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
摘 要:初中生年齡較小,正值青春年少,他們思維敏捷,內心敏感,對周圍新奇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強,既隨性也任性。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多樣化
在日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學校的教學資源,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素質過關的全面型人才。
一、興趣導入法,化抽象為具體
音樂是一門講究天賦的學科。天賦較高的學生不用教師苦口婆心的指導就能輕易進入音樂家的世界,但是一些資質一般的學生也有欣賞音樂的權力,在音樂氛圍中去感悟、去思考也是一種享受。因此,音樂教師應當發(fā)揮多媒體的直觀性教學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加視覺沖擊,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切分音”相關音樂知識時,音樂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的動畫在課堂上放映(一個鬧鐘卡通人物形象)進行情境導入,利用編制的歌謠來烘托氣氛,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中穿插切分音的知識要點,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節(jié)奏型。
師:同學們!現(xiàn)在閉著眼睛跟著小鬧鐘一起歌唱。(課堂頓時“亂作一團”)
生1:這樣有點難,無法準確地掌握節(jié)奏。
師:那好,現(xiàn)在讓我們睜開眼睛看著小鬧鐘的動作一起唱。(課堂變得有秩序了)
師: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巧設問題情境)
生2:閉著眼睛去掌握“切分音”的要點比較難,只通過聽辨會難以掌握。
師:其他學生還有補充的嗎?
生3:小鬧鐘的出現(xiàn),將抽象化的知識以形象具體的形式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節(jié)奏層次更加鮮明,更加容易掌握了。
教師利用多媒體從視覺和聽覺等方面進行講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對學生的視唱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增加了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二、意境創(chuàng)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生思維活躍,善于想象。音樂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在進行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努力將音樂實體化,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讓音樂以“畫”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一次獨特的音樂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
例如,在教學《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一內容時,教師課前先用一幅風光奇特的新疆圖畫導入新課,配合著有地域風情的音樂片段,為學生構建新奇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師:同學們!聽到這首作品,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巧設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
生1:我仿佛看到了在廣闊綠洲上,身穿民族服飾的老人在悠閑地散步,兒童在快樂地玩耍。
師:很美的意境!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學生熱情被激發(fā),爭先恐后地舉手)
生2:蔚藍的天空,漫山遍野的麥田,躺在其中,說不出的一種愜意。
師:不錯,令人神往!其他同學呢?(學生熱情不減)
生3:我仿佛看到了遠處的雪峰,它若隱若現(xiàn),被煙霧縈繞,如仙境一般。
師:神秘而冰冷,也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但這只是新疆景色的冰山一角,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課時的教學內容,在音樂中感受新疆的美好風光。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用音樂為學生構建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意境,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思考天地,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音樂以“畫”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音樂情感。
三、情感渲染法,德育思想的滲透
根據(j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要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素質過硬的全面型人才。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知識技能,還應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因此,音樂教師應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深度提煉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我的中國心》課時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放映有關日本侵華時的圖片及紀錄片影音資料,調動學生的情緒。因勢利導,教師繼續(xù)掌控課堂的感情基調。
師:大家在這些圖片和影音資料中能感受到什么?(課堂變得沉重,學生開始思考)
生1:舊社會,我們受盡了外國列強的凌辱,隨著祖國的強大,終于盼到了新中國的解放,全國人民為之自豪。
師:不錯。歷史我們都應銘記,特別是那段屈辱史。1982年,日本肆意篡改教科書,將那段慘絕人寰的侵華史實全部刪去,引起了我們國人的憤慨。作者將長城、長江、黃山、黃河等具有民族標志的詞匯寫入其中,誕生了這首歌。(聆聽《我的中國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師:聽完這首歌,你們有哪些感受呢?
生2: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正視那段屈辱史,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懷著對祖國母親的熱愛,為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他學生向他投去贊同的目光)
師:非常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這首澎湃、激昂的旋律一起高唱,唱出期盼,唱出心中的那份愛國之情。(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歌唱……)
教師利用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在進行知識教授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道德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一位合格的音樂教師,應當是整堂課的“指揮家”,心中有把明尺,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掌控課堂的情感基調,讓學生學到技能并唱出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音樂表現(xiàn)力,達到音樂教育“美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于春霞.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對應之策[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8).
[2]付春明.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