恰當翻譯成英語的。比如,如果不知道農(nóng)夫上山采的藥是草藥的話,而按照字面意思翻譯,可能就會翻譯成“medicine”。同樣的,中國古代的書生并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學生,在好搜百科里是這樣定義的:書生,泛指讀書人,古時候指封建社會的秀才,也比喻注重書本知識,不注重實踐,脫離實際的知識分子。因此,應(yīng)該翻譯成“scholar”比較恰當,而不是“student”。
2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2.1 加強翻譯策略的傳授
改革后新題型由考查學生簡單的詞組和句型表達,轉(zhuǎn)為測試學生用英語表達漢語所承載信息的能力,并加強上下文銜接的語篇表達等綜合英語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向?qū)W生傳授一些簡單的翻譯技巧比如增譯、減譯、轉(zhuǎn)換詞性、合句、正反譯法等。尤其是要教授語篇翻譯的策略和技巧,句子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上下文語境的重要性。站在宏觀語篇角度,能夠掌控全局,對句子進行拆分和整合,這樣的譯作才能真正符合翻譯的標準。
2.2 提高跨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是過分注重目的語教學而忽視母語教學,而四六級翻譯話題涉及中國的歷史、社會、文化、經(jīng)濟等,這就要求學生對漢語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積累,同時對比中西方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即是兩種文化間的溝通,正如王佐良所言:“翻譯不僅僅是雙語交流,它更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翻譯的目的是突破語言障礙,實現(xiàn)并促進文化交流。而這種‘文化交流在本質(zhì)上是雙向互動的,也就是說,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3]大學英語教師應(yīng)該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擴充文化背景,讓學生多進行中西文化及語言的比較,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作為譯者的素養(yǎng)。
3 總結(jié)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題型改革,越來越呈現(xiàn)出“優(yōu)化輸入,重視輸出”的趨勢,翻譯作為語言輸出的重要部分,是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4]CET-4 的翻譯分值大幅提升,內(nèi)容覆蓋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發(fā)展等方方面面,越來越體現(xiàn)了對中國文化的重視。翻譯新題型的改革顯示了大學英語教學培養(yǎng)方向向語言輸出能力和綜合應(yīng)用能力的轉(zhuǎn)型,以此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傳播弘揚中華文化和本土文化。
參考文獻
[1]陸仲飛: 大學英語需要從“教學翻譯”向“翻譯教學”過渡[J].上海翻譯,2014,(2):72-74
[2]王薇: 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新題型之于跨文化翻譯教學模式構(gòu)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37-138
[3]王佐良: 翻譯:思考與試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4]柯可: 淺談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題型改革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科教文匯,2014,(29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