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近二十年,聽過的閱讀教學課數(shù)以百計,尤其是近年來的閱讀教學課,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v觀小學語文教學,最薄弱的還是作文教學。教師每每上研修課時敢于上作文公開課的教師很少;即使上了,成功的課例也非常少。因此學生仿作套作編作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生的作文脫離生活實際;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得不到開發(fā),個性得不到培養(yǎng),長期學生對作文就會產(chǎn)生厭惡感和恐懼感。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談談自己在作文教學上采取的一些做法,致使作文教學大放光彩。
一、夯實基礎,培養(yǎng)興趣
面對高聳入云的山,我們常常是“望而生畏,望而卻步?!比欢斘覀円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爬,最終爬上頂峰,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愜意無語言表,以前的畏懼便不復存在。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叭f丈高樓平地起?!敝灰蚝没A,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就不愁學生的作文寫不好了。我的具體做法是:
1.兒歌與古詩,誦讀激趣。誦讀兒歌與古詩,只鼓勵與表揚。一年級的學生,當漢語拼音學完之后,基本上能借助拼音讀一些兒歌與古詩了。為了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進行匯報表演,評價機制是多多鼓勵與表揚,杜絕批評,主要的目的是激發(fā)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演一演,樂一樂。這一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誦讀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膽量,樹立了自信心。
2.試著觀察,走進生活。面對他們的興趣高漲,我布置了新的要求,每周寫一篇周末見聞,其內(nèi)容可一句話也可幾句話,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即可。其目的是注重學生表達興趣的激發(fā),以及試著學習觀察,走進生活,以初步培養(yǎng)作文及表達生活的意識。如一名學生寫道:xīng qī 六,我gēn 媽 媽dào yà 花 廠 去 wán, 我 看 見 了一duī duī 白 白 的mián huā 。另一個學生寫道:星期六早chén,我和bà ba買菜。我看見地上有xǔduō 魚??矗河幸粭l魚正zhāng kāi尾巴,zhēng 大yǎn jīng 在地上bèng tiào,好可lián ya!我和bà ba mǎi完了菜,jiù 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于是,我在“我 看 見 了一duī duī 白 白 的mián huā”和“看:有一條魚正zhāng kāi尾巴,zhēng 大yǎn jīng 在地上bèng tiào,好可lián ya!”下用紅筆畫了波浪線,并在旁邊批注了一“好”字。在下周的匯報表演改成的賞析課上,我請她們上臺大聲地讀,表揚她們寫得好的詞“一堆堆、白白的”和寫得好的句子,并帶頭為她們響起熱烈的掌聲和以一本本子為獎品??粗麄兏吲d滿載而歸的樣子,可以肯定他們下次會更認真,也會寫得更好。其他的同學也會蠢蠢欲動,興趣盎然地投入生活中去,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體會,用筆記。興趣是有了,但語言很貧乏,于是我將進行下一步訓練:
3.故事引領(lǐng),豐富語言。首先聽故事。每周的班會課,我找些趣味性且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帶到班上播放給他們聽,故事講得娓娓動聽,活靈活現(xiàn)。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故事中的小貓、小狗、小馬、小鹿、公主、王子、灰姑娘、母后等一一在同學們面前活靈活現(xiàn),使他們頓生喜歡,備受教育。如《大公雞》這一童話故事,講的是大公雞在吃食,地上的米吃完了,看見一位小朋友在吃飯,將飯撒得滿身都是,嘴巴旁邊也有,于是公雞一一給啄吃了,嚇得疼得小孩喊奶奶,奶奶告訴他吃飯可不能撒了喲。故事講得有聲有色,他們非常喜歡聽并受到了要愛惜糧食的教育等。當然一節(jié)課最多聽四篇,之后帶同學們回顧回顧,談談收獲體會,同位學著說一說。這樣不僅激發(fā)了興趣,受到了教育,還豐富了語言。其次看故事說故事。在一些優(yōu)秀故事的引領(lǐng)下,同學們也積極主動饒有興趣地去看去說。這是低年級訓練口語表達最有效的方法。每周的看(故事)、說(故事)、寫(周末見聞)、評價鼓勵激發(fā),形成一個鏈,從不間斷,將會為后面的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閱讀品讀,記錄展示
閱讀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圍繞語言文字活動的。二者比較,閱讀是對語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對語言文字的應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教學生學作文,一定要讓他們了解讀書的重要性,讓他們熱愛讀書、學會讀書、讀更多的書,從閱讀中多多地吸收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一個人讀的書越多.所獲取的知識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來也就越發(fā)容易。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同時考慮在內(nèi)。 而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我不僅及時的品讀還采用“課外閱讀展示臺”的活動方式,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展示臺上有學生摘錄的好詞好句好開頭好結(jié)尾好篇章,有學生在故事演講賽中的錄音帶,有學生自制的手抄報……我每周向?qū)W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感情熏陶,樂于表達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我們主張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把課上得有情有趣,讓學生也學得有情有趣,使學生易于動口,樂于表達。然而活動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為孩子們對自己所參與的活動是最熟悉的,也是樂于表達的。因此,作文教學中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活動,引導他們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傾訴于作文之中。比如要求學生寫一篇活動類的作文,我就在班上舉行了一場激烈的拔河比賽。在同學們開開心心地比完賽,我順勢引導:同學們剛才好激烈??!拔得好,棒;要是能說出自己是怎么拔的,那就是超級棒啦!想不想成為超級棒的那個?由于小孩子表現(xiàn)欲極強,因此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一吐為快!在同學們情緒高漲之時,我滿心歡喜地笑問大家:想不想成為小作家?隨機寫上《記一次拔河比賽》,在響亮的“想——”的回答聲中,同學們在輕松、激動、興奮的心理情緒支配下動筆了。 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輕輕松松地開始了真切地表達。表達需求是迫切的,活動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體驗的生活,情感是真實的,學生的寫作進入了“角色”,便會感到胸中充滿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寫出來的習作自然而又真實。
當然作文教學應循序漸進,不斷創(chuàng)新,學有所用,勤于練筆!只要貫穿這一理念,同學們自然會輕輕松松地作文,快快樂樂地表達,洋洋灑灑地抒情。作文水平穩(wěn)步提高,作文教學自然會大放光彩。
作者簡介
葉秀紅,漢族,女,1976.12,安徽東至縣人, 本科,小學高級職稱,漢語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