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衡林
【摘 要】高中化學新課標提出:高中化學應該重視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未來的創(chuàng)新科技人才為目標。在常態(tài)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在培養(yǎng)探究的能力過程中,其他能力也同樣能夠得以提高,如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邏輯能力、協作能力等。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一直是現代的化學教師所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 科學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36
化學是高中階段的關鍵,有一定的特殊性,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如何運用有效的措施與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是眾多教師關注的焦點。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一般都會通過大量習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能力,不僅給學生造成了壓力,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就需要積極的優(yōu)化課堂,調動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體驗探究的喜悅。
一、利用演示實驗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學切入點。首先,教師要善于利用演示實驗的積極教學功效。演示實驗通常是那些具備一定危險性,或者是以學生的實驗能力與實驗水平還難以操作的實驗內容。然而,不少需要演示的實驗內容中都包含著非常重要的教學知識點,這也是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將其得以呈現的原因。在這部分實驗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要讓學生仔細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并且可以通過思考問題的設計來讓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
教師可以結合特定的實驗現象以及實驗結果或者是實驗產物等來讓學生思考相關的問題,并且有意識地引發(fā)學生的分析探究。這會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豐富,也會很好地實現在演示實驗中鍛煉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目標。很多演示實驗都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良好教學素材。比如,演示20℃的金屬鈉投入到82~95℃的水中的反應實驗,產生的實驗現象是金屬鈉在投入到水中的瞬間,浮于水面并發(fā)生非常劇烈的反應,多次試驗最后都會發(fā)生燃燒。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探究相關問題,比如,結合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思考精確的金屬鈉的密度要怎樣獲得等。通過演示實驗和問題設置,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并且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發(fā)揮演示實驗的積極教學功效,要通過有效的知識呈現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這才是更為有效的實驗教學模式。
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分析探究
教師同樣可以豐富學生實驗探究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于特定的實驗主題展開科學探究,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有的實驗探究問題學生一個人可能很難將其解答,對于這樣的內容則可以組織學生間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讓學生借助小組的力量來共同展開對于很多問題的分析與探究,讓大家集合集體的智慧,共同為很多問題找到答案。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讓很多問題的解答更容易,學生們在彼此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也能夠讓自身的思維受到引導與激發(fā),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在實驗課堂上的積極收獲。
三、合理安排課堂的教學內容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的吸收化學知識,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也應結合教學目標,對化學教材進行充分研究。并且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水平來安排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的學習意識。如在進行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預習思考,如溶解平衡的特征是什么?難溶物的溶解度的情況如何等問題,學生經過思考,在課堂上也能夠更快的吸收。并且學生在學習完水的電解、鹽類水解平衡等知識之后,能夠更容易理解目前學習的知識,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同時教師應靈活使用實驗教材,設計合理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并且教師設計的實驗應具有很強的探究性,讓學生能夠得到思維的鍛煉。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原電池,學生通過運用剛學的原電池的相關知識和條件,在實踐過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同時實驗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實驗探究。如在進行鐵和水蒸氣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套匹配的實驗裝置,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過程,分析實驗材料的獲得,如水蒸氣的制作以及化學反應中的生成物氫氣的安排。通過這種探究實驗,學生可以促進自身思維的發(fā)展,練習自身的實驗技巧。同時在實驗教學中應注意實驗的環(huán)境保護,減少其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教師在安排學生實驗時應注意控制實驗物質的用量。如在進行稀硝酸和銅的反應時,可以利用注射器來控制實驗規(guī)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注射器的活塞上放上一個小銅片,然后再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稀硝酸,然后立刻將注射器扎在橡皮塞上封住針孔,將注射器樹立起來,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會推動活塞,直到注射器中的反應停止,既能控制實驗藥品用量,又能保護環(huán)境。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總結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滲透到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與總結的能力,這也是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一種有效鍛煉。不少實驗過程都需要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只有抓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實驗環(huán)節(jié)與實驗現象,才能夠獲取整個實驗的核心與實質。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模式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例如可以適當地引入對比實驗,也可以在實驗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觀察任務。這些都是很值得嘗試的教學切入點,對于提升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都會發(fā)揮很好的效用。比如,在堿金屬元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鉀和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放在一起做,通過對比試驗,提升學生的觀察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對于兩種物質的性質以及對于實驗現象都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使用所提供的各種儀器和設備,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測驗,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過程中對材料的收集整理,從而能夠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發(fā)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和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對于促進學生分析總結能力的提升會很有幫助。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觀察習慣對于實驗教學而言非常重要,這是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