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的“四化建設”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實驗中學 張維妙
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著名教育專家葉瀾教授就曾說過: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有意義的課。有意義的課,應該是有內容、有效率的課。所以,我們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以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課 有效教學 合作探究 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優(yōu)質高效越來越成為各個學科共同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筆者以為可以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fā),探索“合作探究有效化”“課堂教學趣味化”“文科教學理科化”“作業(yè)講評活動化”的教學新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知之,更要讓學生好之、樂之。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探究往往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因此,深受許多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例如講到“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犯”的時候,我上課使用了小沈陽的照片作為材料,有同學提出疑問:“老師你經過小沈陽的同意了嗎?這樣是不是侵犯了他的肖像權?”為此,我便組織學生結合“侵犯肖像權的行為”進行合作探究,請其他同學為這位同學釋疑。經過討論,學生自己歸納出結論,深刻體會到構成侵犯肖像權的行為應包括兩個條件: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
當然,“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教師在課堂中開展合作探究要注意一個誤區(qū):追求熱鬧,流于形式。我們常見到一些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很少,探究的含金量并不高。結果,學生被牽得團團轉,課后卻一無所獲。例如在講到“如何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時,教師展示了一系列材料,然后請學生結合材料分組討論,最后展示成果。看上去這個問題難度適當,學生都有話可說,事實上很多學生早已發(fā)現“課本上都有”。筆者認為這種合作探究就是無效的。課本上有的,由學生自學即可,討論的時間省出來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但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往往抵觸復習提問。每到這個時候,學生總拿著課本像學習新課一樣在課本中焦慮地找答案。想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必須改變“一問一答”的單一復習方式。根據學習動機理論,教師要想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難度水平要適中,使學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既然學生討厭去尋找老師的答案,那么老師就把答案給他們,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讓學生做“連詞成句”的復習。把老師覺得重點的關鍵詞語先出示給學生,讓學生去課本中找,甚至不用看課本,用幾個關鍵詞語讓學生自己來組織成一句話,其實這就是復習的重點了。“自問自答”的復習方式則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需要組織學生,然后由學生提問題,找同學來回答,再由回答完的同學提出問題,找下一位同學回答。這樣的復習,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他們樂意參與復習,有助于提高復習的效率。
思想品德課理論性比較強,很多內容比較枯燥,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多開展些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像“知識競賽““校園AB劇”“中學生辯論會”等等。例如在“講到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這一課時,我在導入的時候給學生做了個“比手劃腳”的游戲:一位學生提示,一位學生來猜。課前我準備了一組學生熟悉的人物照片和一組人物名字。第一組只能用描述外貌特征的詞語來提示,第二組可以用任何語言來描述但不能出現自己看到的字眼。通過游戲,課堂氣氛打開了,學生也很容易體會到“肖像和姓名是每個人人格的基本標志?!眳⑴c是開心的,體驗是開心的,成功更是開心!
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文科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常說自己喜歡理科,不喜歡文科,尤其是男生。針對這個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嘗試把文科教學理科化來吸引這一群體。當然,要把文科完全像理科那樣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打框架、理思路,整理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步驟來幫助學生去思考思想品德問題。
如,在講到隱私的內容時,課堂上提出了一個思考題“隱私就是丑事嗎?”我采用的是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構建新的理論,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因果推理。我們已經知識“丑事=違背道德或法律的事情”,而從隱私的涵義中我們又知道“隱私≠違背道德或法律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隱私≠丑事”。這樣,學生很容易從推理中理解“隱私就是丑事”這個等式是不成立的。
有相關調查顯示,91.2%的中學生最喜歡的課程是活動課。學生們不喜歡反復出現的老面孔,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允怪粩喔履??就如傳統(tǒng)的作業(yè)講評課,教師和學生每人一張試卷,教師在上面講解,學生在下面聽,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被動的學習,即使是學生有心學習,實際效果還是不佳。筆者認為作業(yè)講評課也應該活動化,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作業(yè)講評課也有事情可做。
在作業(yè)講評課中我們可以采用:小組互相講解;學生互批講解;錯題投影等方式,偶爾給學生換換口味。題目比較簡單,學生錯誤不是很集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對的同學給其他同學講解。學生給學生講,參與的面更廣,也不會出現“漏網之魚”,讓每位學生都動起來。題目有一定難度,作業(yè)量比較大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交換批改,教師主要把批改的標準教給學生,使學生體會如何更好地落實知識點,也給自己今后答題一些借鑒。學生出現的錯誤比較集中、典型的時候,可以把典型錯誤投影出來,讓學生一起來“找茬”。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別的同學那里吸取教訓,知道答題的注意點,印象更加深刻。
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順應時代的要求,我們應不斷更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理念,有效發(fā)揮教學藝術,充分了解學生,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1】胡興松.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論
【2】吳熙龍.中學思想品德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
【3】丁福軍.讓政治課堂充滿探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