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課堂教學是師生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而共同合作的教學行為。在日常教學中,“低效提問”“無效提問”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問,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通過研究,可以從課堂情境設計讓學生提問,轉變教學觀念來誘導學生提問,教師給予肯定,讓學生樂于提問等方面努力。
關鍵詞:有效提問;課堂教學;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與反饋的主要渠道,是溝通教師、教材和學生三者之間的橋梁和媒介,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手段。問題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情境啟動,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改進,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總結幾點建議:
一、課堂情境設計讓學生學生善于提問
教師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應從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方法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課堂情境入手,結合以往所學的知識通過鋪設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思維就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打破學生知識結構,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潛力,使其從質疑中發(fā)現新的問題,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使其在發(fā)現問題后及時提出,共同交流。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出示課文編排中的一幅插圖:描繪了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的那一刻的情景,學生聯想翩翩,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說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話鋒一轉,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孩子們被我一激,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閱讀之中。又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師深情講述)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誘人的秋天,在一個菊花盛開的秋天,公園里靜悄悄的──(多媒體播放,生觀看。)一個母親推著雙腿癱瘓的兒子,在公園欣賞菊花,多感人的場面?。。◣焺忧榈乩首x)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看二聽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進入情境。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學生入情入境。
二、轉變教學觀念來誘導學生提問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設計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呈現重點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課堂,學生根本就沒有機會提問,造成教學效率不高。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1)把提問主動權還給學生,不要害怕教學環(huán)節(jié)被學生提問擾亂。(2)教學學生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文中的標點符號、詞語、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內容的選擇、文章中的描寫等方面提出疑問。(3)改變語文預習方向,一貫的預習要求學生學生字,明內容,理結構,而今我們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4)把握發(fā)問時機,把“追問”進行到底,叩開知識這扇大門。教師提問要及時、適時,抓住重點、關鍵,促進學生有效、積極思考。教師還要在知識關鍵處、理解疑難處提問,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三、教師給予肯定,讓學生樂于提問
教師的肯定和表揚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學習進步的動力。尤其是學困生,對其問題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練讀等朗讀方式,讓學生把握故事內容,認識人物形象,落實重點項目。教師適當引導和點撥,學生就會主動積極提問。如,課文為什么不用“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做題目,而用“將相和”做題目?課文中三個故事分別是什么?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應及時給予肯定,這樣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因此,教師對每位學生提出問題都要給予肯定和激勵。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幼稚,膚淺,還是錯誤,師生都不應該嘲笑和譏諷。此時,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信任,得不到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他們就會失去提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綜上所述,有效課堂教學的提高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激活學生的思維火花,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讓學生自己預習新知,在自主學習中產生質疑,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探討,同學交流等手段初步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有心人,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習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清艷.淺談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7(1).
[2]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