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日月路小學 吳曉偉
芻議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江蘇省鹽城市日月路小學 吳曉偉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于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是在某種情境中得到的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對另一種情境中得到的知識與技能的影響。本文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對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遷移理論 小學語文 教學 應用
遷移理論對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能力有重大作用,如學會新詞語、字詞,對提高閱讀水平都有作用,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閱讀更多文章,拓展知識面。基于遷移理論下,教學方法開始從過去的傳遞、灌輸式教學變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做好引導者、構(gòu)建者工作,結(jié)合學生實情,將相關知識有針對性的穿插到課堂教學中。
字詞與詞語學習作為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部分,只有牢牢掌握字詞,才能做好寫作與閱讀學習,所以字詞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享有關鍵的位置。字詞作為相對乏味、枯燥的方面,若老師只是按部就班,勢必會讓老師引發(fā)厭學情緒,甚至影響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鑒于此,在小學語文學習中,語文老師必須結(jié)合學生實情與教學要求,依照遷移準則設置教學程序,這樣才能讓字詞學習更加連貫、生動。
如在學習“拒”字后,先仔細的分析這個字的意義,然后再讓學生學習相關詞組。因為拒是一個常見字,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拘捕、抗拒、拒絕、拒人門外等詞語。先教會學生某個字的用法與意義,再設置情境問題,讓學生用該詞組完成新的知識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培養(yǎng)方式有多種,最重要的教會學生分析與研究文章。雖然文章很多,但是內(nèi)容并不同,表達方式不能拘泥于固定方式,所以必須教會學生分析文章思路,在鞏固練習的同時,以達到遷移閱讀的要求,這樣就能不斷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如在學習《廣玉蘭》時,先指導學生借助相關問題與程序,對作者描繪的白玉蘭花瓣以及相關語句進行總結(jié),再帶領學生揣測詞句,借助這些修辭手法描繪白玉蘭的特點、形狀的好處。通過文字分析,學生就能快速總結(jié),最終得到結(jié)論:作者描繪的白玉蘭使用了排比修辭法,在這種描寫方式下,襯托出白玉蘭的超凡脫俗之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排比句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在《夾竹桃》中也有關于夾竹桃的排比句,在學習完這些排比句之后,語文老師可以結(jié)合遷移原理對相關方法與知識進行有效指導與說明。
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任務,有目的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幫助學生鍛煉語言組織與邏輯思維能力。從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來看:它并不是某種方法的特定結(jié)果,總結(jié)起來有以下途徑:掌握詞語和字,加強閱讀練習,加大寫作練習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類方法都屬于遷移。增強字詞儲備糧,能讓學生在寫作時找到對應的詞匯描述,有更多的詞匯參與到寫作中。加大閱讀訓練,能讓學生接觸更多類型的文章,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有范文進行借鑒,讓他們更合理的部署文章結(jié)構(gòu),選擇修辭方式。增強作文練習,能幫助學生改善寫作水平,學習完某個事物后,語文老師要抓準時機,為學生布置相關事物進行描繪與說明,這樣學生就能不自覺、自覺的將剛學過的修辭方式與表達方法應用到文章中,以此增強描繪事物的水平,這也是提高作文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4.1. 確教學目標與遷移方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結(jié)合大綱要求與遷移方向進行布局。只有明確遷移方向后,教學目標才能更系統(tǒng)、具體,同時還能控制教學進程。需要注意:確立遷移方向并不完全出于教材,更不是復制教學目標,它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情與接受能力,然后再系統(tǒng)的分析不同單元教學的定位與作用,然后在知識框架中明確目標。也只有如此,才能增強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力度,讓知識遷移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4.2. 施講讀課程,加強縱向遷移
單元教學是提高教學下來的重要方法,它對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索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在知識遷移中,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遵守遷移規(guī)律。縱向遷移是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熟悉知識的條件下,結(jié)合新事物、新知識潛藏的意義進行理解,然后再對比新舊只是的差距、結(jié)構(gòu)與難度。每個單元的講讀課只有3篇左右,余下的都是自讀課,它不僅有助于縱向遷移知識,同時也是知識橫向遷移的條件,所以必須落實相關工作,呈現(xiàn)知識規(guī)律,這樣才能發(fā)揮自讀課的價值。
4.3. 好自讀練習與橫向遷移
橫向遷移則是對相關知識結(jié)構(gòu)的擴充與重組,它對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講讀課有助于知識縱向遷移。自讀課能很好的應用知識,在獨立閱讀的同時,促進知識橫向遷移,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可塑性,或許他們的知識儲備量不夠,但在語文老師有意識的進行專業(yè)教育后,學生能不自覺、自覺的將所學技能、知識應用到今后的學習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深化遷移理論,充分運用已有的師資條件與教學設施,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
【1】徐曉平.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下),2015(4)
【2】黃仁波.試論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6(25)
【3】尤愛萍.試談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5(9)
【4】黃春艷.淺析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