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生
距北京不遠的“成語之都”——邯鄲,除了市區(qū)內(nèi)的回車巷、學步橋、黃粱夢……所屬周邊縣市的媧皇宮、響堂石窟、古武當山等,還有少為人知、保留完好的廣府古城、楊氏太極發(fā)源地、弘濟橋,連同品相清鮮、背景感人的邯鄲醋芹……春初,不妨踏著泥香,探訪一番。
扼腕永年
年少時,曾沐著晨光、站在湖畔,感受翻閱古書的快感,了解諸多成語的出處。記得當時,似乎看到“胡服騎射”奔躍而來,毛遂自薦侃侃而談;完璧歸趙驚喜一瞬,一枕黃粱感悟之刻……感謝上蒼,讓我人到中年,成為中國最權威旅游新聞媒體的記者。于是,被稱為“中國成語之都”的邯鄲,多次成為我采寫深度報道之地。
孟春,首場雨,飄落在邯鄲市所屬的永年縣。由此,春秋時期便矗立于斯的廣府古城,多了些清潤感。我沒有在城上駐足,因為,護城河畔,一位拳腳頗見功力的老人吸引了我。
護城河外側(cè),連接一片20余平方公里的水域。當?shù)厝朔Q為“永年洼”。年過八旬的老人,一招一式,是純正的“楊氏太極”。但見耄耋老人面如燦霞、目光清澈、聲音洪亮。與之攀談中,似乎覺得,有一股無形力量在體內(nèi)涌動。生于斯、長于斯的“楊氏太極”創(chuàng)始人楊露禪,其業(yè)績,我早已久仰。以大開大合、綿柔化解剛猛且不失舒張之美的拳法,而今在多種太極拳中流傳最廣,早已走向世界。于是,應老人邀請,邁入楊大師故居追溯了一番。
臨別,老人輕嘆說,當今大多習武者,目的在于登臺演示,注重姿態(tài)、簡捷,誰肯潛心深悟、以拳修己?一如大多在廣府古城之上,只顧擺拍、發(fā)圖,少有人鉤沉史話的游人!
黃昏,我站在永年縣的古橋——弘濟橋上,似乎又聽到一聲聲輕嘆。
如果把旅游當作趕集、或是一眼掃過。眼前這座與趙州橋齊名的古橋,的確沒有搶眼之處。青石砌筑、拱券如虹,單孔雙敞肩石拱橋,在大多人眼中,似乎并不陌生。
然而,倘若你用心靈與之溝通,便發(fā)現(xiàn)有動人心魄之處。
我平心靜氣,端詳著“他”那精美的“紋身”:大券券臉內(nèi),深雕龍鳳、飛馬、怪獸;兩端小券刻有纏枝花木,橋面兩側(cè),方形望柱頂端上,刻有雄獅、靈猴、蜜桃、石榴等圖。古橋30余塊欄板上,刻有虎、鹿、麒麟、花卉以及民間典故。每幅石刻精致生動、呼之欲出,歷經(jīng)千年滄桑,幾乎沒有漫漶之感。我在其中一塊欄板前停下來,看著欄板的畫面百思不得其解:一只調(diào)皮的猴子,用竹竿捅著馬蜂窩。不知是何寓意?
帶團上橋的導游小姐見我疑惑不解的樣子,微笑著指點迷津:“那幅畫有‘節(jié)節(jié)封侯(猴)的意思?!苯又?,導游小姐用自古流傳的順口溜,把古橋石雕藝術一一道出:“七個獅子八個猴,中間一個‘地牤牛三十四塊石欄板,刻有九桃十石榴?!?/p>
我一方面為古人能用28個字便簡明、樸實、順口且生動地羅列古橋雕飾而喝彩,一方面又產(chǎn)生疑問,她道出的動物與植物都顯而易見,只有這“地牤?!辈恢卦诤翁帯в涡〗阌质擎倘灰恍?,引我來到橋體的一塊肩石前,對著當年石匠精心雕琢的一個“曲孔”用力一吹,竟發(fā)出哞哞的牛叫聲。此時,恰好遠方飄來悠揚牧笛聲。倏忽間,六朝散淡撲面而來。
我正暗自稱奇,不想導游和游客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腳下。“先生,您腳下踏著數(shù)千萬年前的遠古化石?!迸畬в芜@次笑的有些詭異。
我驚訝地移開腳,低頭細看,幾條形態(tài)各異的爬蟲,在我剛剛踏過的黃褐色的橋石里,似乎在酣眠。它們的軀體是透明的,體內(nèi)的骨骼清晰可見。它們什么時候鉆入橋石內(nèi)的,又是什么時候,在睡夢中與石料融為一體、繼而伴著古橋嘆息、河流吟唱,度過無數(shù)春秋的?
我遺憾地看到,很多人只粗粗瀏覽了一下,便談笑風生而過。速拍、速發(fā)朋友圈,是當務之急。那些沉眠的爬蟲倘若有感知,情何以堪?
那天,我久久難以入眠。翻開近年有關弘濟橋的報道,終于眼前一亮:社科院地理所的專家經(jīng)過史料分析、當?shù)乜疾?,已有初步解釋。這是古生代奧陶紀時期的角石類、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究竟是多少千萬年前的形成的,現(xiàn)在仍在研究。
然而,當下,司空見慣的游覽過程,大多是一看而過,很多人不愿解析文物古跡,又有誰來喚醒N個千萬年之前的睡蟲?
老街醋芹
談及數(shù)千年前的趙國國都——邯鄲,我的一位文友便對游感直言不諱,說在城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直沒找到那綿延了7000余年的磁山文脈。這不難理解。曾繁盛一時的文化遺存,往往會隨著時代演變不可避免地大量散失,而新設置的歷史景觀,又少了些新舊文脈的精妙對接,由此,極易引發(fā)游客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嘆息。如此種種,也難怪一些過客,不想在“成語典故之鄉(xiāng)”長時間停留。那位文友談及邯鄲之旅,認為缺少視覺沖擊力,留給游人的印象總是淡若秋云。
而我卻不以為然。我多次饒有興味地在邯鄲散游,盡管每次都在源于戰(zhàn)國掌故、卻以明代建筑留存的學步橋上惋嘆;盡管每每在面目全非、復制特征明顯的武靈叢臺前徘徊悵惘,但我卻執(zhí)拗地以為,邯鄲古城畢竟是古城,即便是古韻遙遙、遺蹤難覓,也可以憑追思逸聞、品賞地方特產(chǎn)去細細追味。
我多次去邯鄲,總愛請接待方給我留出一餐時間,在街頭一家老店用晚餐。每次都會點一盤西芹炒百合,一碗香米飯。店主好記性,每次見我坐下,都會微笑著為我端一杯茶,然后吩咐下去:“西芹里面淋點兒醋,百合選整齊些的!”
面對這“一清二白”的普通飯菜,我常會想到出生在邯鄲的一位古代賢相,他性情率直,一生清白,在吃飯時,酷愛芹菜加醋的特殊味道。故此,在一次為他專設的御宴上,這位平日被朝野視為“鐵面無情”的一品大員,也在吃相上露出與普通人無二的貪食本性。
他就是曾向唐太宗大呼“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鄭國公魏征。
魏征,本為太子李建成部下的臣子。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毅然殺了李建成,而對魏征這位忠良非但不殺,還封以高官。身為諫議大夫的魏征在朝堂上從不乖巧行事,常因維護國家利益犯上直諫,有時竟然讓李世民有些難堪。一日,世民問侍臣:“用何良策可使這位整日板著臉的人眉開眼笑、暴露其缺點?”
眾臣說,聞說魏征有吃醋芹的嗜好,每咀嚼時,都喜不自勝甚至得意忘形。
于是,李世民便與魏征共進晚餐。席間,當然擺了魏征一向喜好的三大盤醋芹。平素表情十分嚴肅的魏征,見此笑容滿面,一口氣把醋芹吃個精光。
餐后,李世民表情嚴肅地對魏征說:“你常說自己無任何貪愛,從不怕別人投其所好,并且一向板著臉訓人,可今日看你吃醋芹那副眉飛色舞的樣子,當作何解釋?”
魏征聽罷,滿面通紅,趕忙起身謝罪。醋芹一菜,由此廣為人知、其做法一直傳到今日。
為此,我翻閱了《新唐書·魏征傳》和《龍城錄》,墨香冊頁之間,真的把這件事描述得精彩生動。由此,我也請教了精研食典的學者。老人家告訴我,當年的醋芹,就是將鮮芹菜洗凈瀝干入罐,加鹽封蓋腌制,待自然發(fā)酵后取出,淋上高湯即可食用。而今,魏征的故鄉(xiāng)——邯鄲館陶縣的芹菜長勢依然良好、馳名在外??上У氖?,用鮮芹做的菜花樣繁多,只是這道能引發(fā)人深思的醋芹做法,卻很難見到了。
醋汁與芹菜是常見之物。但一般人不知曉,當醋液融入焯熟的芹菜后,一種回味悠長的滋味便顯現(xiàn)出來。追根尋源,竟然引出一段“人無盡美、物有奇效”的歷史記載。
我只顧漫無邊際地暢想,盤中的西芹百合已基本告罄。熱心的店主人笑著又端來一盤,說這菜不值錢,贈送的。我的臉頓時熱了起來。不知剛才邊吃邊想的食相是否比魏征還滑稽?